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3篇“ 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相关文章
- 腹腔镜联合开放手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开放手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疾病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4/43),低于对照组的32.56%(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开放手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开放手术治疗,但其手术时间较长。
- 张建松侯森郑路敏
- 关键词:巨大腹壁切口疝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复发率
- 腹外斜肌转移肌瓣技术在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腹外斜肌转移肌瓣技术在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年龄为(67±10)岁,年龄范围为45~80岁。14例患者采用腹外斜肌转移肌瓣技术行腹壁缺损修补和功能重建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个月、12个月各随访1次,之后每年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切口疝复发或腹壁膨出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4例患者均采用单侧腹外斜肌转移肌瓣技术顺利完成腹壁缺损修补和功能重建手术,采用补片行加强修补。补片均为标准型聚丙烯补片,放置于肌后、腹膜前间隙。1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3±34)min,术中出血量为(119±59)mL,补片大小为(450±156)cm^2。(2)术后情况:14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4±3)d。14例患者中,1例发生Ⅲ型血清肿,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腹外斜肌肌瓣缺血坏死、切口裂开、手术部位感染、肠梗阻或肠瘘等并发症。(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14例患者术前疝相关生命质量调查评分为(38±8)分,术后12个月为(77±1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9,P<0.05)。(4)随访情况: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无切口疝复发或腹壁膨出。结论腹外斜肌转移肌瓣技术可应用于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手术并发症较少,可改善患者疝相关生命质量。
- 黄永刚叶静张方捷郭自成吴浩高国栋王平
- 关键词:切口疝腹外斜肌并发症
- 利用复合VSD技术减张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1例
- 2019年
- 切口疝是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常常因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出现的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原因导致腹壁切口的筋膜和(或)肌层愈合不良,在腹内压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疝[1],切口疝分为小型疝、中型疝和巨大疝3种,根据最新指南将疝环直径超过12cm或疝囊容积占腹腔容积>15%(不论腹壁缺损距离)称为巨大切口疝[2-3]。巨大腹壁切口疝的腹壁缺损范围大,术中修补时腹部张力大、术后愈合时间长,还存在潜在感染的可能,而使用VSD后可降低外来细菌感染几率,也可减少患者因咳嗽、翻身等情况而造成的腹内压增高导致的组织撕裂等问题,有效减小腹部张力,现已广泛用于外科领域对组织损伤及感染性创面的治疗[4],现表述如下。
- 曾超黄鹤王俊峰汤振王伟强
- 关键词:巨大切口疝
- 开放结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观察开放结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文山州医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收治的76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应用开放结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8例)单纯应用开放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结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疗效明显,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 张继福娄光玲王代韦田云周雷军王应东向仙高
- 关键词: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巨大腹壁切口疝临床疗效安全性
- 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对降低巨大腹壁切口疝术后复发率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18年
- 如何有效修复重建巨大腹壁切口疝,降低术后复发率,一直是困扰疝与腹壁外科医师的难题。基于补片加强修补术的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不仅在解剖上,还能在功能上实现对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有效修复重建,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缝合和补片桥接修补术。规范施行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对改善巨大腹壁切口疝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 杨建军顾岩
- 关键词:巨大腹壁切口疝复发
- 新型杂交技术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被引量:3
- 2017年
- 切口疝是常见的腹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0%-20%。手术是治愈切口疝的唯一手段。以往的单纯缝合术复发率较高,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切口疝修补变得更加安全有效,开放式疝修补术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替代,而腹腔镜手术也有其无法回避的局限,开放式与腹腔镜相结合的新型杂交技术为巨大腹壁切口疝(〉10cm)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 何腾飞吴浩荣谷春伟钟丰云邢春根
- 关键词:巨大腹壁切口疝疝修补术杂交技术腹部手术后并发症腹腔镜技术腹腔镜手术
- 杂交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巨大腹壁切口疝行杂交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2010-2012年收治的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处理;2013-2015年收治的1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杂交技术疗法,评定疾病预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2),实验组术后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46);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9)。结论临床针对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实施杂交技术疝修补术疗效突出,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疼痛度。
- 李军王磊柴大海刘刚李亦工
- 关键词:杂交技术巨大腹壁切口疝
- 杂交技术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分析杂交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09例巨大腹壁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比开放手术(33例)、杂交技术(...
- 朱文浪
- 关键词:切口疝杂交技术疝修补术腹腔镜临床疗效
- 术前多排螺旋CT检查在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术前多排螺旋cT(MSCT)检查在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及三维重建,测定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百分比。根据术前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百分比选择手术方式和计算行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患者切除小肠长度。观察指标:(1)术前及术中情况: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百分比、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方式、行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患者切除小肠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48h腹腔内压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患者术后巨大腹壁切口疝复发及其他远期并发症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巨大腹壁切口疝复发及其他远期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元±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1)术前及术中情况:61例患者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百分比为19%±4%,术前住院时间为(7±5)d。6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onlay术48例,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13例,无中转手术方式。13例行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患者切除小肠长度为(48±8)cm。6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6±0.8)h,术中出血量为(82±50)mL。(2)术后恢复情况:61例患者术后48h腹腔内压力为(9.6±2.9)mmHg(1mmHg=0.133kPa),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1±0.9)d,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3.5±1.1)d。12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腹腔高压Ⅰ级、腹腔高压Ⅱ级、切口积液、切口感染、切口窦道形成、补片感染、尿潴留,行onlay术患者上述术后并发�
- 麦麦提艾力·麦麦提明玉素甫艾克拜尔阿扎提江李义亮克力木
-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疝修补术多平面重建
- MSCT在巨大腹壁切口疝中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MSCT腹腔容积测量技术在巨大腹壁切口疝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搜集14例临床诊断为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均经64排螺旋CT腹腔扫描,通过三维重组技术进行疝囊及腹腔容积测量,以两者比值>20%作为巨大疝的诊断标准,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14例患者经临床随访,7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其中4例呼吸衰竭;疝术后复发1例;未行手术自行出院1例;5例患者直接行手术治疗,术后痊愈。结论对于腹壁切口疝患者,以疝囊/腹腔容积<20%作为巨大疝诊断界定值。应进行认真的术前准备,避免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李辉克里木王艳张成
-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螺旋CT
相关作者
- 方旭东

- 作品数:31被引量:109H指数:7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17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肝胆管结石 诊治分析 外科手术 胆肠吻合术
- 彭其芳

- 作品数:68被引量:2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诊治 胆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肝癌
- 龚芝舵

- 作品数:6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补片修补 巨大腹壁切口疝 残胃癌 外科手术
- 申英末

- 作品数:198被引量:1,600H指数:2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疝修补术 腹股沟 腹股沟疝 补片 腹腔镜
- 姜朝晖

- 作品数:51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肝胆管结石 诊治分析 乳剂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