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篇“ 带状回波“的相关文章
- 基于带状回波上的冰雹识别方法研究
- 中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冰雹作为一种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对区域的经济和发展以及当地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带状回波上的冰雹回波有别于团状冰雹回波,不仅整体连通域范围大,而且强度更强。如何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识别带状回...
- 赵冬阳
- 关键词:气象雷达冰雹识别带状回波信号处理
- 双雷达反演台风外围强带状回波风场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35
- 2012年
- 利用移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J)和长乐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基数据,采用地球坐标系下的双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重点分析了2007年8月18日凌晨超强台风"圣帕"外围强带状回波的风场特征。结果表明,带状回波具有以下特征:(1)强盛阶段,每个强回波中心在前进方向的右侧或右后侧对应于强东偏北风速中心(强风核),其中最强回波中心前侧还存在弱风速中心。这样的水平风场结构从低层一直保持到中层,使得强回波区对应于水平辐合和正涡度区,产生明显的上升运动,有助于对流的发展和维持。强盛阶段云体快速移动。相对于移动的云体来说,前侧及后侧中低层气流均指向强回波,在强回波区及后侧水平辐合形成上升气流,最大上升速度出现在强回波中心与北侧强风核之间。同时在强回波上空高层出现辐散,气流主要向后流出。(2)减弱阶段,较强回波中心或其北侧对应于弱风速中心,回波中心出现负涡度区。云体移速变慢。相对于移动的云体来说,偏东气流穿过云体。回波区气流辐合较弱,明显的上升区出现在中层较强回波近台风中心一侧。(3)强风核可以将位于带状回波前进方向后侧的处于减弱阶段螺旋云带的动量和水汽向带状回波发展区输送,因此,强风核结构很可能是带状回波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 罗昌荣池艳珍周海光
- 关键词:台风带状回波
- 一次强对流带状回波分析
- 1996年
- 陈恒明
-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带状回波大气环流
- 珠江三角洲强对流带状回波发展特征被引量:1
- 1992年
- 陈恒明
- 关键词:强对流带状回波珠江三角洲
- 赤峰市一次典型的后向传播强对流暴雨过程分析
- 2022年
- 2016年8月6日,赤峰市出现了一次典型的后向传播强对流暴雨。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探空、卫星云图以及雷达资料深入分析了此次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产生在副热带高压外围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并且是在高空槽以及低空切变线共同作用下触发的;地面存在中尺度系统的生成和发展,地面辐合线的存在是这次暴雨产生的启动机制;从卫星云图上可见清晰的带状云系,不断有新的对流单体在后侧生成并移到赤峰市上空,形成"列车效应";此次强对流暴雨的最大回波强度可达50~55 dBZ,回波方向与移动方向夹角小,使降水回波在赤峰市长时间的停滞是这次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
- 徐丽娇
- 关键词:强对流暴雨带状回波降水特点卫星云图雷达资料
- 鹰潭市雷电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文章通过对鹰潭市2016~2018年雷电、雷达回波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形态对比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雷达带状回波、短带回波和团块状回波的具体特征,总结出了鹰潭市雷电主要分布的月份、强度及逐年增加的特点。该研究为在业务中应用的强雷电监测预警技术和开展精细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的雷电监测预警气象服务创造了条件。
- 余剑浩马中元陈鲍发李密姜磊戴震天朱福磊
- 关键词:雷电天气带状回波
- 一次影响靖安的飑线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使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FY-2G逐小时红外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拼图资料等,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中尺度分析、形态分析等方法,对2018年3月15日影响靖安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飑线上的强单体回波造成靖安县国家站18:14出现了极大风速18.1 m/s的雷暴大风,18:24-18:50出现了冰雹,冰雹最大直径30 mm,18:00-19:00出现了1h 42.4 mm的短时强降水并伴有强雷电。飑线过境时,伴有由2个≥10 mm/10min超短时强降水组成,风向突变,风速加大并出现雷暴大风,气压上升,相对湿度上升,气温迟后几分钟快速下降。2)500 hPa阶梯槽向东发展移动,呈前顷结构,利于热力和动力不稳定增长;较强的西南暖湿气流,低层湿舌向东北伸展,NE-SW走向的地面辐合线有利于飑线生成、维持和发展。逆温层积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零度层高度3409 m,-20℃层高度6615m,非常有利于冰雹的生成。3)飑线单体排列趋向紧密,回波强度达到60~65 dBz,中部向南弯曲,弯曲段回波单体强度达70 dBz。飑线回波带的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多个单体回波紧密排列成带状的回波带或短带形式;二是回波带上强回波单体或超级单体结构。
- 陈丽丽马中元余剑浩彭景田甜谭立坤
- 关键词:飑线天气带状回波
- “列车效应”诱发的一次河套地区致灾暴雨成因被引量:17
- 2020年
-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全区785个自动气象站24 h和1 h降水量资料以及内蒙古河套地区鄂尔多斯(CINRAD/CB型)多普勒雷达资料,NECP的FNL(1°×1°)逐6 h再分析资料以及全球地形(1°×1°)资料,对2018年7月18-19日内蒙古河套地区致灾暴雨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成带状稳定少动,其西北侧500 hPa高空槽、中低层700~850 hPa"人"字型切变线和低空急流是暴雨发生的主要背景条件;暴雨期水汽条件表现为强西南支水汽输送和垂直辐合上升运动,水汽通量强度中心发展至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垂直辐合上升至500 hPa,有利于高效率强度大的短时强降水产生;"列车效应"即:由于阴山山脉的地形强迫作用导致的扰动不断输送至暴雨区且在雷达回波特征上表现为显著的东西向带状回波分布形势,是导致暴雨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过程,并且暴雨区表现出正涡度中心和负散度中心重合的准正压不稳定结构加剧了对流不稳定的发展。
- 张桂莲杭月荷付丽娟张璐包福祥
- 关键词:带状回波地形强迫
- 太原机场8月出现的多次阵风峰的多普勒雷达分析
- 2019年
- 与强风暴活动相伴随的灾害性天气中除了龙卷风以外,阵风峰和下击暴流等均会带来局地风灾。根据统计,阵风峰所造成的风害比龙卷要略微低一些,尤其是山西等华北的内陆城市。阵风峰为夏季除了飑线之外主要引起大风的天气系统。在日常的气象工作中,夏季雷雨季的阵风峰作为雷暴的次生产物,它和雷暴时常成对出现,都统称为雷雨大风,常常造成公共设施被毁等严重灾害。文章针对八月份太原机场出现多次阵风峰现象,结合多普勒雷达图像对阵风峰的预报做出简要总结。
- 乔楠
- 关键词:雷暴多普勒雷达
- 2016年5月7—8日抚州地区连续性对流过程特征及能量变化诊断分析
- 基于FNL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WRF模式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进而从大尺度环流、中尺度系统以及对流能量特征三方面分析了2016年5月出现在江西抚州地区的一次连续性对流天气过程。得到以下结论:对流层高层...
- 刘春; 肖雯;
- 关键词:暴雨急流带状回波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马中元

- 作品数:187被引量:756H指数:20
- 供职机构:江西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回波特征 短时强降水 回波特征分析 大暴雨 雷达回波
- 马鸿青

- 作品数:65被引量:1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保定市气象局
- 研究主题:暴雨 强对流 冀中南 暴雨过程 高空急流
- 迟竹萍

- 作品数:32被引量:186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环流形势 人工增雨 气候特征 MM5模式 多普勒雷达
- 李燕

- 作品数:38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防雹作业 人工防雹 冰雹 个例分析 雷达探测
- 左爱文

- 作品数:13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弹药 暴雨 物联网技术 人影 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