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5篇“ 常优1号“的相关文章
不同贮藏温度、时间对“{1}1”种子活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以杂交水稻"{1}1"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不同贮藏时间对"{1}1"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1"种子在温下贮藏,在贮藏4个月后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苗高、发芽指数等活力指标变化较小,贮藏8个月后种子活力下降迅速,贮藏12个月后种子丧失活力;"{1}1"种子在低温下贮藏,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基本无变化,但苗高、鲜重、根长、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
曹敏旭朱正斌夏肄锋邹鑫
关键词:常优1号贮藏温度贮藏时间种子活力
{1}1杂交粳稻父母本特征特性及杂交制种花期相遇调节技术应用
2015年
通过连续5年的制种探索,基本探清了{1}1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指出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安排播差期、偏施氮肥、水浆调节、割叶、喷赤霉素等措施可以有效调节父母本花期相遇,从而提高制种产量。
申强徐金益王程亮刘华范军
关键词:杂交粳稻制种常优1号父母本花期调节
利用SSR标记鉴定杂交粳稻‘{1}1’种子纯度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鉴定交粳稻‘{1}1’种子纯度的方法,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三系杂交粳稻‘{1}1’及其父母本的多态性进行了引物筛选和种子纯度鉴定研究。从24对SSR引物中筛选到1对在‘{1}1’和其双亲之间表现为稳定的共显性且能将杂交种及其亲本完全区分开的引物。利用筛选的RM208引物对‘{1}1’200粒种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1’种子纯度为96%,与大田1 000株杂交种纯度鉴定结果 98.2%相比,SSR标记与大田种植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引物RM208可用于‘{1}1’种子纯度的鉴定,有助于‘{1}1’的推广应用。
孙海燕顾雯雯王淑园徐港明罗兵杨志刚沈宗根端木银熙
关键词:SSR标记杂交粳稻常优1号纯度鉴定
杂交粳稻“{1}1”高产制种技术探研被引量:1
2014年
"{1}1"是熟市农科所育成的中熟杂交晚粳稻新组合,无锡市于2000年引进试种,产量、米质表现较好。为缓和无锡市杂交粳稻种子供应紧缺的局面,从2002年起对"{1}1"进行了连续5年的杂粳制种研究,探索了"{1}1"{1}质、高产制种技术。现将相关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参考。
申强
关键词:常优1号制种技术
氮钾肥用量对杂交粳稻{1}1米质性状及淀粉黏滞谱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以杂交晚粳稻{1}1为材料,研究氮钾肥用量对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黏滞谱(RVA谱)特征的影响,为杂交粳稻品质调{1}及肥料合理施用提供参考。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N,0kg/hm2、90 kg/hm2、180 kg/hm2、270 kg/hm2、360 kg/hm2)和施钾量(K2O,0 kg/hm2、45 kg/hm2、90 kg/hm2、135kg/hm2、180 kg/hm2)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1}1的稻米加工、外观、营养、蒸煮食味品质及RVA谱的各项特征值均有极显著影响,钾肥用量对各项米质性状及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和回复值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氮钾交互效应对精米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和RVA谱的峰值黏度和回复值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而外观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下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稻米食味值下降;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肥或钾肥总体上有使稻米淀粉黏滞性变劣的趋势。
王子臣张岳芳周炜陈留根郭文善郑建初
关键词:施钾量稻米品质杂交粳稻
杂交晚粳{1}1机插超高产栽培的产量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以杂交粳稻{1}1为材料,采用中(小)苗机插丰产栽培试验(三年多点联片成方),根据189块大田的试验资料,按Ⅰ~Ⅵ不同产量水平对其超高产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产量构成因素以每穗粒数影响最大,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为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2)库容大小与产量的关系紧密,达极显著水平,表现为库容越大,产量越高;(3)源强流畅在于合理调控群体生长的叶面积指数,并保证有70%以上的高效叶面积占比和较高的粒叶比,以保证生物产量和抽穗后的物质生产能力。由此提出:大穗是实现超高产的主攻方向,扩大库容是实现超高产的重要前提,源强流畅是实现超高产的关键。
姚月明王海候宋浩郁寅良
关键词:杂交晚粳常优1号机插高产栽培
秧龄与宽窄行移栽对单季晚粳{1}1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为水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相关技术依据。[方法]以杂交粳稻{1}1为研究对象,研究秧龄与行距配置对水稻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小苗移栽可促进水稻及早分蘖,形成大穗,且群体干物质积累快,从而提高产量;宽窄行栽培由于窄行水稻植株间过早产生竞争,不利于水稻群体的早发,从而导致减产。[结论]小苗移栽有利于水稻高产,宽窄行不利于水稻生长。
朱普平陈留根盛婧薛新红
关键词:水稻秧龄宽窄行
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杂交粳稻{1}1产量及生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1}1产量及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270 kg/hm^2和栽植密度5.0×10~5/hm^2的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影响较大,达极显著水平,对千粒重影响较小,为显著水平,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茎蘖数、叶面积指数以及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等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与产量的变化一致。
姚月明王海候陆长婴施林林郁寅良
关键词:杂交粳稻常优1号施氮量栽培密度水稻产量
杂交粳稻{1}1母本直播制种实践初报被引量:3
2009年
{1}1母本人工直播制种试验实践表明:直播制种能很好地解决劳力紧张矛盾,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制种成本,增加制种收益,为进一步探索研究制种机械化播栽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初步明确了母本直播制种适宜父母本播种期及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
袁进康陆海明蒋建根何建华
关键词:杂交粳稻母本直播育苗移栽制种
施用有机肥对{1}1制种产量的影响
2008年
通过设置不同有机肥施用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无机肥料施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杂交粳稻{1}1制种基肥中每亩增施200 kg纯有机肥料,能促进中后期分蘖发生和颖花分化,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提高制种效益。
吴锡清许学良何建华周建明林一波孙菊英端木银熙
关键词:杂交粳稻有机肥制种有效穗结实率

相关作者

何建华
作品数:28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市种子管理站
研究主题:杂交粳稻 常优1号 制种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端木银熙
作品数:68被引量:165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杂交粳稻 选育 栽培技术 水稻 粳稻
孙菊英
作品数:55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杂交粳稻 栽培技术 选育 水稻 高产栽培技术
周建明
作品数:41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市种子管理站
研究主题:杂交粳稻 制种 常优5号 粳稻 常优1号
王海候
作品数:162被引量:570H指数:13
供职机构:苏州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堆肥 水葫芦 蚯蚓 水稻 生物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