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27篇“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的相关文章
- 中药干预相关信号通路治疗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型肾病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型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中药可通过干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β-catenin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通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SIRT)信号通路等减少细胞外基质积累和上皮-间质转化,减少活性氧和炎症因子的产生、激活自噬、修复裂孔隔膜相关蛋白减轻FSGS型肾病的足细胞损伤。尽管中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治疗FSGS型肾病有很多优势,但目前中药干预FSGS型肾病信号传导的研究还处于前期阶段,且多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存在研究内容不足、研究方法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FSGS型肾病中医指南或共识等问题。今后,应将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相结合进行验证,进一步明确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相关机制,同时,在动物实验中选用中药复方时应根据辨证论治的思维进行选择,更利于提高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除此之外,非中药疗法如火龙罐、艾灸、推拿等也对FSGS型肾病治疗有一定的疗效,未来可从非药物疗法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 李维笑周博肖紫煜张尔昱李冰杨小红
- 关键词:TGF-Β信号通路Β-CATENIN信号通路
- 青藤碱对阿霉素诱导的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阿霉素诱导的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术加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青藤碱低、中、高剂量组和FK506组,干预4周。检测24 h尿蛋白、血生化、肾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Podocin和TRPC6,Western blot检测Nephrin、Podocin和TRPC6表达,电镜观察肾小球微观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明显升高(P<0.05),血白蛋白明显减少(P<0.05)。经青藤碱低、中、高剂量干预后,24 h尿蛋白量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白蛋白呈剂量依赖性升高,FK506组24 h尿蛋白量亦显著下降,血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提示模型组肾组织Podocin、Nephrin表达显著下降,TRPC6表达显著升高,经青藤碱低、中、高剂量干预后,Podocin、Nephrin呈剂量依赖性升高,TRPC6呈剂量依赖性下降,FK506组Podocin、Nephrin表达亦显著升高,TRPC6表达下降(P<0.05)。模型组电镜下肾小球足突广泛融合,经青藤碱或FK506干预后,足细胞融合减轻。结论青藤碱可能通过下调TRPC6表达对足细胞损伤进行修复,进而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
- 林宜张华琴唐玥雯万凤汤绚丽郑洁叶田
- 关键词:青藤碱足细胞TRPC6
- CD44阳性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在早期预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中的价值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parietal epithelial cell,PEC)的活化和定位及在早期预测原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18例原发性FSGS和54例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肾小球CD44^(+)PEC在肾小球的表达位置和阳性率。根据组织学形态和临床随访信息,评价CD44^(+)PEC在肾小球基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上皮侧表达的诊断价值。结果 18例(100%)原发性FSGS均可见CD44^(+)PEC局灶节段定位于GBM上皮侧。54例MCD中有3例(5.56%)可见CD44^(+)PEC局灶节段定位于GBM上皮侧,提示存在可疑的FSGS病变;对3例患者行PAS染色,镜下仍未见明显的FSGS病变;临床表现均为非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可能是由于病程、病理取材的局限性等原因不能除外FSGS。结论 CD44^(+) PEC局灶节段定位于GBM上皮侧,有助于诊断和早期预测FSGS。
- 杨晓青黄岩杰杨月丽任献青丁樱翟文生张琳琪
- 关键词: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CD44CLAUDIN-1
- 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的机制和疗效被引量:3
- 2021年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常见肾小球疾病,足细胞损伤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特发性FSGS的足细胞损伤致病机制仍不详,除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外,目前缺乏有效、特异的治疗方法,易复发,部分患者总体预后差。已有多个文献报道利妥昔单抗在特发性FSGS中有效。作为一种B细胞耗竭剂,利妥昔单抗如何在特发性FSGS患者发挥作用,其免疫学药效和细胞保护作用机制仍在研究和观察中。本文将从利妥昔单抗的药物特点出发,复习近年来主要的临床研究和足细胞损伤治疗领域的主要相关研究报道,就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FSGS的免疫机制和足细胞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 闵敏张炯(综述)王金泉(审校)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足细胞
-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局灶节段型肾小球硬化(FSGS)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病因,FSGS是一种组织学模式,它可能有六种不同潜在病因,但相似的都是足细胞损伤和耗竭。
- 张莉杨毅
-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
- 芪锦颗粒对脾肾气虚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型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观察及基础研究
- 目的:观察芪锦颗粒对脾肾气虚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通过基础动物实验观察芪锦颗粒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Nephrin、ZO-1、Podoplanin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1.临床部分:收集2...
- 文晴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阿霉素肾病
- 检测LRRC55 mRNA的试剂盒及其在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诊断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医学检测领域,特别涉及检测LRRC55 mRNA的试剂盒及其在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FSGS)诊断中的应用;本发明验证了LRRC55 mRNA在FSGS患者肾小球组织和尿液足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在微小病变肾...
- 鲍浩刘志红胡帅秦卫松
- 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FSGS)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原发性FSGS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65例原发性FSGS患儿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其预后。结果临床分型以肾病综合征最多见49例(75.38%);病理类型以非特殊型最多见(46.15%)。各病理类型之间的病初血甘油三酯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顶端型最高,其后依次为塌陷型、细胞型、非特殊型,门部型最低。各病理类型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其余实验室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0例,5例失访,按随访终点的尿蛋白及肾功情况进行预后判断,预后好19例(31.67%),预后中等21例(35.00%),预后差20例(33.33%),其中进入终末期肾病或死亡16例(26.67%)。在随访5年、10年时,分别有40.00%、69.57%的病例进入终末期肾病或死亡。不同病理类型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塌陷型预后最差。病初有高血压、血肌酐及血甘油三酯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33.33%的原发性FSGS患儿预后差,塌陷型较其他病理类型预后差,病初有高血压及血肌酐、甘油三酯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 杨琴李佳承杨帆王墨
- 关键词:儿童预后
- 低浓度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的回顾性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低浓度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联合糖皮质激素在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筛选特发性FSGS,尿蛋白定量>1 000 mg/24 h的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低浓度TAC组和激素组。将其中尿蛋白定量>2 000 mg/24 h的患者也按上述方法分为两组。收集分析治疗前及治疗第1,3,6,12,18,24个月的临床资料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在尿蛋白定量>1 000 mg/24 h的患者中,TAC组于治疗第1个月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激素组在治疗第3个月显著下降(P<0.05)。在治疗第18,24个月TAC组尿蛋白定量下降值均高于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定量>2 000 mg/24 h患者中,TAC组在治疗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在治疗第1,3,6个月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0.05),治疗第12至24个月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分组方法中,TAC组复发率均低于激素组(P<0.05);总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发性FSGS的治疗中,低浓度TAC联合激素的治疗方案对比单用激素显示出起效快、更强且持久稳定降尿蛋白的作用,是这类患者的更优选择。
- 刘宝莲申兵冰张湖海潘乾广赵洪雯
- 陈以平教授治疗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经验被引量:4
- 2018年
-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1osclerosis,FSGS)是以部分肾小球(局灶)及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局灶)发生硬化性改变为其病理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常伴有镜下血尿、高血压和肾衰竭Hj。成人原发性FSGS自发缓解率低,超过50%患者在6-8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旧。。陈以平教授是上海市名中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FSG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FSGS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均有其独到的经验。现将陈老师的经验总结如下:
- 沈莲莉陈以平
- 关键词: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终末期肾衰竭FSGS上海市名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