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59 篇“ 布加综合征 “的相关文章
多囊肾压迫所致布加 综合征 1例 2024年 一名73岁患多囊肾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由于“腹胀伴四肢乏力、纳差”入院,反复大量腹水,给予腹水引流、纠正白蛋白、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肝静脉CTV:多囊肝、多囊肾;下腔静脉肝段明显变细、缩窄,考虑布加 综合征 可能;进一步下腔静脉DSA:下腔静脉肝上段明显狭窄,余未见明显狭窄及充盈缺损;球囊扩张后恢复不明显,遂狭窄部分植入支架1枚后复查DSA,显示下腔静脉显影通畅。患者术后未再出现新增腹水,1周后症状好转,于手术后10天出院。随访4周未再见明显大量腹水情况出现。 张宇娇 陈民 陈泽君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多囊肾 血液透析 介入治疗 布加 综合征 并发肝细胞癌破裂出血一例2024年 目的通过病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分析,提高对布加 综合征 并发肝细胞癌破裂出血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一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预后,并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因上腹部疼痛入院,腹部CT提示肝癌破裂出血;肝硬化。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抗核抗体谱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套、铜蓝蛋白均为阴性,进一步完善腹部增强MRI,考虑患者原发病为布加 综合征 。为明确诊断行下腔静脉造影术,最终诊断为布加 综合征 并发肝细胞癌破裂出血。结论本例患者无肝炎病史,由于下腔静脉狭窄导致淤血性肝硬化,进而发展为肝细胞癌,因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而无特异性,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既往史,注重影像学资料,从而提高诊疗水平。 李娇娇 孙蔚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加强布加 综合征 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研究 2024年 介入治疗作为布加 综合征 首选临床治疗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经查询万方医学数据库,1990年以来我国布加 综合征 介入治疗文献超过110余篇,总病例数超过12600例,国内布加 综合征 介入治疗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着介入治疗布加 综合征 病例数增加,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和对生存质量意识提高,临床发现布加 综合征 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率已超过21%。布加 综合征 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可表现为急性再狭窄、慢性再狭窄、反复再狭窄和支架植入引起的医源性再狭窄,再狭窄发生机理尚不清楚。血管弹性回缩、球囊扩张导致局部组织损伤与修复、病因持续存在、隔膜再形成、支架刺激局部导致组织增生以及术者技术水平差异对再狭窄发生负有一定责任。加强布加 综合征 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基础、器材、药物及预测生信模型建立等研究,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 祖茂衡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介入治疗 再狭窄 预见性护理对布加 综合征 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2024年 探索预见性护理在布加 综合征 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涵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00名布加 综合征 患者,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50人。预见性护理组接受包括专业团队管理、心理支持、环境调节在内的综合 性护理干预。结果 相较于常规护理组,预见性护理组在降低焦虑(SAS)和抑郁(SDS)分值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显示出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改善布加 综合征 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蔡丹 张静 李欣桐 赖丹丹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预见性护理 介入治疗 心理状态 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致布加 综合征 1例 2024年 通过介绍1例罕见的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引起的布加 综合征 患者的诊治情况,并针对布加 综合征 进行文献回顾,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于布加 综合征 的关注,并减少漏诊或误诊的发生。By introduc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 rare case of Budd-Chiari syndrome caused by inferior vena cava anastomotic stenosis, and conducting a literature review on Budd-Chiari syndrome, this study aims to increase the attention of clinical doctors to the Budd-Chiari syndrome,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issed diagnosis or misdiagnosis. 詹先晨 梁树辉关键词:下腔静脉 吻合口狭窄 布加综合征 布加 综合征 肝脏磁共振弹性成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影响布加 综合征 (BCS)患者肝脏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 选取59例经DSA确诊的布加 综合征 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E检查,由2位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MRE图像质量,并将其分为高质量组和低质量组。纳入分析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体重、体重指数(BMI)、肝脏脂肪含量、肝脏铁含量、腹水、腹壁侧支循环。利用Kappa检验分析2位医师对MRE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BCS肝脏磁MRE的决定性因素。结果 观察者之间对MRE图像质量评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87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BMI、肝脏脂肪分数、肝脏铁沉积、腹水和腹壁静脉曲张组间比较具有差异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P=0.015,OR=1.888)、腹水(P=0.001,OR=7.100)和腹壁静脉曲张(P=0.005,OR=4.409)为影响成像质量的有意义指标。结论 BMI、腹水和腹壁静脉曲张为影响布加 综合征 患者肝脏MRE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徐鹏 葛海涛 单翔 徐凯关键词:布加氏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介入治疗布加 综合征 合并肝静脉血栓的远期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布加 综合征 (BCS)合并肝静脉血栓(HVT)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39例BCS合并H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DSA及导管血栓抽吸检查确诊为BCS合并HVT,采用小球囊预扩张、经导管溶栓、肝静脉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治疗。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A进行随访,使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肝静脉首次累积通畅率及生存率。结果39例患者中,血栓完全溶解28例,部分溶解11例,溶栓时间3~11 d,平均(5.3±3.8)d。39例均成功开通肝静脉,其中单纯球囊扩张26例,支架置入13例。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39例随访6~154个月,平均(82.2±43.4)个月,无血栓复发,肝静脉再闭塞14例,均再次球囊扩张治疗成功。1、3、5、10年肝静脉首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79.5%、70.9%、60.19%和60.1%。7例患者死亡。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4%、94.9%、87.2%、82.1%。结论介入治疗BCS合并HVT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但部分患者仍面临再闭塞风险,需要加强随访和管理。 韩星 黄乾鑫 庄步强 神斌 杨晶 徐浩 祖茂衡 张庆桥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血栓 球囊扩张 布加 综合征 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布加 综合征 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准备情况,分析影响其出院准备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徐州市某三甲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150例布加 综合征 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工具为修订版出院准备度量表及出院指导质量量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收集表。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50例布加 综合征 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为(102.59±7.88)分;出院指导质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此次发病情况是影响患者做好出院准备的关键因素(P<0.001)。结论布加 综合征 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准备度整体水平较高,但护士需重点评估首次发病、低学历、低收入患者的出院意向及顾虑,开展针对性健康指导,以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 吴晨晨 郑雯 孟雪晴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介入治疗 影响因素 经肝静脉交通支行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布加 综合征 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 2024年 目的探讨经肝静脉交通支行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布加 综合征 (BCS)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例肝静脉阻塞BCS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经肝静脉交通支行肝静脉成形术,测量介入治疗前后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力,并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随访,观察血管通畅情况。治疗前后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21例均成功经肝静脉交通支开通阻塞肝静脉,其中9例开通1支肝静脉,10例开通2支肝静脉,2例开通3支肝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差由术前平均(14.5±2.7)mmHg降至术后平均(6.7±1.3)mmHg(t=11.789;P<0.01)。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肝静脉破裂出血、心包填塞等并发症。21例术后随访8~31个月,平均(23.2±5.3)个月,其中3例发生肝静脉再阻塞。术后6、12、24个月首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100%、95.2%和85.7%。结论经肝静脉交通支行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BCS安全、有效,其近中期疗效可靠,为肝静脉阻塞的BCS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马宏儒 神斌 刘洪涛 肖晋昌 王文亮 魏宁 高志康 徐浩 祖茂衡 张庆桥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阻塞 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治疗布加 综合征 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治疗布加 综合征 (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患者,均使用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结果(小球囊预开通成功率、血栓溶解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比较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62例患者中,小球囊预开通成功率为61例(98.39%),有1例因下腔静脉长段闭塞而反复扩张无法开通;其中,新鲜血栓25例,均行经导管溶栓后清除,其余为陈旧性血栓,在1个月内完全溶解率为93.44%(57/61);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无症状性肺栓塞、死亡病例。患者术后PLT(131.65±37.02)×10^(9)/L、HDL-C(1.15±0.21)mmol/L均高于术前的(108.94±46.36)×10^(9)/L、(0.93±0.28)mmol/L,ALP(88.19±40.63)U/L、DBil(21.02±7.59)μmol/L均低于术前的(111.57±57.48)U/L、(24.89±9.98)μmol/L(P<0.05);手术前后WBC、RBC、Hb、ALB、ALT、AST、TC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中,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的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成功率及血栓溶解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有效调节PLT、HDL-C等水平,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徐超 万其 杨兆丰 官泽宇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血栓 球囊扩张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相关作者
祖茂衡 作品数:356 被引量:1,445 H指数:20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布-加综合征 布加综合征 BUDD-CHIARI综合征 下腔静脉 徐浩 作品数:281 被引量:1,216 H指数:19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布加综合征 BUDD-CHIARI综合征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张庆桥 作品数:191 被引量:967 H指数:17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布加综合征 BUDD-CHIARI综合征 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 魏宁 作品数:179 被引量:852 H指数:18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布加综合征 BUDD-CHIARI综合征 气管狭窄 下腔静脉 顾玉明 作品数:208 被引量:1,016 H指数:19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BUDD-CHIARI综合征 布-加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