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89篇“ 干物质积累特性“的相关文章
覆膜栽培下甘薯的物质积累特性
2024年
为探索覆膜栽培下甘薯的物质积累特性和增产效果,研究于2021年在河北秦皇岛卢龙县进行,以当地主栽品种卢选1号和济薯25为试验材料,以不覆膜栽培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比较分析甘薯在覆膜与不覆膜栽培下蔓长、物质积累特性、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甘薯在覆膜栽培下地上部茎蔓生长较快,生育前期地上部物质积累较快,生育后期向块根转移较多。甘薯在覆膜栽培下块根膨大早、膨大快,块根物质积累出现双峰曲线。甘薯全株物质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模型,覆膜栽培下的甘薯进入物质快速积累期更早,物质积累量更多,地上部茎叶重与块根薯块重比值(T/R值)在多数时间段低于不覆膜栽培。甘薯单株薯块数增多,单株薯重增重,大中薯率提高,小薯率降低,增产效果明显。综上可知,覆膜栽培能改变甘薯的物质积累特性,提高产量。本研究为甘薯在覆膜栽培下的生产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翟稳熙李向岭杨晴王健杨敏刘学茹韩金玲
关键词:甘薯覆膜干物质
不同产量水平麦田小麦冠层光能利用和物质积累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提高小麦产量,本试验以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供试材料,研究每公顷产10500 kg(S)、9000 kg(H)和7500 kg(M)水平麦田小麦光能利用和物质积累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S麦田拔节期至成熟期群体总茎数显著高于H和M麦田,开花期叶面积指数达8.9,开花期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高达96.85%并分别比H和M麦田显著高出6.00%和11.71%,开花后光能利用率和光能转化率分别比H和M麦田显著高出7.85%、17.65%和4.25%、10.28%。S麦田越冬期至成熟期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麦田,开花后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量达8163.03 kg/hm^(2),分别比H和M麦田显著高出38.15%和102.51%;S麦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达689.95万/hm^(2)、39.79粒和48.83 g,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分别较H和M麦田显著提高12.67%、27.14%和6.73%、10.68%,S麦田产量达11280.54 kg/hm^(2),较H和M麦田分别显著提高19.64%和51.68%。在10500 kg/hm^(2)产量水平麦田,小麦光能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了开花后物质积累,通过提高穗数和千粒重获得高产。
刘锟江继顺石玉李美
关键词:小麦光能利用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
木薯和花生间作模式下2种作物光合与物质积累特性被引量:4
2022年
为研究木薯和花生间作模式下2种作物光合与物质积累特性,以木薯和花生间作行数比为2∶4模式为对象,木薯单作(SC)、花生单作(SP)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测定了该间作系统中2种作物(木薯用IC表示,花生用IP表示)不同时期物质积累特点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花生实际产量和预期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在定植后92 d之前的实际产量大于预期产量,之后的实际产量和预期产量均开始下降;木薯实际产量从定植后75 d到收获均大于预期产量,且实际产量的增加速度大于预期产量的增加速度。(2)块根形成期和块根膨大期,IC植株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度(P_(nmax))和光饱和点(LSP)均显著高于SC;苗期和块根膨大期,IC植株叶片的暗呼吸速度(R_(d))小于SC。荚果膨大期,IP植株叶片的光补偿点(LCP)、LSP和R_(d)均显著低于SP,表观量子效率(α)显著高于SP。(3)IC通过最大物质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提前、延长快增期持续天数和提高最大物质积累速率来达到增加物质理论最大积累量;IP通过提早快增期开始时间和快增期结束时间来缩短快增期持续天数,并使其最大物质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提前,最终使IP的物质理论最大积累量下降。综上表明,木薯通过提高光能截获和利用效率,同时降低自身消耗来增加物质积累量,花生后期由于高位作物的遮荫影响其生长发育,但在荚果膨大期IP通过降低LCP和LSP来提高对弱光的利用效率,降低R_(d)来增加花生体内营养物质的有效积累
陈晨刘子凡刘子凡黄洁魏云霞
关键词:木薯花生间作干物质积累
减施氮肥对不同密度夏玉米产量和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21年
以夏玉米品种郑单1002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施肥(N1,复合肥225 kg/hm^(2);N2,复合肥180 kghm^(2);N3,控释肥180 kg/hm^(2);N4,复合肥180 kg/hm^(2),有机肥1 500 kg/hm^(2))和两个密度(D1,6万株/hm^(2);D2,7.5万株/hm^(2))处理,研究减施氮肥对不同高密植夏玉米产量和物质积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24.74%,两个密植条件下N3和N4处理均未造成显著减产。D2处理显著提高吐丝期和成熟期及花后物质积累量,降低花后物质积累量对子粒的贡献率,减氮处理对物质积累特征均无显著影响。N2、N3和N4处理显著提高两个密植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16.00%~22.90%,仅D2N4处理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效率16.32%。夏玉米在75 000株/hm^(2)高密植水平,施氮180 kg/hm^(2)(减氮20%)配施有机肥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
张美微屈俊峰张盼盼李川赵霞牛军黄璐陈京仑宇婷刘京宝乔江方
关键词:夏玉米种植密度干物质积累
施氮量对马铃薯物质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以辽宁省主推马铃薯品种辽薯6号为试验材料,采取膜下滴灌种植模式,在底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7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5个追施氮水平(N 1:0 kg/hm^2;N 2:60 kg/hm^2;N 3:105 kg/hm^2;N 4:180 kg/hm^2;N 5:225 kg/hm^2),以滴施方式追施,研究施氮量对马铃薯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叶、茎的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N 5处理最高。块茎的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N 3处理最高。马铃薯的物质转运量、转移率、平均薯块质量、单株薯块质量、产量均以N 3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产量为46.5 t/hm^2,分别较N 1、N 2、N 4、N 5处理提高92.9%、78.2%、9.7%、18.6%。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的物质积累量、积累速率、转运量、转移率与平均薯块质量、单株薯块质量和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N 3处理通过对马铃薯叶、茎及块茎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调控,提高了叶和茎物质向块茎的转运量和转移率,进而增加了平均薯块质量、单株结薯质量和产量。综上,追施氮量以105 kg/hm^2最佳。
崔亮KRISTIINA Laanemets刘冠求TERJE T?htj?rvMATI Koppel周桦楠潘家荃万博孟令文
关键词: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干物质分配
不同产量潜力品种小麦群体动态和物质积累特性的差异被引量:8
2020年
为明确不同潜力小麦品种物质积累特性与产量的差异,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烟农1212、济麦22和济麦229为材料,研究3个品种群体动态变化和物质积累、转运、分配以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越冬期至拔节期小麦群体总茎数表现为济麦22、济麦229>烟农1212,开花期和成熟期群体总茎数3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分蘖成穗率表现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②越冬期至拔节期烟农1212和济麦22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济麦229;开花期和成熟期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③开花后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开花后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④品种间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差异,穗粒数表现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千粒重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烟农1212的籽粒产量最高,达到10893.44kg·hm-2。烟农1212品种无效分蘖少,生育后期物质积累能力强,收获指数高,获得最高产量。
唐兴旺骆兰平于振文石玉
关键词:小麦干物质积累特性籽粒产量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粒黑豆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研究
2020年
为了探明不同施氮水平对小粒黑豆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选用"连枷条"小粒黑豆品种为材料,对开花期至成熟期植株地上部物质及籽粒物质积累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粒黑豆开花后,地上部物质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籽粒物质则持续增长。综合分析表明:小粒黑豆物质积累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纯氮12 kg/667 m^2。
赵涛
关键词:施氮水平干物质积累
滴灌水氮调控对小麦植株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对不同灌水、施肥处理的滴灌小麦植株各器官物质积累、分配特性及产量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冬小麦地上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符合“S”曲线变化。在相同施氮量下,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小麦的物质累积最大速率表现为中水灌溉>高水灌溉>低水灌溉;在相同灌溉量不同施氮量下,小麦的物质累积量表现为N3>N2>N1>N0。综合看来,本试验条件下,中水高氮处理是提高冬小麦生育期物质量的最佳方案。
薛良震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量施氮量干物质积累
滇型杂交粳稻品种(组合)在沈阳地区物质积累特性研究
2016年
将14份滇型杂交粳稻新品种(组合)在沈阳种植,分析其物质积累及转移情况。结果表明:这些品种从移栽30 d至抽穗期物质量明显增加。来自云南的品种其物质表观转移量和物质转移率与辽宁品种存在明显差异,其产量也明显低于辽宁品种。在供试的14个品种中表现较好的是3号,9号和13号。
马亮徐津侯守贵代贵金于广星陈盈李海波付亮赵琦谭亚玲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干物质
不同逆序衰老率小麦物质积累特性的探索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揭示小麦逆序衰老类型间物质积累的差异和动态变化规律,以61个品种(系)作材料,分期采样,并在乳熟末期调查逆序衰老率,采用箱线图、分类变量回归等统计方法对不同逆序衰老率小麦开花后各生育阶段的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集群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83个样点逆序衰老率的分布呈正偏态分布特征,不符合正态分布,参试小麦逆序衰老率为20%(10%~33%)。与低逆序衰老率小麦相比,高逆序衰老率小麦叶片衰老程度在籽粒形成期和乳熟期均较低;茎鞘物质转运量在乳熟期和灌浆末期均较高;穗物质积累量在籽粒形成期较低,在乳熟期较高。与逆序衰老现象紧密关联的因素有4个即籽粒形成期和乳熟期的叶片重变化值、乳熟期和灌浆末期的茎鞘重变化值,且后两者影响更大。高逆序衰老率小麦千粒重为44.95g(41.24~49.90g),高于低逆序衰老率小麦的43.28g(39.55~47.99g)。从本研究结果看,与低逆序衰老率小麦相比,高逆序衰老率小麦花后穗物质积累速率呈现出'慢-快-慢'的特征,有利于籽粒的增重。
冯帆王长发李志超苗芳
关键词:小麦干物质积累

相关作者

武志海
作品数:143被引量:1,075H指数:19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水稻品种 玉米 光合作用 盐胁迫
赵国臣
作品数:121被引量:357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栽培技术 超级稻 水稻品种 栽培
吴卫
作品数:240被引量:2,008H指数:2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鱼腥草 白芷 红花 川白芷 小麦
边秀芝
作品数:49被引量:368H指数:11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土壤培肥 高产 玉米高产 高产栽培
欧行奇
作品数:140被引量:685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品种 百薯1号 甘薯 甘薯茎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