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39篇“ 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相关文章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分析治疗急性脑梗死时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漳平市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3例,以随机信封法分组,对照组91例患者为常规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9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增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简易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F-36)、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V、FIB、CRP水平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及相关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性较好。通过深入分析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不仅加深了对该疾病的认识,还成功开发出一系列针对特定病理环节的创新疗法。
- 刘永忠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神经功能
- 尿激酶静脉溶栓与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研究
- 2025年
- 目的对比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1月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rt-PA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UK组采用UK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前及溶栓后1、7 d,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占比、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0分的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7、14 d mRS评分及溶栓后14 dmRS≤2分的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5 h内,rt-PA静脉溶栓和UK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相当,但UK治疗费用更低,时间窗更长,患者更容易接受,值得在基层医院和贫困地区临床工作中推广。
- 靳辉朱晓俊陈层王璇
-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静脉溶栓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 2025年
- 对尿激酶静脉溶栓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展开探究。方法 择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治疗方式差异将其划分成观察组(运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n=60)与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n=60)。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形等方面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虽存在一定不良反应风险,但总体安全性尚可,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合理应用与研究推广。
- 李琼
-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安全性
-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溶栓结束后终点事件发生率、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结束后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MB、MYO、hs-cTnI、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以及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效果优于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
- 辛景超孙灿灿
- 关键词: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心肌损伤标志物
- 评估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动态监测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 2025年
-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动态监测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来源于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均接受rt-PA联合UK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治疗前、治疗1、3、5d时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对比,按照疗效评估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2例)和预后不良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将基线资料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进行筛选。结果治疗1、3、5d所有患者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α角、血栓最大振幅(MA)则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治疗1、3、5d所有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则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α角、MA比预后不良组低,而R、K、APTT、PT均比预后不良组高(均P<0.05);进一步深入分析结果得出,入院时NISS评分、R、K、α角、MA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OR值=1.820、1.970、3.037、7.933、28.847,均P<0.05)。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R、K、α角、MA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动态监测血栓弹力图指标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联合UK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予以评估,从而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定。
- 张小乐
-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静脉溶栓预后血栓弹力图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护理效果分析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9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17.77%),且护理满意度(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尿激酶静脉溶栓护理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论 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蒋锐湘
-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肺栓塞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护理效果分析
- 2024年
- 此次主要以急性肺栓塞病症,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实施针对性评估。方法 在此次调研当中,纳入的调查目标都是急性肺栓塞确诊病例,各指标符合要求者有64例,以患者具体病情均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干预,为保证临床护理有效性进行小组划分(动态随机法),对照组主要进行基础护理服务,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服务,每个小组都是32例患者,对患者干预后进行随访,对各小组患者凝血功能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查看患者各症状恢复程度,对小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对比各小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主要对随访后数据对比,对比小组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其中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有显著的变化;评估小组患者各症状减轻程度,对照组恢复情况较不显著;所有研究目标在干预后动脉血气指标发生相应改变,其中对照组部分患者缓解不突出;通过相关量表形式完成生活质量综合评估,观察组达到预期目标(P<0.05)。结论 对于急性肺栓塞病症的控制,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关键手段,在实施此项治疗方法干预时,需要加强临床护理,本次研究显示系统护理能够更好地保证冠脉再通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李建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尿激酶护理
- 50例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临床分析
- 2024年
- 研究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冠脉再通和再梗死发生的情况。结果 本组冠脉再通率82.00%,轻度出血发生率12.00%,病死率8.00%,主要因为心脏泵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结论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朱宸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 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24年
- 临床在应对急性脑梗死人员时,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并分析该方式的价值。方法 将60例脑梗死人员纳入研究中,所有人员入院就诊时间介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随机原则的指导下完成组别划分,使60例患者形成各30例的对照组(常规脑梗死治疗模式)、观察组(常规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分别施予不同方式后观察两组人员的疗效情况。结果 疗效情况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处于更高水平(P<0.05);从治疗后各组PV、Fbg、CRP以及IL-8水平来看,观察组水平更低(P<0.05);生活质量维度下水平显示,观察组数据状态更为优越(P<0.05)。观察各组治疗后情况发现不良反应数据呈现状况较为相似(P>0.05)。 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人员而言,临床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提升疗效,减少个人所面临的危险,对神经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该方式的安全性较理想。
- 赵秀芹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并发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4年
- 探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应用在超早期脑梗死(CI)并发脑出血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超早期CI并发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效果对比。结果 观察组各数据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使超早期CI并发脑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使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缓解,使治疗效果提升。
- 赵淑静
- 关键词:脑出血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
相关作者
- 朱永礼

- 作品数:36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舟山医院
-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急性期 辛伐他汀 炎症因子 缺血性脑卒中
- 孙茂军

- 作品数:44被引量:80H指数:4
- 供职机构:舟山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期 颈动脉狭窄 辛伐他汀 炎症因子 缺血性脑卒中
- 郑德泉

- 作品数:58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误诊 疗效观察 超早期脑梗死
- 何松彬

- 作品数:150被引量:307H指数:9
- 供职机构:舟山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 辛伐他汀 急性期 学习记忆能力
- 王和平

- 作品数:52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舟山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CT表现 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CT灌注成像 CT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