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1篇“ 山西抗日根据地“的相关文章
山西抗日根据地党的纪律教育探析
2025年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抗日根据地始终重视党的纪律教育,通过开设培训班、举办座谈会等多种教育方式,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教育、组织纪律教育与群众纪律教育,增进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保障了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路梅婷
关键词:纪律教育纪律意识抗日战争时期
武装·政权·民众——关于山西抗日根据地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2024年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挺进山西,开辟敌后根据地,对整个华北的持久抗战起到了坚强的“革命堡垒”作用。这不仅体现在以山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武装力量的创造和利用上,还体现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特殊统战关系下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为敌后抗战的深入推进构建了根本的政治保障。此外,中共对民众的宣传、动员和组织,为在山西根据地创建中实现“利用自然山”“建立人造山”的革命目的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正是通过武装、政权和民众三位一体的通盘营建和在化推进,中共一方面能够深入敌后,另一方面又以敌后为基点展开山游击战,呈现出根据地抗战的内在机理和实践逻辑,并为战争时期根据地山区社会的重构和再造打开了新的可能。
常利兵刘书凤
关键词:根据地游击战民主政权民众运动
山西抗日根据地木刻的跨媒介叙事被引量:3
2023年
作为抗战时期流行的宣传方式,木刻版画作品既是图像符号,也是图像传播媒介,它将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组织起来,形成有情节的故事,构成意义世界的表达,完成叙事,实现故事的讲述者、文本与解读者间的互动交流。通过突出故事主题、聚焦故事主体实现语图叙事的协同,形成了意义并被记忆。其叙事功能的实现既依赖于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也与其他媒介叙事共同构建了一致性的图像意义,即通过跨媒介叙事塑造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唤起文化认同,通过情感叙事促进集体行动。因此,跨媒介叙事的核心不仅仅是其传播内容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符号—意义的生产,其现实意义在于成为构建历史记忆和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方式和实践路径。
庞慧敏
关键词:图像叙事跨媒介叙事抗日根据地
山西抗日根据地干部党性教育经验研究
2023年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性教育。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山西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人将党性教育作为思想建党的抓手,围绕中心工作的开展不断推进党性教育。在党性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政治教育和党内民主教育中,提高了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策略意识和服务意识。山西抗日根据地干部党性教育的经验对今天方干部党性教育的开展仍有借鉴意义。
光梅红
关键词:党性教育抗战时期
山西抗日根据地文化传播研究 教育卷
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发展、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教育传播、山西抗日根据地教育传播的指民思想、山西抗日根据地教育传播的内容等。
王毅
山西抗日根据地体育史研究
全面抗战时期,山西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之一,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体育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艰苦的根据地建设和复杂的革命斗争环境中进行的。同党中央所在的延安根据地体育事业相比,...
白翊辰
关键词:体育史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社会动员
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戏剧运动和革命动员
2022年
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山西开辟的抗日根据地多处乡村腹,经济条件落后,看戏作为一种为数不多的公共娱乐方式,成为当民众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这种长期积累下来的乡村戏剧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实践,也维系着乡村社会情感。抗战时期,我党意识到戏剧对于自己政治主张的实现以及对整个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大的作用,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就成了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利器,从1937年至1945年,山西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现了如火如荼的"戏剧运动"。在中共的领导下,戏剧宣传成为根据地民众革命动员的基本方法之一,在社会治理、战时动员、思想启蒙以及政策推行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一宝贵经验时至今日仍具有借鉴作用,值得传承和发展。
雷承锋李永福李佳
关键词:戏剧抗日根据地革命动员
山西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
山西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是在抗战与中共革命的大背景下实施的,具有鲜明的战时性和工具性特点,其不仅传授知识于根据地民众,亦改变民众的精神文化面貌,进而推动传统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变革。本书遵循“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宗旨...
辛萌
山西抗日根据地的灾荒与救济
2021年
抗战时期,山西自然灾害频发,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山西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击日本侵略的同时,采取了直接赈济灾民、发放贷款鼓励生产、发动群众互济互动等救济灾荒措施,取得巨大成效,保障了人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生产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也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成二平
关键词:山西抗日根据地灾荒救济中国共产党
山西抗日根据地财政建设经验及启示被引量:1
2021年
国有百政,财为之母,财政是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中,对财政工作的重视一以贯之,领导财政事业走过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阶段,历经百年风雨,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抗日斗争的主战场之一。在战争环境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以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等为主的根据地财政,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贯彻节约方针、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更是在极其艰难的战争环境中进行了财政经济建设实践,不仅保证了抗日战争的物资供给,巩固了红色政权,更为保障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财政的使命任务更为艰巨。认真总结革命时期财政工作的经验,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才能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推动财政更好发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赵姝申长平
关键词:抗日根据地财政建设

相关作者

张文俊
作品数:22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阎锡山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乡村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郭磊
作品数:2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山西抗日根据地 中共 参政议政 妇女婚姻 妇女
罗朝晖
作品数:3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冬学运动 山西抗日根据地 共产党 革命根据地 华北抗日根据地
霍春英
作品数:17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有偿服务 反蚕食 军民 山西抗日根据地 特色化建设
胡定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
研究主题:抗日根据地 山西抗日根据地 兵工厂 八路军总部 军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