搜索到275篇“ 并发脓毒症“的相关文章
肺炎并发脓毒症儿童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025年
目的建立并验证肺炎并发脓毒症儿童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治疗的肺炎并发脓毒症患儿45例(观察组)及同期治疗的单纯肺炎患儿4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儿童肺炎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通过R4.0.3统计软件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儿童肺炎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降钙素原、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低于对照组[(70.20±0.30)ng/L比(51.70±0.26)ng/L、(71.73±14.29)分比(83.42±7.78)分],病理类型为大叶性肺炎、酸中毒、电解质代谢紊乱比例高于对照组[42.22%(19/45)比13.33%(6/45)、62.22%(28/45)比26.67%(12/45)、53.33%(24/45)比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IS、酸中毒、电解质代谢紊乱是儿童肺炎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制作列线图、临床决策曲线、校正曲线和ROC曲线,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3(95%CI 0.756~0.971),验证集AUC为0.862(95%CI 0.753~0.971)。在验证集里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χ^(2)=9.50,P=0.302,表明本模型对预测儿童肺炎并发脓毒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和可信度。结论通过预测模型可以早期识别肺炎并发脓毒症的高危患儿,对防止病情进展有潜在临床意义。
张蕊朱峰
关键词:肺炎脓毒症儿童
儿童细菌性肝脓肿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性肝脓肿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24年1月收治的12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82例)和非脓毒症组(3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儿中,68.3%(82/120)患儿合并脓毒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和白蛋白降低与儿童细菌性肝脓肿并发脓毒症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对预测细菌性肝脓肿并发脓毒症具有一定价值(P<0.05),且白细胞计数和白蛋白联合预测细菌性肝脓肿并发脓毒症的价值高于白蛋白单一指标预测价值(P<0.05)。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并发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白蛋白降低是儿童细菌性肝脓肿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发热原因不明患儿,且肝脏影像学提示有脓肿,需考虑细菌性肝脓肿可能,若实验室检查同时出现白细胞升高及白蛋白降低需高度警惕并发脓毒症可能。
王雪莉刘泉波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脓毒症儿童
多发伤患者住院救治期间并发脓毒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5年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住院救治期间并发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宜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创伤急救中心2021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91例多发伤患者作为建模集,另选取同一家医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39例多发伤患者作为验证集。以在院救治期间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以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多发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以R软件绘制列线图和校准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的临床效能,Hosmer-Lemeshow(H-L)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建模集中有25例多发伤患者在住院救治期间并发脓毒症,脓毒症发生率为27.4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错过手术清创时间、创伤严重程度(ISS分值)、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均为多发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5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预测效果。该模型的AUC为0.971,最佳截断值为0.864,最佳敏感度和最佳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0.864,校准曲线贴近于标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33,提示该模型一致性较好;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8.416,P=0.370;外部验证AUC为0.962(95%CI:0.929~0.996),最佳截断值为0.829,最佳敏感度和最佳特异度分别为0.920、0.909。结论年龄、错过手术清创时间、创伤严重程度(ISS分值)、高APACHEⅡ评分、低MAP均为多发伤患者住院救治期间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5个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评估价值,可应用于此类高风险人群的识别与管理。
黄兰刘静潘盼
关键词:多发伤脓毒症
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病原菌及其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
2025年
目的 分析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病原菌及其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中性粒细胞CD64 (CD64)水平。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15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分为非感染组76例、局部感染组52例和脓毒症组31例。分析烧伤并发感染病原菌和三组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sTREM-1、GPBB、sCD163、CD64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REM-1、GPBB、sC D163、CD64水平对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83例烧伤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27.45%,革兰阴性菌66株占64.71%,真菌8株占7.84%,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入组后1 d、入组后7 d脓毒症组sTREM-1、GPBB、sCD163,CD64分别为(90.71±9.19) pg/ml、(72.17±5.71) pg/ml,(21.59±5.15) ng/ml、(15.93±2.68) ng/ml,(83.82±8.22)U/ml、(60.93±7.25)U/ml,(4.42±1.12)、(3.16±0.84),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5);入组后1、7 d局部感染组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相较入组后1 d,入组后7 d,非感染组、局部感染组、脓毒症组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降低(P<0.05)。sTREM-1与GPBB、sCD163、CD64呈正相关(r=0.612、0.491、0.653,P均<0.05);GPBB与sCD163、CD64呈正相关(r=0.554、0.573,P均<0.05);sCD163与CD64呈正相关(r=0.791,P<0.001)。将烧伤合并脓毒症纳入阳性,烧伤合并局部感染纳入阴性,绘制ROC曲线分析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0.785、0.805、0.690和0.916。结论 烧伤并发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随着感染发生及加重,sTREM-1、GPBB、sCD1 63、CD64水平升高,且其水平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烧伤患者
李欣侯小倩王浩
关键词:脓毒症病原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中性粒细胞CD64
ICU烧伤感染患者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sCD163、Presepsin、GPBB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烧伤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Presepsin)、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预测价值。为临床有效诊治ICU烧伤感染后脓毒症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发生脓毒症的ICU烧伤感染患者为脓毒症组,另纳入80例未发生脓毒症的ICU烧伤感染患者为非脓毒症组,分析ICU烧伤感染后脓毒症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CD163、Presepsin、GPBB对ICU烧伤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60例脓毒症组患者创面分泌物共分离64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占比42.19%,革兰阴性菌占比54.69%,真菌占比3.13%。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烧伤面积及吸入性损伤、休克的患者占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患者烧伤面积(62.65±9.65)%及吸入性损伤、休克的患者占比(78.33%、13.33%)较高。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患者sCD163、Presepsin、GPBB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患者血清sCD163、Presepsin、GPBB水平较高,数值分别为(92.65±17.65)U/ml、(875.54±120.76)pg/ml、(24.65±8.76)ng/ml。sCD163、Presepsin、GPBB联合检测诊断ICU烧伤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33%和95.00%。结论ICU烧伤感染后脓毒症患者创面分泌物中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休克与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sC D163、Presepsin、GPBB表达对脓毒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李欣王浩侯小倩
关键词:烧伤感染脓毒症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
血清GRP78、sCD163、miR-29a水平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微小核糖核酸-29a(miR-29a)水平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02例重度烧伤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非脓毒症组(n=32)和脓毒症组(n=70)。比较两组血清GRP78、sCD163水平及miR-29a表达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血清GRP78、sCD163水平和miR-29a的表达对并发脓毒症的预测效能。结果脓毒症组的总烧伤面积、GRP78、sCD163水平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的miR-29a表达量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烧伤患者的总烧伤面积、血清GRP78、sCD163水平是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P<0.05),miR-29a的表达是并发脓毒症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患者血清中GRP78、sCD163水平和miR-29a的表达量预测脓毒症并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2、0.821、0.88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4、0.937,0.543、0.969,0.771、0.937,联合预测的AUC为0.97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3、0.967。结论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GRP78、sCD163水平升高,miR-29a表达量降低,均为脓毒症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对脓毒症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张方李丹崔庆伟
关键词:GRP78重度烧伤脓毒症
血清SAA、IL-18、IL-10、IL-1Ra联合检测对重症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联合检测对重症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2例重症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并依据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组,病情好转或未恶化的41例患者为存活组,死亡的41例患者为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清SAA、IL-18、IL-10、IL-1R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A、IL-18、IL-10、IL-1Ra及联合监测对重症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SAA、IL-18、IL-10、IL-1Ra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3、5.744、4.003、4.610,P均<0.05)。经ROC分析,血清SAA、IL-18、IL-10、IL-1Ra预测重症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7(0.639~0.837)、0.820(0.720~0.896)、0.731(0.621~0.823)、0.769(0.663~0.855)。Logistic回归获得联合诊断模型,公式为Log(P)=-17.726+0.013×SAA+0.070×IL-18+0.024×IL-10+0.021×IL-1Ra,AUC为0.893(0.805~0.950),Z值为11.358,约登指数0.61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49%、80.49%;联合预测效能显著高于SAA、IL-18、IL-10、IL-1Ra指标单独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20、1.974、3.118、2.721,P=0.004、0.048、0.002、0.007)。结论不同预后的重症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SAA、IL-18、IL-10、IL-1Ra均存在差异,且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指标联合预测准确性更高。
王珏孙建梅徐曼王金芝郑红
关键词:重症肺部感染脓毒症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自身免疫性肝内胆管炎并发脓毒症休克1例
2025年
1典型病例患者女性,68岁。反复转氨酶升高12年、肝硬化3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1年,曾多次在当地及北京医院住院治疗。化验检查结果:HbsAg 0.01 IU/ml,Anti-HCV 0.04 S/CO,HIV-ab 0.016 S/CO,TP-Ab 0.021 S/CO;生化转氨酶和胆红素见图1;白蛋白21.1~32.0 g/L,血小板计数38×10^(9)~132×10^(9)个/L,红细胞沉降率18~65 mm/h,LgG 1541~4260 mg/dl(正常值700~1600),LgA 84~609 mg/dl(正常值70~400)。间接免疫荧光抗核抗体+1:320(正常<1:80),间接免疫荧光抗线粒体抗体+1:160(正常<1∶80)。2021年肝超声检查所见:肋下斜切右肝斜径132 mm,门V内径10.1 mm,剑下斜切左肝厚径48 mm,上下径64 mm,肝被膜不光滑,实质回声不均匀密集增强粗大光点,肝内管道系统走形清晰。见图2。2023年肝超声检查所见:肋下斜切右肝斜径144 mm,门V内径10.5 mm,剑下斜切左肝厚径50 mm,上下径71 mm,肝被膜粗糙,实质回声不均匀密集增强粗大光点,肝内管道系统走形模糊,腹腔见腹水。
王帅侯婷婷刘洋王海军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胆管炎脓毒症休克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再生家庭成员3α和Orai钙释放激活钙调节剂1水平的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再生家庭成员3α(REG3A)和Orai钙释放激活钙调节剂1(ORAI1)水平的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巴南分院收治的SAP并发脓毒症患者175例为脓毒症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未并发脓毒症的SAP患者90例为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根据90 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REG3A、ORAI1水平。进行SAP并发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而后以SAP并发脓毒症患者死亡为因变量,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REG3A、ORAI1水平预测SAP并发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本研究无脱落患者。脓毒症组血清REG3A、ORAI1水平高于非脓毒症组[(20.3±4.6)μg/L比(14.4±2.6)μg/L、(39±9)μg/L比(25±6)μg/L](t=13.457、16.481,均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情程度、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REG3A、ORAI1与SAP并发脓毒症患者死亡有关(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脓毒性休克、SOFA评分增加、APACHEⅡ评分增加、REG3A升高和ORAI1升高为SAP并发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8.105、1.321、1.317、1.540和1.274,均P<0.05)。血清REG3A联合ORAI1水平预测SAP并发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大于血清REG3A、ORAI1水平单独预测的0.780、0.783(Z=3.990、3.770,均P<0.001)。结论SAP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REG3A、ORAI1水平升高,且这种变化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REG3A联合ORAI1水平预测SAP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陈文凤殷锐黄海容张琴罗静邹盛婷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
恶性肿瘤并发脓毒症休克患者行内毒素吸附治疗的护理体会
2024年
总结9例恶性肿瘤并发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oXiris膜材料进行内毒素吸附治疗的护理要点。主要护理要点为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监测与预防、抗凝方式的选择及观察、封管液的选择、低血压的预防、人工气道的管理、镇痛镇静的管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早期营养支持。9例患者在持续内毒素吸附治疗后,心率、呼吸、血压均得到显著改善,尿量恢复正常,乳酸、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
黎柯渝李怡王光言贾政
关键词:恶性肿瘤脓毒症休克护理

相关作者

郇京宁
作品数:267被引量:80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烧伤患者 严重烧伤 烧伤后 CD14
茅尧生
作品数:88被引量:521H指数:13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 脓毒症患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血必净注射液 预后
吕铁
作品数:52被引量:453H指数:13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 脓毒症患者 血必净注射液 休克患者 脓毒性
李智鑫
作品数:22被引量:144H指数:8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患者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并发脓毒症 脓毒症
王浩
作品数:14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并发脓毒症 GPBB 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 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