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1篇“ 屈曲位“的相关文章
- 一种颈椎屈曲位磁共振支撑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颈椎屈曲位磁共振支撑装置,包括底板、头部支撑板、躯干支撑板,所述头部支撑板、躯干支撑板设于底板上方,所述头部支撑板相对底板呈由中部向头侧倾斜向上设置,所述躯干支撑板相对底板呈由中部向脚侧倾斜向上设置,所...
- 高菲菲陈国勇汪琴魏毅唐鹤菡
- 肘关节屈曲位/伸直位前臂旋前旋后康复训练装置
- 一种肘关节屈曲位/伸直位前臂旋前旋后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上臂组件、肘部组件、前臂组件、腕部件;上臂组件的弹性上臂托、上臂绷带,前臂组件的弹性前臂托、前臂绷带以及腕部件的卡虎口轴能够加强对患者上臂的近心端、远心端的限制,为患...
- 李炎峰王景征吕玉丰王安然汪传波宋谨涵李恩峤
- 一种气管隆重建术患者颈部屈曲位固定垫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管隆重建术患者颈部屈曲位固定垫,包括固定垫、颈部垫、头部枕、槽、滑槽、滑块和移动块,所述固定垫上设有所述头部枕,所述头部枕两侧设有所述移动块,所述头部枕下面设有所述颈部...
- 邾萍张柳柳王梅香茅昌敏董高悦吴苏娅万晶
- 婴儿髋关节超声检查中侧卧屈曲位、仰卧平髋位的检查结果观察比较
- 2022年
- 观察婴儿髋关节超声检查中侧卧屈曲位、仰卧平髋位的检查结果观察。方法 将在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时期)收治30例因疾病原因需要接受婴儿髋关节超声检查的患儿,并以一名超声医生进行侧卧屈曲位、仰卧平髋位两种体位的检查,由家长进行配合。比较两种体位检查下,超声结果(α角和β角),统计不同体位的检查时间,评价患儿配合度、家属协助配合度、医生检查方便度评分,对患儿家属及医生进行检查满意度比较。结果 两种不同体位均可获得超声结果(α角和β角),而两种体位检查的检查结果相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仰卧平髋位患儿的检查时间短于侧卧屈曲位体位检查的时间,而仰卧平髋位检查方式可以明显的提升患儿配合度、家属协助配合度、医生检查方便度评分,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侧卧屈曲位的检查体位中患儿家属及医生进行检查的总满意率均低于仰卧平髋位的检查,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婴儿髋关节超声检查中,实施超声检查可以获得髋关节的相关信息,而侧卧屈曲位、仰卧平髋位的体位检查方式,均可以达到获得超声结果(α角和β角)的准确结果,而以仰卧平髋位进行超声见擦汗中,可以明显的缩短患儿接受检查的时间,提升患儿配合度、家属协助配合度、医生检查方便度,获得较高的患儿家属及医生进行检查的总满意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
- 马素红李凤强孙磊张倩倩陈立华
- 关键词:婴儿髋关节超声检查
- 17°微屈位及30°屈曲位膝关节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外伤患者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17°微屈位及30°屈曲位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外伤患者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将86例拟行膝关节镜检查的膝关节外伤患者采取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3例(30°屈曲位),对照组43例(17°微屈位)。依次行17°微屈位及30°屈曲位膝关节MRI检查,分别对疑似损伤的ACL具体全长、双束结构、断裂点及残端状况等呈现出的详情评分,将关节镜的结果作为最终参考的金标准,比较得出在不同角度体位下的膝关节MRI诊断出的损伤ACL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观察组对ACL断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30°屈曲位与17°微屈位2种体位MRI检查2位医生诊断ACL损伤的全长、断裂点及残端一致性好(Kappa>0.60)。2种体位MRI检查显示双束结构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0)。结论 30°屈曲位与17°微屈位的膝关节MRI诊断出的损伤ACL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2种体位MRI检查诊断一致性好;与此同时,30°屈曲位对呈现出ACL受损或正常的全长、断裂点及残端的扫描均优于17°微屈位。
- 薛安晓杨灵芝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 不同角度屈曲位MRI扫描诊断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价值对比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比较17°、30°屈曲位MRI扫描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82例,在我科均行17°、30°屈曲位MRI检查,并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比较17°、30°屈曲位MRI扫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对ACL全长、断裂ACL断端、内外侧束显示评分。结果:17°、30°屈曲位MRI扫描诊断ACL断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0°屈曲位MRI扫描在显示ACL全长、断裂ACL断端的评分优于17°屈曲位(P<0.05),ACL内外侧束评分中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17°、30°屈曲位MRI扫描对ACL断裂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在显示ACL长度、断裂ACL的断端方面30°屈曲位MRI更优。
- 李理
- 关键词:屈曲位MRI扫描
-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切口屈曲位缝合与伸直位缝合的比较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屈曲位缝合与伸直位缝合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9-08—2020-08完成的74例(80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屈曲位缝合组(40膝)于患侧膝关节屈曲90°位缝合关节囊与切口,伸直位缝合组(40膝)在患侧膝关节伸直位以相同方法缝合各层组织。比较屈曲位缝合组与伸直位缝合组切口缝合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切口并发症情况,术后第1、3、5天患侧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角度,术后第1、3、5天患侧膝关节疼痛VAS评分。结果屈曲位缝合组与伸直位缝合组切口缝合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曲位缝合组术后第1、3、5天患侧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角度均大于伸直位缝合组,术后第1、3、5天患侧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低于伸直位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伸直位缝合切口,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屈曲位缝合切口能使关节囊及浅层组织对合更好,切口张力更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疼痛程度更轻。
- 陈建超宋会平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切口
- 膝关节屈曲位缝合切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屈曲位缝合切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行单侧TKA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74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37例,TKA术中采用膝关节屈曲90°连续缝合切口;对照组36例(1例患者退出研究)采用膝关节伸直位连续缝合切口。对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术后失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HWES)、患者切口自评满意度评分(Likert)、住院时间、拆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曲马多用量、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进行比较。采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侧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术前膝关节ROM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后失血量、主动直腿抬高时间、HWES评分、Likert评分、住院时间、拆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裂开、切口延期愈合、浅表切口感染和假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试验组患者术后屈膝90°活动时间、曲马多用量、术后48 h内活动痛VAS评分、术后24 h膝关节HSS评分和术后24 h膝关节ROM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缝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膝关节伸直位连续缝合相比,TKA术中采用膝关节屈曲90°位连续缝合切口,切口愈合好,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减轻,术后曲马多用量减少,利于患者进行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两者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 陈松刘金标廖冬发权毅谢庆云郑伟
- 关键词:疗效比较研究随机对照试验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位对术后失血及膝关节活动度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保持膝关节屈曲位对术后失血及早期膝关节活动度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就TKA术后保持膝关节屈曲位减少失血及增加膝关节活动度的作用机制,膝关节屈曲及伸直位、不同屈曲角度及维持时间的疗效差异进行总结。结果TKA术后膝关节保持屈曲位可通过血管成角变化等减少术后失血、提高屈肌肌力,进而增加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角度较大、维持屈曲位时间较长时,可显著改善术后失血和膝关节活动度;但维持时间≥24 h与<24 h相比,不能进一步减少失血并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结论TKA术后保持膝关节屈曲位是减少术后失血,提高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简单、有效方法,但膝关节最佳屈曲角度及维持时间有待进一步探究。
- 武立民吴元刚斯海波曾羿刘渊杨鹏沈彬
-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屈曲术后失血活动度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对术后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对术后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股骨假体屈曲位的放置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于矢状位上中立位,观察组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于矢状位上屈曲位。术前与术后12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表(WOMAC)、膝关节最大屈曲度,统计术后膝前痛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前痛发病率为3.33%(1/30),对照组为20.00%(6/30),观察组术后膝前痛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44)。治疗后,观察组HSS评分和膝关节最大屈曲度高于对照组(P<0.05),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于矢状位上屈曲位,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李瑛黄立涂学招占鹏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前痛膝关节功能
相关作者
- 葛继荣

- 作品数:139被引量:1,453H指数:20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骨密度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阴虚证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症
- 高亚娟

- 作品数:23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食物过敏 细胞外 儿童 磁共振检查
- 孙万里

- 作品数:13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 MRI 屈曲位 平山病
- 王和鸣

- 作品数:337被引量:2,733H指数:24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骨密度 骨折愈合 龟鹿二仙胶 含药血清
- 吕厚山

- 作品数:307被引量:4,487H指数:3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膝关节 骨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人工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