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309 篇“ 川崎病 “的相关文章
川崎病 此书内容丰富,包括了川崎病 流行现状、病 因、发病 机制、病 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特殊病 例介绍,问题解答,家长应知、预后等各方面的知识,对医护人员、医学生、家长对该病 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有重要意义,该书... 焦富勇主编关键词:小儿疾病 淋巴疾病 诊疗 川崎病 本书结合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香港大学葛量洪医院、深圳儿童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多年来对川崎病 发病 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及流行病 学调查等研究的基础上,参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进行了全... 杜忠东主编关键词:小儿疾病 心脏病 诊疗 认识川崎病 :症状、治疗与护理 2025年 近日,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院就诊。据家长描述,孩子4岁,反复发热5天,口服退热药效果不明显。医生仔细诊查后,发现患儿反复高热不退,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嘴唇干裂发红有出血,舌头也非常红,出现躯干皮肤红疹、手掌足底红斑等症状。入院后经进一步检查,诊断为“川崎病 ”。 杨玲 王君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肿大 川崎病 退热药 反复发热 高热不退 入院后 川崎病 423例临床特征分析2025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川崎病 (K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住院诊治的423例川崎病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423例患儿中,依据临床诊断标准,分为完全组:完全川崎病 252例,占比59.6%,不完全组:不完全川崎病 171例,占比39.4%,完全组与不完全组患儿的临床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病 变、结膜充血、口腔病 变、皮疹)、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治疗转归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与不完全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组的血清CRP、PCT、D二聚体水平高于不完全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于不完全组(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血清CRP、PCT、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都为导致完全川崎病 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川崎病 患儿中完全川崎病 为主,多伴随有血清CRP、PCT、D二聚体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清CRP、PCT、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都为导致完全川崎病 发生的影响因素。完全组较易出现冠状动脉病 变、丙种球蛋白抵抗、需联合静脉激素等治疗,不完全组以无菌性脑炎为首发症状较高且复发率相对较高。 傅明鸿 黄惠毅 黄枫玲关键词:川崎病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高密度脂蛋白 血清白蛋白 中西医治疗川崎病 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川崎病 是一种常发生于儿童间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 ,中医认为川崎病 病 因病 机在于温毒内侵、正气不足、营卫不和,而西医则认为川崎病 的发病 与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方案为川崎病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有望进一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本文旨在通过梳理近年来有关中西医治疗川崎病 的相关文献,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在川崎病 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促进川崎病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李翰文 孙文婷 赵萌 杨轶童 陈露萍 赵苗苗 石曌玲关键词:川崎病 中西医治疗 临床疗效 识别患有川崎病 的受试者的方法 一种识别患有川崎病 (KD)的受试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将所述受试者与患有另一种病 症的受试者辨别开,所述另一种病 症例如其它传染性和炎性病 症,如表现出与KD类似的症状的病 症。还提供了在所述方法中使用的最小基因特征,以及在所述... J·赫伯格 V·J·莱特 M·莱温 C·霍格特 M·卡福尔 J·C·伯恩斯国内外川崎病 指南的异同点解读 2025年 该文综合比较了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来自中国、阿根廷、欧洲、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和美国这7个国家/地区的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KD)指南,分析了它们在KD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异同。结果显示,所有指南均一致推荐单次输注免疫球蛋白2 g/kg作为KD的一线治疗方案,并且均不主张将甲泼尼龙或泼尼松单独作为KD的常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在KD的分类、诊断标准以及具体治疗方法等方面,各指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鉴于此,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国际指南制订的合作,并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期达成更高层次的专家共识,从而推动KD诊治水平的全面提升。 潘炎 谢利剑 焦富勇关键词:川崎病 儿童 川崎病 心血管远期并发症及治疗2025年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 KD)是一种病 因不明且发病 机制尚不清楚的一种疾病 ,又被称为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其典型特征是急性系统性血管炎,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患有该疾病 的患者大多数预后良好,但由于其远期对心血管的严重损伤,使得我们不得不对KD进行特别关注。Kawasaki disease (KD) is a disease with unknow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lso known as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which is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acute systemic vasculitis, mainly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 Most patients with this disease have a good prognosis, but we have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KD because of its serious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damage. 吕鑫 钟红平关键词:川崎病 心血管并发症 实验室参数比值早期诊断川崎病 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川崎病 (KD)是一种侵犯中小血管的免疫炎症性疾病 ,除完全川崎病 (CKD)外,对于不完全川崎病 (IKD)及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无应答型KD的诊断常有滞后性,以致于无法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病 变(CAL)的发生率,从而严重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因此,寻找更为快速便捷、准确的诊断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临床上常用的实验室参数比值出发,对早期诊断KD及其CAL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丰富儿科医生早期识别KD及CAL的手段,提早做出预防措施,进而减少疾病 对患儿的伤害并改善远期预后。 何正飞 罗启林 胡爱民关键词: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不完全川崎病 并发咽后水肿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 探讨以咽后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不完全川崎病 (IKD)的临床特征与诊疗。方法 选取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病 房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3例咽后水肿的IK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儿均以“发热伴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起病 ,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增高,颈部磁共振提示存在咽后水肿,而抗生素治疗无效。陆续出现川崎病 (KD)的部分临床特征,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后,体温恢复正常,颈部疼痛消失,无活动受限,炎症指标降至正常。住院期间及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冠状动脉病 变。共检索到中文文献3篇,报道3例,外文文献54篇,报道200余例。结论以咽后水肿为主要表现的KD罕见,临床应注意与咽后脓肿鉴别,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避免颈部穿刺,甚至切开引流等有创性操作。 付红彬 王辉 朱路路关键词:川崎病 咽后脓肿 颈部疼痛
相关作者
李成荣 作品数:379 被引量:1,968 H指数:23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川崎病 儿童 急性期川崎病 患儿 IL-4 吴蓉洲 作品数:230 被引量:628 H指数:1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川崎病 病毒性心肌炎 儿童 小鼠 川崎病患儿 杜忠东 作品数:205 被引量:1,461 H指数:2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川崎病 儿童 冠状动脉瘤 小儿 患儿 张园海 作品数:171 被引量:616 H指数:1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川崎病 川崎病患儿 儿童 冠状动脉损害 病毒性心肌炎 吕海涛 作品数:204 被引量:280 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川崎病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川崎病患儿 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