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5 篇“ 局部晚期胰腺癌 “的相关文章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 晚期 胰腺癌 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5年 目的探讨在治疗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患者时,体部立体定向放疗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患者80例。患者采取摸球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接受化疗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并对每例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胰腺癌 局部 控制率(LCR)、血清癌抗原19-9水平(CA19-9)、癌胚抗原(CEA)、腹痛缓解率、黄疸消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一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 控制率达到85.00%(34/4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5)。治疗后观察组CA19-9、CE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97,均P<0.001);观察组的一年存活率达到65.00%(26/40),高于对照组的42.50%(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8、0.05、0.39、2.05,均P>0.05)。结论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在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患者中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并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可作为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治疗的有效选择。 王谦 王亚婷 吴云龙关键词:CA-19-9抗原 化疗和立体定向放射结合治疗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4年 分析局部 晚期 胰腺癌 以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各30例的两组,对照组用常规分割放疗联合S-1化疗,观察组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S-1化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具有更高的临床效果、治疗后更低的肿瘤标志物及D-2聚体水平、更高的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患者使用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常规疗法的不良反应,临床价值显著。 蒋峥晖 刘吉平 刘鹏 李懋关键词:局部晚期胰腺癌 化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FOLFIRINOX方案与GNP方案新辅助化疗对潜在可切除和局部 晚期 胰腺癌 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FOLFIRINOX方案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GNP)方案新辅助化疗用于治疗潜在可切除/局部 晚期 胰腺癌 (BRPC/LAP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时间范围设定为从建库时间至2023年11月31日,收集FOLFIRINOX方案与GNP方案治疗BRPC/LAP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FOLFIRINOX组比GNP组的无进展生存期更长,但疾病进展发生率高于GNP组(P<0.05);两组在总生存、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OLFIRINOX组的总体贫血、3~4级贫血、总体疲劳、3~4级疲劳发生率均低于GNP组(P<0.05);而3~4级腹泻、总体周围神经病变、3~4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高于GNP组(P<0.05)。结论目前BRPC/LAPC的两种一线化疗方案比较,FOLFIRINOX方案比GNP方案的无进展生存期更长,但疾病进展发生率更高;FOLFIRINOX的毒副作用主要为贫血与疲劳,GNP的毒副作用主要为腹泻和周围神经病变。 何波 慕媛 徐阳关键词:局部晚期胰腺癌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吉西他滨 GNP 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放疗不同剂量分割模式预后差异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张芷薇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化疗治疗不可手术局部 晚期 胰腺癌 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化疗治疗不可手术局部 晚期 胰腺癌 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6医院收治的43例不可手术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22)与对照组(n=21)。对照组单纯接受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联合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7.2%、疾病控制率95.4%,均高于对照组的38.0%、66.7%(χ^(2)=6.776,P=0.009;χ^(2)=5.889,P=0.01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致死性不良反应,出现的轻度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逐渐缓解或自行缓解。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χ^(2)=4.006,P=0.046)。结论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化疗治疗不可手术局部 晚期 胰腺癌 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周诚忠 夏海波 夏炎春 王向荣 陆叶兰关键词:局部晚期胰腺癌 体部伽玛刀 吉西他滨 卡培他滨 《2024年REDISCOVER国际指南:交界可切除及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解读 被引量:1 2024年 2024年7月REDISCOVER国际指南共识小组发布了《交界可切除及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该规范基于目前临床存在的问题,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在交界可切除及局部 晚期 胰腺癌 的诊断、分期及外科治疗等方面提出的推荐性意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曾家辉 魏孔源 钱伟琨 王铮 韩亮关键词:胰腺肿瘤 围手术期 诊疗准则 ^(18)F-脱氧葡萄糖PET/CT代谢参数在预测交界可切除及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及预后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代谢参数在预测交界可切除及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NACT)后的病理反应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和NACT的39例胰腺癌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NACT后的病理反应将患者分为治疗反应组(n=12)与治疗无反应组(n=27)。比较两组患者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并以病变SUVmax的40%作为阈值计算肿瘤代谢体积(MTV)和总葡萄糖酵解(TLG);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差值(ΔSUVmax、ΔSUVmean、ΔTLG、ΔMTV),以及代谢参数差值百分比(ΔSUVmax%、ΔSUVmean%、ΔTLG%、ΔMTV%)。收集患者的预后情况并进行Kaplan-Meier分析。结果两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中的治疗后SUVmax、SUVmean及ΔSUV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UVmax和ΔSUVmax%显示出较好的曲线下面积(AUC),其中,治疗后SUVmax的AUC为0.790(95%可信区间:0.641~0.939),最佳诊断阈值为3.0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17(0.598~0.996)、0.667(0.460~0.828);ΔSUVmax%的AUC为0.753(95%可信区间:0.593~0.913),最佳诊断阈值为51.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17(0.598~0.996)、0.703(0.497~0.855)。当治疗后TLG=17.94作为阈值时,与治疗后TLG>17.94的患者比较,治疗后TLG<17.94的患者具有更好的总生存期(log-rankχ^(2)=7.793,P=0.005),但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50,P=0.063)。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预测接受NACT的交界可切除及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患者病理反应和预后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接受NACT的交界可切除及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核医学层面的帮助。 杜磊 王观筠 徐晓丹 张靖峰 韩蕴 王瑞民 徐白萱关键词:代谢参数 病理反应 局部 晚期 胰腺癌 的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胰腺癌 作为消化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其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随着系统治疗(systemic therapy)概念的提出,胰腺癌 的总体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交界可切除和转移性胰腺癌 治疗策略的改变,大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而局部 晚期 胰腺癌 ,因既没有明确转移,又无法根治性切除,其治疗陷入了一种囧境。近年来,“诱导化疗+巩固治疗”模式已逐渐成为局部 晚期 胰腺癌 的标准方案。但随着新的诱导治疗方案逐渐明晰,联合动静脉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大幅提高,再加上新的局部 治疗技术层出不穷,如何评价及最优化组合这些治疗手段,使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患者获得治愈机会,成为目前的焦点问题。笔者拟从局部 晚期 胰腺癌 的概念和规范定义入手,汇总分析目前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结合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肝胆胰外科的治疗经验,对诱导化疗、转化手术和其他新兴局部 治疗做一梳理,为临床诊疗提供循证依据和建议。 郭世伟关键词:胰腺癌 局部晚期 局部 晚期 胰腺癌 新辅助化疗后合并血管切除相关问题2023年 局部 晚期 胰腺癌 一般由于侵犯邻近主要血管、淋巴管浸润和沿神经鞘侵袭性生长被认为无法手术根治。近年来,新辅助治疗为该类病人提供了更多获得根治性切除的可能,但同时也增加了肿瘤局部 纤维结缔组织发生炎症的风险,并导致缺乏良好组织间隙,增加手术难度。充分全面的术前评估是手术安全进行的前提,动脉优先入路的应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门静脉之间的解剖三角(即海德堡三角)的清扫以及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的开展,提高肿瘤切除的完整性的同时,降低了局部 复发的风险。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广泛开展,使新辅助化疗后局部 晚期 胰腺癌 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增加。 孟令威 吴仲 彭兵关键词:局部晚期胰腺癌 新辅助治疗 血管切除 血管重建 局部 晚期 胰腺癌 75 Gy同步加量放射治疗的剂量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胰腺癌 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已被广泛应用于胰腺癌 的治疗,但多数胰腺癌 IMRT的剂量学研究的处方剂量都小于60 Gy。本研究旨在探究局部 晚期 胰腺癌 (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患者75 Gy同步加量放射治疗的剂量可行性并比较共面IMRT(coplanar IMRT,CO-IMRT)与非共面IMRT(non-coplanar IMRT,NC-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0例接受同步加量放射治疗的LAPC患者,处方剂量为50 Gy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记为PTV50 Gy,处方剂量为75 Gy同步加量的PTV,记为PTV75 Gy,靶区照射分次均为25次。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CO-IMRT和NC-IMRT计划。同1例患者两种计划的射野数、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的优化条件完全相同。统计CO-IMRT和NC-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OAR剂量学结果、出束时间和机器跳数(monitor units,MU)。评估靶区是否满足临床要求以及OAR剂量限值是否符合临床正常组织效应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normal tissue effects in the clinic,QUANTEC)要求,并比较CO-IMRT计划与NC-IMRT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差异。结果:CO-IMRT和NC-IMRT均可达到靶区剂量覆盖要求并满足QUANTEC的剂量限值要求。两种PTV的CI、HI、出束时间和MU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侧肾D_(mean)[(10.15±1.53)Gy vs(9.29±1.78)Gy,P<0.05]、左侧肾V_(12)[(32.74±7.45)%vs(26.03±8.97)%,P<0.05]、右侧肾D_(mean)[(7.37±2.41)Gy vs(6.62±2.37)Gy,P<0.05]、右侧肾V_(12)[(22.27±10.30)%vs(14.94±8.62)%,P<0.05]、肝V_(30)[(6.37±4.05)%vs(5.47±3.70)%,P<0.05]、小肠V_(30)[(9.96±6.66)%vs(8.73±6.19)%,P<0.05]、小肠V45[(1.15±0.71)%vs(0.96±0.61)%,P<0.05]、胃V45[(5.37±3.96)%vs(4.52±3.32)%,P<0.05]、大肠V_(30)[(13.18±4 庄晗 凌池芳 王佳舟 韩序 姜睿 胡伟刚关键词:局部晚期胰腺癌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相关作者
康静波 作品数:192 被引量:692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体部伽玛刀 伽玛刀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疗 体部伽玛刀治疗 张永亮 作品数:23 被引量:43 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局部晚期胰腺癌 伽玛刀 复方苦参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胰腺癌 安永恒 作品数:115 被引量:237 H指数:8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低氧放疗 肿瘤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药物疗法 孙衍伟 作品数:50 被引量:48 H指数:3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食管肿瘤 恶性肿瘤贫血 放射疗法 周嘉云 作品数:21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局部晚期胰腺癌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疗效分析 化疗联合 食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