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1篇“ 巩膜环扎术“的相关文章
眼内炎后硅油填充眼的硅油取出联合巩膜
2018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眼内炎后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联合巩膜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的8例(8只眼)严重外伤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后硅油填充眼,行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手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及视网膜情况。 结果后6个月视网膜平伏7例,视力优于伤后视力(t=6.190,P=0.001)。后6个月眼眼压与对侧正常眼眼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940,P=0.093)。1例再次填充硅油后视网膜平伏,视力较伤后提高。 结论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是预防外伤性眼内炎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等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陈胜刘身文秦波陈燕先李柏军郭慧
关键词:眼内炎巩膜环扎术
巩膜联合硅油取出治疗低眼压性硅油充填眼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巩膜联合硅油取出治疗低眼压性硅油填充眼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华北理工大学和唐山市工人医院就诊的28例(29只眼)低眼压性硅油填充眼,均实施巩膜联合硅油取出,手后随访6个月。结果29只眼手均顺利完成,中填充16%-20%C3F8,后俯卧位,气体在后(45±10.5)d吸收,分别测量后1、3、6个月眼压,最终眼压正常且与正常眼差值〈5mmHg20例(20只眼),眼压正常但与正常眼差值〉5mmHg5例(6只眼),眼压低于正常值但能维持眼球外观2例(2只眼),眼球萎缩1例(1只眼)。结论巩膜联合硅油取出治疗低眼压性硅油填充眼手操作较为简单,能有效解决低眼压性硅油填充眼单纯硅油取出后慢胜低眼压、眼球萎缩等并发症,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李峰王云松
关键词:巩膜环扎术硅油取出低眼压
巩膜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复位率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巩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00例,均经巩膜治疗,观察并分析含有不同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以及视网膜脱离的不同范围的复位率情况。结果:93例视网膜一次复位,复位率93%;4例虽然没有完全复位,但裂孔已封闭,已经好转;3例未能治愈,视网膜未能复位。通过比较不同裂孔数目、视网膜脱离范围,各组的复位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巩膜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患者复位率高,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李云环
巩膜治疗硅油填充眼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巩膜治疗硅油填充眼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分析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特点。方法对玻璃体切割后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后行巩膜治疗的26例(2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只眼为下方视网膜脱离;早期复发者2只眼,中期8只眼,晚期16只眼;其中2只眼为原裂孔未封闭,24只眼为出现新的裂孔。其中14只眼出现视网膜前增殖。行巩膜后24只眼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者13只眼,不变者11只眼,下降者2只眼。结论硅油填充眼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多发生于下方,巩膜对有明确周边裂孔,且增生不明显的硅油填充眼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有良好的疗效。
徐婷婷张晓峰
关键词:硅油填充眼视网膜再脱离巩膜环扎术
巩膜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的眼表改变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巩膜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后的眼表改变。方法对30例(3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分别于前3d、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行患眼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比较前、后的检查结果。结果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显示,前3d(12.75±2.96)mm与后1周(5.55±3.89)mm、2周(8.32±2.85)mm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4.00,P<0.01);泪膜破裂时间结果显示,后1周(9.02±3.62)s、2周(10.11±4.76)s、1个月(12.35±4.33)s与前3d(15.65±5.03)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显示,后1周染色阳性眼数与前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35)。结论巩膜会影响眼球表面微境,中应尽量减小手范围和损伤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薛艳侯光辉纪虹朱晓谦
关键词:巩膜环扎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表疾病
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治疗严重闭合性眼伤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与否在治疗闭合性眼外伤伴视网膜脱离中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1-2009.3收治的闭合性眼外伤伴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手治疗的病例52例,对其手方式及视功能、视网膜复位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闭合性眼外伤伴视网膜脱离患者52例,平均年龄45.4±19.2岁。男性41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5.6岁;女性11例,年龄39.60岁,平均年龄47.4岁。其中行玻璃体切除+球内注气(或硅油)者30例(A组),行玻璃体切除+巩膜+球内注气(或硅油)者22例(B组)。A组前视力≤0.02的20例(66.7%),视力〉0.02的10例(33.3%);后视力≤0.02的7例(23.3%),视力〉0.02的23例(76.7%)。B组前视力≤0.02的13例(56.4%),视力〉0.02的9例(43.6%);后视力≤0.02的5例(22.5%),视力〉0.02的17例(77.5%)。两组前及后视力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玻璃体切除+球内注气(或硅油)者首次后视网膜回贴25例(83.3%),行二次手者5例,2倒视网膜回贴;玻璃体切除+巩膜+球内注气(或硅油)者首次后视网膜回贴18例(85.8%),行二次手者4例,2例视网膜回贴。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在治疗闭合性眼裂伤伴视网膜脱离中与玻璃体切除非联合巩膜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巩膜在玻璃体切除治疗严重的闭合性眼外伤伴有视网膜脱离中不是必要的。
胡建斌余雨枫雷春涛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巩膜环扎
巩膜是否必须?——玻璃体视网膜手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巩膜带对玻璃体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治愈率及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有随访纪录的以玻璃体手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40例(140眼)(除去黄斑孔),按是否做巩膜分为组和非组。比较组与非组在不同增生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及裂孔不同位置的复位率以及两组后视力的改善情况。结果组79眼,视网膜完全复位67眼,复位率84.81%。非组61眼视网膜完全复位52眼,复位率85.25%。非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略高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PVR级别以及裂孔不同位置的视网膜复位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视力改善者,组63眼占79.75%;非组49眼占80.33%,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玻璃体手指征的RRD提高玻璃体视网膜手成功率的关键是彻底松解视网膜固定皱襞及裂孔周围的牵引,彻底地封闭所有视网膜裂孔及有效的眼内填充,巩膜并非必须。
王泓陈凤娥王卫峻许迅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巩膜环扎术
巩膜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评价巩膜联合玻璃体腔注气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2只眼)施行巩膜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全部病例随访3~12月。结果:18只眼一次或二次手成功复位,占82%;4只眼分别在后2~4个月后复发,其中2只眼再次手后视网膜复位。2只眼未再手后视力均较前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巩膜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方便、有效。
周仕福梅立新吴昌凡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玻璃体注气巩膜环扎术
巩膜致眼前节缺血原因与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巩膜束后眼前节缺血原因及最新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近五年,笔者进行的巩膜138例138眼中出现的眼前段缺血3例3眼,对其引起后眼前段缺血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探讨。结果:及时抢救,处理病发症必要的玻切...
王玉英唐侠刘丽萍宫月荣史敏
关键词:巩膜环扎术
文献传递
视网膜脱离巩膜眼球三维形态测量的初探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巩膜对眼球腔、玻璃体腔的尺寸和容积的影响及屈光改变。方法:2002年7月至2003年 12月间行巩膜宽带并手成功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用A—5500型超声诊断仪测量...
乔宝笛
关键词:巩膜环扎术玻璃体腔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张国伟
作品数:39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军人 专业岗位 特种作战部队 薄瓣 巩膜环扎术
周明波
作品数:40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 前囊膜 手术中
胡泳霞
作品数:26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角膜 玻璃体切除 近视 视网膜脱离 放射状角膜切开
胡建斌
作品数:39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范文学
作品数:27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术后 硅油填充 玻璃体切割手术 巩膜环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