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8篇“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相关文章
严重心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术后体外膜氧合辅助的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严重心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患儿术后近期临床结果和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风险预测因素。方法纳入2013—2020年在阜外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冠状动脉移植术的严重心功能不全(室射血分数<40%)ALCAPA患者。将患者分为ECMO组和非ECM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4例患者,ECMO组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6.58±1.84)个月;非ECMO组57例,其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4.34±2.56)个月。全组患儿住院死亡4例(6.25%),其中ECMO组2例,非ECMO组2例。ECMO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ECM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两组主动脉阻断(aortic cross-clamping,ACC)时间[(89.57±13.66)min vs.(61.58±19.57)min,P=0.039]、体外循环时间[254(153,417)min vs.106(51,192)min,P=0.013]、术前室舒张末期内径/体表面积[(132.32±14.71)mm/m^(2)vs.(108.00±29.64)mm/m2,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C时间是术后ECMO辅助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P=0.005)。采用ACC时间预测术后ECMO辅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7,最佳截断值为66 min,灵敏度85.70%,特异度66.70%。结论ACC时间是预测严重心功能不全的ALCAPA患者术后ECMO辅助的独立风险因素,ACC时间>66 min的患者术后ECMO辅助的风险明显升高。
曾敏李霞鲁中原李守军王旭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脉阻断左心功能不全
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分割研究
米晨晰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剖宫产1例
2022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29岁,155 cm,58.2 kg。因“停经36+2周,要求入院待产”,孕13+3周建卡超声心动图提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伴血栓形成,二尖瓣反流(中-重度),室收缩功能正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ST段改变。心脏外科随诊无特殊处理。
刘艳罗林丽
关键词: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起源异常麻醉剖宫产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术后早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回顾研究冠状动脉(冠脉)起源于肺动脉矫治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回顾北京安贞医院于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冠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51例患儿围术期的相关数据,观察生存组及死亡组的相关数据,统计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51例临床资料中死亡7例(13.7%),存活44例(86.3%);女患儿29例,男患儿22例,年龄2月~15岁;体重4~97 kg。死亡组的阻断时间(111.00±31.96)min比存活组(90.16±21.02)min显著增加。死亡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7%(6/7)比存活组27.3%(12/44)显著增高。出院前LVEF较术后24h LVEF改善,术后24h LVEF较术前LVEF显著下降。术后并发症为ALCAPA术后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96,P=0.042,95%CI:0.01~0.915)。结论 术后并发症为ALCAPA术后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及时应用体外膜氧合(ECMO)可提高生存率。术前LVEF不是ALCAPA术后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汀洲贺彦
关键词: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术后并发症预后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术后延迟拔管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pulmonary artery,ALCAPA)患儿术后早期延迟拔管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明确诊断为ALCAPA并进行手术矫治的44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范围为2个月至15岁,体重范围为4~97 kg,中位有创通气时间为66 h。根据有创通气时间进行分组,将有创通气时间>66 h作为延迟拔管组,共23例;将有创通气时间≤66 h作为非延迟拔管组,共21例。超声检查记录所有患儿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二尖瓣瓣膜反流情况,收集两组患儿诊断分型、术前红细胞压积、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及血管活性药指数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等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究ALCAPA术后延迟拔管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儿中,成人型占59.1%(26/44),婴儿型占40.9%(18/44)。冠状动脉移植术43例,Takeuchi术1例。术前二尖瓣轻度反流或无反流21例,中、重度反流23例。术后早期并发症12例,其中4例为残留肺动脉瓣上狭窄。术后延迟关胸11例,应用体外膜氧合5例。与非延迟拔管组相比,延迟拔管组患儿的中位年龄较小为0.67岁,术前红细胞压积较低为(32.32±3.7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拔管组术前诊断为婴儿型占65.2%(15/23),术前二尖瓣反流为中、重度占73.9%(17/23),高于非延迟组的14.3%(3/21)和28.6%(6/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拔管组患儿术后24 h的LVEF为(42.77±20.60)%,低于非延迟拔管组的(57.80±10.66)%;术后24 h最大VIS为(16.94±9.92),高于非延迟拔管组的(9.87±3.9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10/23),高于非延迟拔管组的9.5%(2/2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ALCAPA术后延迟拔管的影响因素,患儿年龄越大,延迟�
张汀洲贺彦
关键词:心脏病机械通气年龄因素
成人型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致心脏骤停一例
2021年
成人型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隐匿,可表现为心脏性猝死,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极高。该文报道1例表现为心脏骤停的ALCAPA患者,经心脑复苏后,未出现并发症,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矫治术,术后康复出院,随访至今无不良事件。
朱可夫毛萍金红峰唐礼江夏明
关键词:猝死心脏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成人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外科治疗
2019年
目的探索成人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91年11月至2017年11月,手术治疗36例年龄>18岁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其中男9例、女27例,年龄(36.6±13.3)岁,体重(60.0±9.4)kg。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7%±6%,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为(52.3±6.3)mm;二尖瓣反流(MR)重度1例,中度5例。其中行冠状动脉再植17例,肺动脉内隧道修补术(Takeuchi术)16例,异常起源冠状动脉结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152.5±72.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1.9±43.6)min,无院内死亡,呼吸机辅助时间(17.3±16.3)h,ICU滞留时间(43.1±30.7)h,术后LVEF为59%±6%,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10),术后LVEDD为(46.9±5.9)mm较术前显著缩小(P=0.02),6例二尖瓣成形患者中,1例重度变为轻度,5例中度变为微量。所有患者顺利出院。随访35例,平均5.5年,最长26年,随访期间无死亡,2例行肺动脉内隧道修补术患者发生肺动脉内隧道瘘,分别成功行介入封堵术和外科修补术;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或Ⅱ级;最后一次随访LVEF为69%±7%,较术前显著改善,LVEDD为(48.7±5.9)mm;MR中度2例,轻度10例。结论成人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外科治疗近期和远期效果满意,肺动脉内隧道修补术远期可能出现内隧道瘘需要再次干预。
陈立宇张昌伟王立清
关键词: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成人型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曾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的成人型ALCA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因间断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2月余并加重3d入院,入院后初步诊断为心肌病(EFE所致可能性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给予相关治疗后仍有阵发性胸骨后疼痛,并出现1次心室颤动,后行冠状动脉螺旋CT血管成像(CTA)确诊为ALCAPA,于心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ALCAPA相对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冠状动脉CTA是有效诊断方法,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
郑庆霜王鹤儒姜国芳尹霞
关键词:冠状血管畸形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CT血管成像
成人型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
2018年
目的:总结成人型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l O月至2017年9月,手术治疗34例ALCAP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27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8.4±13.5)岁。手术方法包括冠状动脉直接移植术、肺动脉内通道术(takeuchi)、肺动脉壁卷管延长移植术(tubular extension)、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二尖瓣成形术(MVP)。术后观察手术效果,围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例患者接受Takeuchi术,9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直接移植术,10例患者接受tubular extension移植术,另3例患者接受CABG术,7例患者因二尖瓣中量或大量返流接受MVP术。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44.8±65.8)min和(99.7±47.2)min。术后10例患者二尖瓣少量返流,无中量以上返流。术后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9.0±9.0)vs.(55.2±5.6)mm,P=0.001]及心室射血分数(LVEF)[(61.1±7.1)%vs.(57.3±8.4)%,P=0.047]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12年,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心功能正常。结论:成人型ALCAPA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效果满意,因此。
苏文君杨克明王姗吕小东闫军李守军
关键词: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即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随着病情进展,最终可诱导严重心功能不全,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外科手术是治疗ALCAPA的唯一手段。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的进步及体外心脏辅助装置如体外膜氧合(ECMO)的广泛应用,ALCAPA的治疗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手术指征及方式仍存在争议,术后远期并发症仍不容乐观。本文主要针对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其远期并发症进行综述。
齐玉娟李培军
关键词: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外科手术并发症

相关作者

李守军
作品数:485被引量:1,824H指数:21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婴幼儿
闫军
作品数:282被引量:89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婴幼儿 儿童
王旭
作品数:362被引量:1,16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治疗
张桂珍
作品数:97被引量:344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 房间隔缺损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先天性心脏病
罗毅
作品数:145被引量:577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肺动脉 超声心动图 法洛四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