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篇“ 工资歧视“的相关文章
政府推动的就近城镇化能够消除工资歧视被引量:1
2022年
随着大中城市城镇化空间的逐渐饱和以及农民工回流现象的出现,就近城镇化成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模式。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研究政府推动的就近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发现:政府通过征地、户口改革方式推动的就近城镇化并不能够消除工资歧视,实现就近城镇化的农村劳动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工资水平仍然低于城镇本地职工,这一结论在纠正自选择偏差和样本选择偏差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城镇劳动力市场针对实现就近城镇化的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的歧视与隔离已不明显,同工不同酬成为实现就近城镇化者面临的主要歧视形式,而城乡劳动力之间教育回报率的差异是导致同工不同酬的主要原因。进一步讨论发现,就近城镇化对于农村劳动力参保城镇职工保险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自我雇佣的就业形式则有助于打破城镇劳动力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歧视。文章拓展研究了就近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为政府进一步推进以县域城镇化为主要形式的就近城镇化提供了研究参考。未来应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异,加强农村劳动力“同工同酬”的保护力度,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就近城镇化。
孟凡强刘志辉彭志勇
关键词:工资歧视教育回报率
城镇地区还存在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歧视吗?——外来人口分布与城镇地区的工资决定被引量:5
2021年
外来人口是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有研究多是将外来人口和本地职工看作两个分割的群体,很少考察外来人口在企业间的分布状况。本文利用2018年的城镇家户调查数据首次考察了农民工在城镇地区企业间的分布,并考察了农民工分布与城镇劳动力工资收入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来员工分散地分布在城镇地区的企业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群分特征,表明城市地区并没有明显的针对农民工的雇主歧视。2018年,在控制了劳动者的个人和工作特征(包括行业、职业和所有制)后,外来务工人员的小时工资显著高于城镇本地职工20%以上。劳动合同签署状况以及企业提供的社会保障差别并不能解释上述差异。此外,企业中外来员工的比例越高,本地职工(和外来员工)的工资水平越高。本文的结果意味着,城镇地区并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雇主歧视,而且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但是,这一结果并不意味着外来移民在公共服务等方面能享有与本地居民相同的待遇。相反,农民工收入升高可能是迁移成本上升以及在城市地区无法享受同等公共服务的结果。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移民的工资上升,同时对我国总体生产效率的提升起阻碍作用。
邢春冰李溢杨鹏
关键词:歧视工资差距城镇劳动力市场
外资进入对我国城镇居民性别工资歧视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中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采用差异分解的方法数量化测算了我国2002—2007年城市层面工资的性别歧视程度,并进一步与城市层面的宏观变量相匹配,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外资进入对工资性别歧视的影响。这种抑制作用对于均值处分解的歧视和分位数分解的歧视均是稳健的。分位数差异分解发现,外资进入对收入水平顶端和末端的性别工资歧视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收入分布的中间区域,外资进入对于性别工资歧视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抑制效应能够被Becker的竞争抑制歧视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所解释。上述结论对于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逐步缩小性别歧视具有较强启示意义。
曹倩王小洁
关键词:外资进入工资性别歧视
“市民化”之后:户籍变更能否消除工资歧视被引量:16
2020年
户籍歧视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那么,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的“市民化”改革能否消除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工资歧视呢?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通过引入一种改进型Rubinstein模型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识别策略,从理论和实证上回答了上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户籍变更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工资歧视,即使在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城市户籍之后,劳动力市场上依然存在针对“农转非”群体的工资歧视;就整个“农转非”群体而言,随着近年来城市落户门槛的逐步松动,他们受到的工资歧视整体上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从劳动者的个体角度来看,虽然“农转非”劳动者受到的工资歧视会随着其落户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得到弥合,但是过程比较缓慢;在不同城市和不同户口来源的条件下,“农转非”居民受到的工资歧视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城市规模越大,工资歧视现象越严重;政策性“农转非”居民受到的工资歧视更加严重。
许岩付小鹏宋瑛
关键词:市民化工资歧视
职业隔离、工资歧视与农民工群体分化被引量:8
2019年
当前对农民工工资歧视的研究往往忽略了农民工的群体分化问题,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并采用工资差异分解方法对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歧视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工资歧视问题的确存在群体分化,新生代农民工遭受的工资歧视比老一代农民工更为严重。考虑职业隔离的机制分析表明,工资歧视的群体差异并非缘于职业进入歧视的群体差异,而是由同工不同酬的程度差异所致,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职业内同工不同酬更为严重,而老一代农民工面临的职业进入歧视更为严重。分职业的分析表明,除管理者及办事员外,其他职业中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同工不同酬程度都要严重于老一代农民工。
孟凡强向晓梅
关键词:工资歧视群体分化新生代农民工
阿塞拜疆的性别工资歧视
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是经济文献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歧视表现在从家庭到经济各个层面以及生活的不同阶段。在过去的几年,人们对此已经采取有效措施并且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也接受了有关决议。但是,只有少数国家真正在为实现相对高标准的性...
Shahin Maharramli
关键词:歧视工资差距教育程度婚姻状况
文献传递
中国城镇居民性别工资差异与工资歧视问题研究——基于RIF分位数回归分解方法的实证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但是性别工资差异问题依然存在,女性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普遍比男性工资低。为了促进男女平权和社会公平,我们需要努力探寻影响性别工资差异的因素,女性工资低于男性,是由男女劳动者的个...
李娜
关键词:性别工资差异
文献传递
工资歧视歧视工资——基于经济租金的视角被引量:2
2017年
工资歧视歧视工资是两个不同概念,但理论上至今未对二者进行清晰界定和区分,应还原工资歧视的经济学本意。目前学术界将不同群体的系统性工资差异普遍解释为歧视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其中应包含无歧视倾向的工资歧视。对二者区分有助于寻求经济机制以减轻工资歧视、缩小收入差距和避免劳动者过度维权。本文用经济租金剖析了二者的经济原因,用Rubinstein模型分析了劳资双方经济租金分配中二者形成的经济机制。主要结论:二者的经济动因都是经济租金;工资歧视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时自发经济行为和工资策略;歧视工资歧视行为和经济租金双重引发;不同群体工资差异由工资歧视歧视工资组成;应将工资出价而不是工资结果作为歧视的判别标准;应将经济租金纳入税基并实行累进税率以缩小工资差距。
王海鸿龚明越
关键词:工资歧视经济租金工资差异
进口竞争缓解了制造业性别工资歧视被引量:8
2017年
文章首次就进口竞争对我国制造业性别工资歧视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企业主或经理人以牺牲部分利润为条件以满足其最优歧视性偏好;随着进口竞争加剧,降低了在位企业的定价能力和利润水平,使企业无法维持原来的歧视水平,因此必须降低歧视偏好、提高女性雇佣水平,进而引起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工人工资的提升。使用经典的Oaxaca工资分解法,以进口渗透率为进口竞争代理变量,在高低进口竞争样本上就两种工资基准分别进行分解,得到结果均表明,高进口竞争下的歧视系数显著低于低进口竞争下的歧视系数;进口竞争程度越高,性别工资歧视系数越低,表明进口竞争显著缓解了制造业性别工资歧视。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加大产品市场对外开放力度,持续推进国内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以释放女性工人的市场价值和潜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实现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助力推进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吴群锋
关键词:制造业
性别工资差异与工资歧视--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方法被引量:11
2016年
文章采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利用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方法分析性别工资差异,并对各收入分位数上的性别歧视程度进行估量和分解。研究发现:随着收入分位数的提高,特征效应对性别收入差距解释的比重逐渐提高;系数效应带来的性别歧视对性别收入差距解释的比重不断下降,但系数效应依然是造成劳动力性别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教育在消减性别收入差距上的作用减弱,而职业资格、掌握技能耗时、职业性别隔离和签订劳动合同等变量则有助于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侯猛
关键词:工资差异性别歧视

相关作者

张锦华
作品数:110被引量:88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研究主题:农民工 农村教育 教育不平等 实证研究 粮食安全
姚先国
作品数:292被引量:5,285H指数:3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劳动力市场 人力资本 劳动力产权 企业 劳动力
谢嗣胜
作品数:37被引量:468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劳动力市场 农民工 工资歧视 劳动力市场歧视 反向歧视
吴方卫
作品数:157被引量:1,469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都市农业 农业产业化 实证分析 燃料乙醇 农业
常进雄
作品数:44被引量:72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劳动份额 经济增长 生物多样性 生态农业 就业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