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1篇“ 尿道板“的相关文章
保留尿道板手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保留尿道板手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尿道下裂患儿进行研究,这些患儿入院治疗的时间在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把本次研究的患儿以简单随机化进行分组,分为两个组,研究组患儿有45例,参照组患...
吴妍妍陈锋顺崔冠华练涛峰
关键词:尿道下裂
改良尿道板镶嵌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改良尿道板镶嵌尿道成形术(grafted 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urethroplasty,G-TIP),即阴茎头段G-TIP(glans G-TIP,GG-TIP)治疗尿道下裂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137例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其中,75例采用GG-TIP(GG-TIP组)、62例采用经典G-TIP(G-TIP组)。两组患儿年龄、尿道下裂类型、阴茎长度、阴茎头宽度、阴茎头高度、阴茎下弯角度、口顶距、尿道板宽度,以及阴茎头舟状沟顶点分别至冠状沟背侧中点、腹侧中点的距离及两者差值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成形尿道长度、口冠距,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周最大尿流率,术后6个月采用国际尿道下裂客观评分标准(HOSE)评价疗效。结果GG-TIP组手术时间较G-TIP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成形尿道长度及口冠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尿道口均位于阴茎头前端,呈垂直裂隙状。两组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5个月,中位时间26个月。术后GG-TIP组发生尿道瘘3例、尿道狭窄2例、阴茎头裂开1例,G-TIP组各发生3、3、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G-TIP组术后2周最大尿流率大于G-TIP组,术后6个月HOSE评分高于G-TI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G-TIP修复儿童尿道下裂安全、有效,与GTIP相比具有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尿流率改善明显以及阴茎外观美观的优势。
王寿福胡杨吴永隆徐波陈海琛
关键词:尿道下裂儿童
口腔黏膜预植尿道板分期治疗残废型尿道下裂
2024年
目的:探讨应用口腔黏膜预植尿道板分期治疗残废型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残废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采用口腔黏膜预植尿道板分期治疗,即一期手术行阴茎伸直、口腔黏膜预植尿道板,二期手术行尿道成形。术后随访观察尿道板存活、尿瘘、尿道裂开、尿道憩室、尿道狭窄、阴茎下弯复发、阴茎外观及排尿情况。结果:纳入12例男性患儿,年龄5岁1个月至14岁,中位年龄8岁2个月。12例患儿入院前有2~4次尿道下裂手术史,平均3.2次,所有病例均伴有中、重度阴茎下弯和包皮缺乏,其中尿道裂开5例,多处尿瘘3例,尿道狭窄4例。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一期术后发生预植尿道板部分感染、失活1例,经高压氧治疗及局部换药后愈合;二期术后发生尿瘘2例,经再次尿瘘修补术后治愈;其他患儿无尿道裂开、尿道憩室、尿道狭窄、阴茎下弯复发,阴茎外观无臃肿,尿道开口位于阴茎头正位,呈纵向裂隙状,排尿通畅、尿线连续。结论:口腔黏膜预植尿道板分期治疗残废型尿道下裂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丁园王越顾胜利
关键词:尿道下裂口腔黏膜外科皮瓣
阴茎头宽度和尿道板宽度对尿道下裂TIP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urethroplasty,TIP)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同一治疗组收治的接受TIP手术的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并发症将患儿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收集两组患儿手术年龄、尿道口位置、尿道板宽度、阴茎头宽度、尿道缺损长度、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尿道瘘、尿道狭窄、龟头裂开等),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IP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尿道下裂患儿275例,平均年龄3.7岁(1.0~16.0岁);阴茎头宽度≥13 mm者240例,<13 mm者35例;尿道板宽度<8 mm者224例,≥8 mm者51例。27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其中17例(17/275,6.2%)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尿道瘘12例、尿道狭窄2例、龟头裂开4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尿道瘘和尿道狭窄)。尿道板宽度≥8 mm组与尿道板宽度<8 mm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3.9%)比(15/24,6.7%),P=0.448]。阴茎头宽度≥13 mm组较阴茎头宽度<13 mm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9/240)比(8/35,22.9%),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包括尿道外口位置、阴茎头宽度、尿道缺损长度以及手术时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P手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阴茎头宽度(OR=0.624,95%CI:0.423~0.920,P=0.017),尿道板宽度与TIP手术后并发症无关(P>0.05)。结论阴茎头宽度可影响尿道下裂TIP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阴茎头宽度<13 mm的尿道下裂,需要慎重考虑行TIP手术;临床可不必根据尿道板宽度来决定是否行TIP手术。
杨志林张培良何盈颖柯志聪尹鉴淳李家强孙丰浩李守林
关键词:尿道下裂阴茎尿道手术后并发症
切断尿道板加盖岛状皮瓣法一期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切断尿道板加盖岛状皮瓣法(Onlay island flap)一期治疗重度尿道下裂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开封市儿童医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对21例重度尿道下裂患儿采用一种切断尿道板Onlay技术进行了手术。手术方式:切断尿道板后,伸直阴茎体,将分离出来的尿道板再缝合于阴茎海绵体白膜上,游离背侧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将岛状皮瓣加盖缝合于尿道板,尿道板缺损处将岛状皮瓣缝合在尿道板延长平行线的海绵体白膜上;尿道板缺损处缝合剪下的膜状尿道板促进海绵体上皮化。进行6个月以上的长期随访,观察尿瘘,尿道狭窄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尿道下裂外观好,无阴茎下弯,2例尿瘘,给予尿瘘修补术治愈,无尿道憩室,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或排尿困难。结论:切断尿道板Onlay术一期治疗合并阴茎下弯的重度尿道下裂,手术方法简单,术后效果满意,值得研究和推广。
续晋中张永康马建琦刘备景登攀
关键词:尿道下裂畸形尿道
复合皮瓣转移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复合皮瓣转移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拟行TIP的尿道下裂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复合皮瓣转移组(A组)和传统TIP组(B组)。A组采用复合皮瓣转移改良的TIP术,改良主要体现在新建尿道的多层覆盖和游离皮片内嵌阴茎头切开处。B组采用经典的皮下筋膜覆盖TIP术。根据意向性分析(ITT)原则,A组和B组全部患儿纳入各自的全分析集(FAS);部分患者因失访、改换治疗方案等原因而未被纳入主要终点事件分析中,其余患儿纳入符合方案集(PPS)的A组及B组。分别对FAS和PPS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患儿年龄、阴茎头宽度、阴茎下弯度数、成形尿道长度、手术时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尿道下裂分型、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据ITT原则,FAS中A组纳入50例男性患儿,年龄为8个月至15岁2个月,平均年龄4岁;B组纳入50例男性患儿,年龄为10个月至14岁9个月,平均4岁1个月。PPS最终纳入A组为37例男性患儿,年龄为1岁2个月至12岁1个月,平均年龄4岁;B组为41例男性患儿,年龄为1岁2个月至11岁9个月,平均年龄4岁2个月。经统计分析发现,不管是FAS还是PPS,A组和B组患儿的年龄、尿道下裂分型、阴茎头宽度、阴茎下弯度数、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比例、成形尿道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2年3个月。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10.81%(4/37)vs.29.27%(1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尿瘘为8.11%(3/37)vs.14.63%(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道口狭窄为2.70%(1/37)vs.12.20%(5/41),差异无统计学意
李圆冯东川朱孝宇龚金超韩涛孙光耀张习伦胡殿贺沙索友
关键词:尿道下裂手术后并发症阴茎尿道成形术
尿道下裂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后尿道狭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ubularized incised plat urethroplasty,TIP)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危险因素,以期提高尿道下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收治的首诊为尿道下裂且手术方式为TIP术式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收集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190例,157例获完整随访,排除相关病例后最终纳入研究患儿共122例,患儿中位年龄为31个月;术前尿道开口于冠状沟处63例,阴茎体处38例,阴茎阴囊交界处21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TIP术后尿道狭窄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儿中,85例阴茎下弯≤35°,尿道板平整81例,矫正下弯后尿道缺损长度<2 cm有70例,83例阴茎头直径<1.4 cm;40例舟状窝宽度<4.25 mm;留置尿管时长14 d有21例,21 d有101例。患儿随访时间为7~43个月,随访成功率82.6%(157/190)。发生并发症59例(37.6%,59/157),其中尿道皮肤瘘32例(20.4%,32/157)、尿道狭窄28例(17.8%,28/157)、阴茎头裂开4例(2.5%,4/157)。对122例尿道下裂患儿TIP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矫正阴茎下弯后尿道缺损长度<2 cm的患儿中8例发生术后狭窄,而≥2 cm的患儿中有1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尿道板平整与欠光滑的患儿发生尿道狭窄分别为11例和13例(P=0.017);此外阴茎下弯程度(P=0.019)和舟状窝宽度(P=0.013)也是TIP术后尿道狭窄的危险因素。而手术时年龄、阴茎头直径、尿道开口位置及术后留置尿管时长与术后尿道狭窄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矫正阴茎下弯后尿道缺损长度(OR=0.333,95%CI:0.121~0.914)是TIP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3)。结论矫正阴茎下弯后尿道缺损长度是TIP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尿道缺损较大者需谨慎选择TIP术式。
孙起航张晔张殷蒋加斌方向李道龙潮敏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道狭窄尿道成形术
应用增加尿道板宽度的改良TIP术式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分析
背景: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发病率约为0.3%。尿道下裂的表现包括尿道开口异位,阴茎弯曲,包皮异常分布等。手术是目前尿道下裂治疗的唯一方法。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多达300余种,但目前尚没有一种手术方法能治...
许英蕊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尿流率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应用于尿道下裂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应用于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尿道下裂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开展横裁包皮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远期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长对阴茎外观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远期治疗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9,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15.79±1.45)mL、手术时间(120.46±1.60)min及住院时间(10.45±1.07)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40、60.333、14.069,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3,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阴茎外观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应用于尿道下裂治疗中有助于提升患儿的远期疗效,改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对阴茎外观的满意度水平。
张洪美于暘陈志鸿
关键词: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远期疗效并发症
尿道板宽度对尿道下裂行尿道板纵切卷管成形术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尿道板宽度对尿道下裂行尿道板纵切卷管成形术(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TIP)术后并发症、外观、排尿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行TIP尿道成形术的89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尿道板宽度分为A组(尿道板平均宽度≥6 mm)52例和B组(尿道板平均宽度<6 mm)37例,通过随访并发症的发生率、阴茎外观及排尿情况,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术后疗效。结果A组患儿尿道板平均宽度6.15(6.00~7.45)mm,B组平均宽度5.00(3.50~5.30)mm。两组患儿手术年龄(P=0.28)、尿道下裂类型(P=0.10)、阴茎头直径(P=0.11)、是否行背侧白膜紧缩(P=0.05)及留置尿管型号(P=0.30)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并发症10例(19.23%),包括尿道瘘7例,阴茎头裂开2例和尿道外口狭窄1例;B组术后并发症7例(18.92%),包括尿道瘘5例,尿道外口狭窄2例;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P=0.97)和尿道瘘的发生率(P=0.99)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无并发症患儿手术1年后进行尿道下裂客观阴茎评分(Hypospadias Objective Penile Evaluation,HOPE)分别为(50.79±4.96)和(49.67±4.96)分,平均尿流率分别为(8.54±3.79)和(7.78±3.17)m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6;P=0.49)。结论尿道板宽度对尿道下裂TIP术后并发症、外观及术后尿流率无明显影响。
许英蕊杜国强王晓庆吴荣德刘伟
关键词:尿道下裂疗效

相关作者

何恢绪
作品数:283被引量:728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尿道下裂 尿道成形术 尿道狭窄 尿道成形 后尿道狭窄
胡卫列
作品数:797被引量:1,799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尿道下裂 前列腺增生 肾移植 肾上腺皮质癌 文献复习
张潍平
作品数:281被引量:1,207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尿道下裂 小儿 诊治分析 肾积水
姚华强
作品数:138被引量:409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尿道下裂 前列腺增生 尿道成形术 前列腺 尿道狭窄
吕军
作品数:430被引量:1,017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尿道下裂 尿道狭窄 高强度聚焦超声 文献复习 肾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