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43篇“ 居群“的相关文章
贵州六盘水野生山桐子居群结构特征
2025年
该研究以六盘水9个野生山桐子居群为调查对象,采用静态生命表和居群生存函数来分析野生山桐子居群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山桐子Ⅳ~Ⅷ龄级的个体数量较多,幼苗数量较少;累计死亡率和危险率随龄级增加呈上升趋势。六盘水野生山桐子自我更新能力较差,需加强保护及繁育工作。
许恒李德贵李翔
关键词:居群结构特征龄级静态生命表
青藏高原特有种—黄缨菊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2025年
本研究利用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对黄缨菊(Xanthopappus subacaulis)6个不同自然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进化趋势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黄缨菊6个自然居群的染色体倍性均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为9,不存在额外染色体。(2)着丝粒类型仅有m型,核型公式均为2n=2X=18=18m;染色体类型除居群P002和P004无S型外,其余四个居群均具有L,M_(1),M_(2)和S四种类型。(3)核型类型仅有1A型,平均臂比处于1.13~1.39,长度比介于1.61~1.78,核不对称系数居于54.76%~55.69%,其中居群P004的平均臂比和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大,进化程度较高。(4)遗传距离为4时,居群P001和P002聚为一支;遗传距离为1时,居群P003与P004及居群P006与PH52分别聚为两支,各分支内居群间亲缘较近。本研究首次探讨了黄缨菊的染色体核型特征以及居群间的进化趋势和亲缘关系,可为黄缨菊属乃至菊科植物的染色体核型及系统进化研究提供细胞学资料,也可为黄缨菊基因组的测序组装及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关键代谢途径基因的挖掘提供数据基础。
靳佳瑞刘玉萍苏旭刘涛曲荣举张朋辉余明君杨倩胡夏宇
关键词:居群染色体核型进化趋势
荒漠植物狭叶锦鸡儿不同地理居群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2025年
为探究荒漠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本研究以荒漠植物狭叶锦鸡儿16个不同地理分布居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狭叶锦鸡儿各居群叶片C、N、P含量均值分别为407.72、34.21、1.98 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5.9%、24.2%、34.8%;C∶N、C∶P、N∶P均值分别为13.0、223.8、19.6,变异系数分别为37.1%、26.2%、38.8%,植物生长受P制约;狭叶锦鸡儿各居群土壤C、N、P含量均较低,分别为7.97、0.89、0.38 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71.3%、70.1%、39.9%;C∶N、C∶P、N∶P均值分别为9.0、22.7、2.5,变异系数分别为28.6%、77.8%、72.7%;土壤EC值、速效磷、pH值和P含量与叶片C含量、C∶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N含量、C∶P、N∶P呈显著负相关。荒漠植物狭叶锦鸡儿生长除主要受到自身叶片P含量的限制外,与其土壤EC值、速效磷、pH值和P含量也密切相关。
陈文燕张雪张雪李静尧白小红王磊白小红
关键词:荒漠植物狭叶锦鸡儿环境变化
新疆单叶蔷薇居群表型变异及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单叶蔷薇为蔷薇属唯一的单叶物种,是月季育种中的重要材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地区,但由于人为的破坏和环境的改变导致其面临濒危灭绝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单叶蔷薇表型多样性,探究其表型变异规律,旨在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单叶蔷薇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以9个单叶蔷薇天然居群中270个单株为研究材料,对其19个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收集,利用巢式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究其表型变异规律与多样性水平。【结果】(1)9个单叶蔷薇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水平较高,1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15.90%和2.031;9个居群的表型变异系数在10.32%(P4)~13.19%(P8),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变异,香农多样性指数在1.274(P5)~1.825(P8)之间,其中P8居群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水平。(2)19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居群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1.23%,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3)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单叶蔷薇花径与叶面积、花瓣面积与花斑百分比等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4)主成分分析共提炼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463%,贡献率最大的2个主成分主要解释花与叶的性状。(5)聚类分析可将单叶蔷薇9个居群分为2类,第1类为大花类,包括P6、P7、P8;第2类为小花类,包括P1、P2、P3、P4、P5、P9。【结论】新疆单叶蔷薇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和变异水平,且变异的来源主要集中在居群内。
刘学森李娜张雪云肖丽江律罗乐于超张启翔
关键词:居群表型变异表型多样性
不同居群巨柏果实形态与苗期生长变异研究
贺春燕
不同居群蒙古扁桃的遗传多样性SRAP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本研究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野生蒙古扁桃种群为研究对象,以同科近属蒙古柄扁桃种群为对照,采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蒙古扁桃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蒙古扁桃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用筛选出的12对SRAP引物,通过优化的反应体系对60个样品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71个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66条,占97.08%。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度(h)0.371 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46 8;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96 4。结果显示蒙古扁桃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大于居群内的,综合评价贺兰山的蒙古扁桃遗传多样性较高,应当优先保护。
丁海麦白羽周红兵石松利
关键词:蒙古扁桃柄扁桃SRAP
甘肃省不同居群中国沙棘表型多样性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不同居群野生中国沙棘表型分化程度、变异规律及多样性特征。【方法】以收集的49份甘肃省野生中国沙棘资源为研究对象,对14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中国沙棘14个表型性状在不同居群间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平均变异系数大小为甘南(19.35%)>榆中(18.24%)>通渭(17.11%);叶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P>0.05),千粒质量与枝长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居群中国沙棘表型多样性来源贡献率为:枝长>千粒质量>叶长>果纵径>果横径;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居群间野生沙棘的表型性状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不连续性。【结论】3个不同居群的野生中国沙棘均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和环境适应能力(CV>10%),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
党军王艳莉田青朱珠马永龙史柠瑞石蓉蓉李永梅
关键词:中国沙棘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巴朗山雪莲居群特征与海拔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以分布于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巴朗山垭口的巴朗山雪莲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海拔梯度的10个居群的表型特征与海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巴朗山雪莲的居群物种丰富度和植株数量随海拔梯度呈∩曲线变化,与海拔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二次回归关系,花柄长度与海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花朵直径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花朵数量不随海拔梯度而变化,这表明海拔对巴朗山雪莲居群的分布以及植株的表型特征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试验结果为巴朗山雪莲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刘俊邹姗倍张静张一尤管晓瞿春茂金森龙谭迎春
关键词:海拔物种丰富度居群
不同居群艾种质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以12个艾居群和22条SCoT引物为试材,采用NTSYS-pc2.1、Popegen 1.32等分析方法对12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艾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2条SCoT引物共检测出87个主要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条引物3.95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值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0.690、0.483和0.317,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每个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I和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分别为1.444、1.419、0.349、0.238,以安阳汤阴县艾居群Na、I、H值最高。居群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范围为0.795~0.975和0.025~0.229,平均值为0.909和0.097。其中,济源艾居群和黄冈蕲春艾居群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遗传距离最近。SCoT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93,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9%遗传差异源自群体间。居群间基因流水平(Nm)值为2.022,表明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导致居群间的遗传差异小。12个艾居群在0.914处划分4个组群,分别包括8、2、1、1个居群
许兰杰杨青余永亮安素妨董薇梁慧珍
关键词:居群群体遗传结构
基于AFLP标记的胭脂花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2024年
为保护和开发野生胭脂花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本研究以7个典型的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野生居群为材料,利用AFLP标记分析了胭脂花居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共筛选出6对多态性高的引物,获得了161个多态位点。其中,五台山居群(WTS)和灵山居群(LS)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97.44%和92.31%。野生胭脂花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占总遗传多样性的86.20%,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占总遗传多样性的13.80%,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Gst=0.114)。分子变异方差分析显示,居群间与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野生胭脂花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居群内部。Nei's无偏估计和UPGMA聚类分析表明,7个胭脂花居群按照地理位置从南到北进行聚类,其中海坨山居群(HTS)和灵山居群(L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最大。研究结果为开发和选育具有高观赏价值的胭脂花提供了参考,对制定野生胭脂花种质资源保护策略具有指导作用。
邢震刘颖王芳郑维列潘会堂
关键词:AFLP分子标记

相关作者

居群丹
作品数:8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常熟中学
研究主题:乡土文化 高中政治课 高中思想政治课 维度 教学资源
张居群
作品数:1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
研究主题:贴近实战
虞泓
作品数:149被引量:1,167H指数:21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研究主题:居群 虫草 云南松 核型 子实体
黄宏文
作品数:305被引量:2,543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猕猴桃 中华猕猴桃 分子标记 引物 遗传育种技术
董宽虎
作品数:440被引量:3,099H指数:26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白羊草 盐碱化草地 苜蓿 农牧交错带 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