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篇“ 差动毛细效应“的相关文章
差动毛细效应与织物孔径特性的关系被引量:9
2008年
文章用等液位分段快速响应毛细液体测试装置对4组双层织物的垂直于织物方向的孔径分布及芯吸速率进行测量,根据毛细差动原理分析了毛细孔分布与双层组合织物的芯吸性能的关系及双层织物的结构搭配对于孔径分布及形成的附加压力差的影响。
范菲齐宏进
关键词:双层织物孔径分布差动毛细效应测试装置快速响应
针织物孔径特性与差动毛细效应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定量分析织物中水分传输和双层织物组合的差动毛细作用机制,文章利用精密电子天平,组装了等液位分段快速响应毛细液体测试装置,分别对单层针织物及组合织物的垂直于织物方向的孔径特性及芯吸速率进行同步动态测试,根据差动毛细效应原理分析了毛细孔特性与双层组合织物的芯吸性能的关系及双层织物的结构搭配对于组合织物孔径特性及形成的附加压力差的影响。
范菲齐宏进
关键词:差动毛细效应芯吸优化设计
形成差动毛细效应的条件研究被引量:29
2002年
探讨了通过改变针织物里外层纤维细度、截面形状、纱线捻度、纱线直径、纱线伸长量和针织物密度形成差动毛细效应的途径。
王其冯勋伟
关键词:针织物差动毛细效应
织物差动毛细效应模型及应用被引量:45
2001年
建立了织物差动毛细效应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织物里外层纤维线密度与附加压力差的关系,织物里外层厚度和纤维根数与液态水毛细运输流量的关系,织物里外层厚度与液态水毛细运输速度的关系,并用实验结论作了说明,从而提出了优化织物设计的思路。
王其冯勋伟
关键词:织物压力差
一种具有两级差动毛细效应的双层单向导湿的织带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两级差动毛细效应的双层单向导湿的织带,沿宽度方向具有多个织物循环区域;每个织物循环区域包括,沿厚度方向编织的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上层织物的上层织物上表面,形成第一正面经浮点;上层织物的上层织物下表面,形成...
王盼园杨文硕刘月王其杨双双何利燕王琼琼钱焱琳颜娟娟顾兵姚忠超黄郑郑程嘉
PLA/PEG@SDS超细纤维水蒸发器的复合结构设计及其液体传输行为
2025年
为增强纤维基水蒸发器的液体传输能力,利用熔喷-热熔复合工艺,设计并制备了一种三层复合结构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超细纤维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液体接触角测量仪和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对其形貌结构和液体传输行为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得益于样品在厚度方向上纤维直径和水润湿能力的规则分布,单向水分传递指数增加到了533.19%、吸液速率增大到了2.37mg/s,从而在613.52W/m^(2)光强下获得了1.27kg/(m^(2)·h)的水蒸发速率。同时,样品表现出优异的可水洗性,利于重复利用,且纵横向拉伸断裂强力分别为67.37N和35.39N,以期为可降解海水蒸发器液体传输能力的提高提供新思路。
赵珂张恒翟倩甄琪苏天阳崔景强
关键词:复合材料差动毛细效应超细纤维
冷感单向导湿织物开发及水斑消除研究
2024年
为了开发夏季冷感单向导湿服装,采用双层缎面组织,内层用高导热的聚乙烯长丝,外层用高吸水的莱赛尔长丝,利用差动毛细效应和润湿梯度效应,使水分快速传导及蒸发。试验得出,采用十字扁平聚乙烯纤维,加入亲水硅油ST420,热压工艺后瞬间凉感值提升到0.270W/cm^(2),芯吸高度提升到193mm,蒸发速率提升到1.85g/h,透湿量提升到10410g/(m^(2)·d)。通过增加聚乙烯纤维的格子和外层运用蜂巢提花组织,提高比表面积,能有效阻止水斑的产生。
姚春婵余国建郑艳兰张劲峰
关键词:导热系数单向导湿差动毛细效应
单向导湿纺织品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2024年
为进一步研究单向导湿纺织品和提高单向导湿纺织品的应用价值,对近些年单向导湿纺织品的功能研究和发展现状及应用进行综述,介绍了单向导湿纺织品的2个基本原理,并从纤维原料、织物结构和功能整理3个方面阐述了获得单向导湿纺织品的方法与研究进展,总结了单向导湿纺织品在服装领域、医疗卫生、油水分离上的应用前景,最后提出目前单向导湿纺织品在制备方法与多功能性方面的不足与展望。
于丹妮杨雪
关键词:单向导湿差动毛细效应表面改性织物结构
经编单向导湿织物设计与结构优化被引量:3
2023年
为探究经编结构和原料配置对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对织物各梳栉的调整、原料的配置和织物结构进行选择。设计8个样品,通过对其水分管理性能研究对比后发现,内层纱线和外层纱线线密度差异越大,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就越好。在原料配置方面,内侧选用5.6 tex(14 f)涤纶低弹丝,外侧选用8.3 tex(288 f)的涤纶低弹丝具有最佳的水分管理性能;而内层选用5.6 tex(14 f)的涤纶低弹丝,外层选用9.7 tex的棉纱具有较高的润湿时间和吸收率,但其内外层润湿时间差、最大润湿半径和扩散速度较低,会影响面料对人体的穿着舒适度。在结构方面,外层采用经绒组织,内层采用编链,其整体水分管理性能要优于内层采用经缎组织,且织物内层纱线垫纱成圈织针数越少有利于增强单向导湿性能。
尹昂丛洪莲
关键词:经编单向导湿织物结构差动毛细效应
导湿凉感织物结构设计与性能测试被引量:11
2021年
为解决常规凉感纤维不吸水,难以导出汗液,进而造成织物表面不干爽、不能持久凉爽的问题,利用润湿梯度及异型纤维的差动毛细效应,通过调整纬编间隔织物表层、中间层、里层的纱线配置,赋予织物接触凉感和导湿性能。并测试纤维的微观形貌以及织物的接触瞬间凉感、透湿性能、导湿性能、透气性能等。结果表明,织物表层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里层采用竹纤维,中间连接层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涤纶纤维,所制备织物的导湿及凉感性能更优异。
王雪李娜娜徐密崔霞安健全
关键词:纬编间隔织物导湿性能透湿性能差动毛细效应

相关作者

陈莉娜
作品数:95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针织物 发制品 导湿快干 针织 针织面料
许瑞超
作品数:138被引量:400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针织物 针织面料 针织 导湿快干 企业竞争力
王其
作品数:126被引量:49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粘扣 针织物 导湿 锦纶 松紧带
沈兰萍
作品数:355被引量:890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织物 服用性能 染色 织物组织 染色加工
范菲
作品数:25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五邑大学
研究主题:聚氨酯 原位聚合法 二氧化硅溶胶 织物 纺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