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98篇“ 层间接触“的相关文章
- 一种基于三维探地雷达的沥青路面层间接触状态评价方法
- 一种基于三维探地雷达的沥青路面层间接触状态评价方法,属于三维探地雷达检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现有的沥青路面层间接触状态评价方法不能兼顾准确性和实验量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采集三维探地雷达数据并对沥青路面各结构层进行划分;根据...
- 王大为陈铁军余森开赵杰吕浩天汤伏蛟叶呈森
- 基于FWD弯沉盆参数的沥青路面层间接触状态识别方法及耐久性评估
- 2024年
- 层间黏结接触状态是决定沥青路面多层复合结构整体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层间状态的改变会显著的影响各结构层的力学响应。应用落锤式弯沉仪(falling weight deflectormeter,FWD)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基于弯沉盆参数的沥青路面层间接触状态识别方法。依托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立路面结构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基-面层间接触状态下各类FWD弯沉盆参数与基层、面层应力的相关性排序,构建综合反映基-面层受力特性的FWD弯沉盆指标DD_(1)/DD_(2)(DD_(1)=D_(0)-D_(20),DD_(2)=D_(20)-D_(60),其中D_(0)、D_(20)和D_(60)分别代表距离荷载中心处0、20、60 cm的弯沉值),回归分析表明:其与基-面层层间摩擦系数具有良好的乘幂关系;进而结合现场芯样的疲劳方程和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推导出在满足沥青面层使用期寿命的前提下层间摩擦系数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既有路面耐久性进行评估,结果与实际吻合。本文方法为后续基于FWD推算层间摩擦系数、评估路面疲劳耐久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 陈光伟马永磊张定一张磊王鸿烨程龙
- 关键词:道路工程层间接触状态有限元模型
- 碳填料/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及层间接触热阻对微波加热效果的影响
- 2024年
- 制备炭黑/天然橡胶(NR)、石墨烯/NR和碳纳米管/NR复合材料,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复合材料热导率和层间接触热阻对微波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石墨烯和碳纳米管自身热导率越大,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越大,层间接触热阻越小;通过增大填料用量来增大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减小层间接触热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考虑复合材料的配方设计适用性和经济性;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对微波加热过程中高、低温区域分布规律和微波加热效率基本无影响,但影响复合材料的温度分布均匀性。为保证微波加热硫化均匀性,多层复合材料的层间接触热阻不可忽略。
- 徐钰东穆柄臻刘梦琪陈海龙
- 关键词:微波加热热导率温度分布
- 基面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车辙影响的室内试验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车辙是沥青路面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针对沥青路面车辙影响因素,通过在基面层间设置不同阻隔面积的方式模拟不同层间接触状态,进行室内车辙试验,分析了基面层间接触状态变化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层间阻隔面积的增大,车辙深度和车辙发展速率逐渐增大,动稳定度呈非线性减小趋势;层间完全阻隔情况下的车辙深度较未设阻隔情况增大了77%,动稳定度减小了65%,层间完全阻隔情况下的车辙发展速率是未设阻隔情况的2.36倍,层间接触对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层间接触状态不容忽视,保证层间良好的接触会提高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延缓车辙病害的发展,从而提高道路使用寿命。
- 赵碧全冉武平王亚强
-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层间接触状态车辙变形动稳定度
- 碳纤维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电导率及层间接触电阻率的测试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各向异性及层间接触电阻率的测试方法,包括制备碳纤维预浸料固化片、测试电极选取、去除温度和湿度影响、获取各向异性电导率及层间接触电阻率。本发明基于阻抗测量原理,采用频率扫描法,测量单层碳纤维预浸...
- 裘进浩徐笑娟张超季宏丽吴义鹏
- 基于谱元法考虑层间接触状态的Rayleigh波频散特征正演计算
- 2023年
- 为了提升Rayleigh波应用于成层土基勘探的精细化水平,本文基于谱元法原理,通过Goodman模型和Matsui层间滑移系数建立了可考虑层间不同接触状态的Rayleigh波理论频散方程。针对典型土基成层结构,运用谱元法和快速矢量传递解析法对比计算了层间完全连续状态下土基的Rayleigh波多阶模态频散曲线,结果显示谱元法计算结果与解析法相应结果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在0.3%以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层间接触状态和敏感性分析,揭示了层间接触状态对Rayleigh波基阶频散特征的影响。最后,结合速度-应力有限差分数值计算,验证了谱元法计算层间不同接触状态下R波频散特征的可靠性。
- 杨博杨博夏江海张萌龙友明张锐
- 关键词:RAYLEIGH波频散曲线谱元法层间接触状态
- 考虑层间接触和材料非线性的道路参数反演
- 2023年
- 为进一步完善道路结构评价体系,现充分考虑道路材料非线性特征和层间非连续接触状态对道路参数反演的影响,建立了FWD荷载作用下的道路动力有限元模型,构建了路面结构参数-路表弯沉盆数据库。在对数据库进行加噪处理的基础上,应用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弯沉盆参数指标与路面结构参数的映射和学习,最终达到道路结构参数反演的目的。结果表明:在道路响应计算中,有必要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层间接触状态的影响;模型对路面模量和路基非线性参数的反演效果较好,但对层间摩擦因数的反演效果不理想;加入噪声处理,可使模型获得良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相比于神经网络模型,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模型的反演性能更优,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反演精度。
- 金辰
- 关键词:层间接触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参数反演
- 基于板带层间接触特性的卷取过程有限元建模及分析
- 板带的卷取过程是一个非线性变形过程,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对于某一规格的带卷,存在一个使其稳定的内部应力范围,而带卷的内部应力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宏观上就会表现出松卷、塔形、内凹等缺陷。因此,科学合理地研究在张力卷取过程中带...
- 梁树杰
- 关键词:板带轧制卷取过程有限元模型
- 考虑复合衬砌层间接触效应的衬砌结构力学特征
- 2023年
- 为了研究防水板对复合式衬砌结构力学特征的影响机制,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内置的Interface接触面单元模拟防水板引起的层间接触效应,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并与荷载结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了二衬在不同排水率下的内力及形变特征,并探究了二衬各设计因素对其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初支与二衬间设置接触面单元来模拟防水板引起层间接触作用的地层结构模型可靠性较高;防水板的存在导致初支与二衬无法协同受力,复合衬砌层间出现应力突变现象,二衬具有挤压或脱离初支的形变特征,且受挤压部位的层间界面将产生错动滑移;依托隧道断面最小安全排水率为0.66,隧道排水率低于0.8时衬砌最不利截面均位于拱脚附近;相比于增大二衬厚度或混凝土强度等级,优化衬砌结构断面形状更能提高其水压承载能力,且优化衬砌断面形状后的二衬通过增大厚度或混凝土强度来提高其水压承载能力的效果高于优化前。
- 邓景梓周小涵庄炀刘鎏白云鹭
- 关键词:隧道复合衬砌
- 余弦型路基沉降对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变形与层间接触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基于前期开发的高速铁路基础变形诱发轨道结构变形与层间接触性状演变的通用表征模型,引入余弦型路基沉降描述函数,引入用以刻画轨道-路基间接触非线性的Heaviside函数,推导余弦型路基沉降下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各层结构的变形方程,利用渐进性接近法求解含接触非线性的超静定方程,进而分析余弦型路基沉降对轨道各层结构变形和层间接触性状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余弦型路基沉降区域内,轨道随路基沉降发生“跟随性”变形,当路基沉降波长一定时,轨道下沉和上拱均随路基沉降幅值的增加而增大,当沉降幅值一定时,轨道下沉随路基沉降波长的增加而增大,但上拱却减小;轨道-路基间的脱空区域及轨道的受力曲线呈左右对称,轨道整体刚度影响脱空长度和高度;当路基沉降波长为10 m时,随路基沉降幅值的增加,脱空高度和长度增长的同时,还会整体向远离沉降区方向“偏移”;当路基沉降幅值为10 mm时,需要重点关注沉降波长小于20 m的不均匀沉降。
- 冯玉林侯宇何彬彬周旺保麻宏强
相关作者
- 胡小弟

- 作品数:78被引量:560H指数:13
- 供职机构:武汉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沥青路面 三维有限元 沥青混合料 轮胎接地压力 轮载
- 董泽蛟

- 作品数:207被引量:819H指数:18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沥青混合料 沥青路面 道路工程 沥青 光纤光栅传感器
- 李盛

- 作品数:190被引量:561H指数:14
-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道路工程 复合式路面 连续配筋混凝土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刚柔复合式路面
- 艾长发

- 作品数:147被引量:737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沥青路面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改性沥青 沥青
- 王虎

- 作品数:44被引量:123H指数:5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
- 研究主题:铺装层 桥面铺装 桥面铺装层 层间接触 剪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