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篇“ 尿毒灵“的相关文章
三草尿毒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三草尿毒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CK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于山东省慢性病医院(山东省康复中心)中医科就诊的100例脾肾气虚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4例和对照组4例在治疗期间失访且未复诊。观察组使用基础治疗+三草尿毒中药煎剂,对照组使用基础治疗+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尿素氮(BUN)、铁调素(Hepcidin)降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肾性贫血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三草尿毒可有效提高脾肾气虚型CKD患者的GFR、Hb、SI水平,降低血清Hepcidin水平,改善中医证候,且安全性较高。
张萌佳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脾肾气虚临床疗效
三草尿毒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气(阳)虚型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本课题应用三草尿毒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气(阳)虚型患者,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肾功能、贫血等指标的变化,证实本方延缓肾功能进展、改善贫血的疗效,并观察本方对血清铁调素等铁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探索其改善肾性贫...
陆鸿翔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临床药理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尿毒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方法虚拟筛选尿毒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探讨尿毒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比较毒性遗传学数据库(CTD),基因疾病关联数据库(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等收集与疾病相关的作用靶点;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尿毒中可能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利用Bioinformatics&Evolutionary Genomics平台筛选出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借助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运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PPI)。最后通过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DAVID 6.8)进行尿毒与糖尿病肾病相关靶基因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通过筛选得到67个药物活性成分,共涉及152个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相关的化学成分有39个,得到尿毒-糖尿病肾病共同靶点46个,这些共同靶点主要富集于130个生物过程和78条信号通路上,表明尿毒的多个成分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发挥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结论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可以体现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提供参考和依据。
黄乐宇袁小红
关键词:尿毒灵糖尿病肾病网络药理学
尿毒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保护及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考察尿毒及其有效成分宝藿苷-Ⅰ、淫羊藿苷对病理状态下HMC细胞分泌FN蛋白功能的影响以及对TGF-β 1/Smads信号通路的调控,探讨尿毒及其有效成分防治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
雷佳琦
关键词:尿毒灵肾纤维化FN
尿毒及其有效成分对HK-2细胞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调控
目的:通过尿毒及其有效成分宝藿苷-Ⅰ、人参皂苷Rd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TGF-β 1/Smads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对HK-2细胞形态、生长周期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尿毒及其有效成分治疗肾纤维化、糖尿病肾病的作...
刘利萍
关键词:尿毒灵HK-2
文献传递
尿毒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有效部位筛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考察尿毒及方中各药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作用的影响,探讨尿毒及方中各药的作用和有效部位筛选。方法:实验分为正常血糖组(NG)、高糖对照组(HG)、高糖+药物组;尿毒采用水提和乙醇提取,提取物分成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五个部位,以正常的HMC为对照组进行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不同方法提取的尿毒浸膏均对高糖诱导的HMC增殖有抑制作用,淫羊藿和大黄是方中抑制高糖诱导的HMC增殖的主药;在尿毒不同的萃取部位中,以氯仿萃取部位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石油醚部位。结论:抑制高糖诱导的HMC的增殖可能是尿毒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DN)有效的机制之一,起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是氯仿部位和石油醚部位。
胡道钜张娴赵怡袁小红
关键词:尿毒灵肾小球系膜细胞
尿毒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的HK-2转分化的干预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人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EMT)过程中尿毒对细胞增殖和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TGF-β_1分别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24,48,72 h,通过细胞增殖及形态观察结果选取最佳EMT诱导浓度和时间。将HK-2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给药组,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TGF-β_1能不同程度抑制细胞增殖,结合细胞形态观察结果,5 ng·m L^(-1)TGF-β_1作用72 h抑制效果最强(P<0.05),且此时细胞发生EMT作用最明显,可作为中药防治EMT的细胞模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尿毒均能减弱TGF-β_1对HK-2的抑制作用,使其趋向于正常化,浓度为160μg·m 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观察显示,不同浓度尿毒可以减轻TGF-β_1诱导的HK-2纤维样改变,使细胞形态不同程度地向铺路石样转变,趋于正常。结论尿毒能一定程度逆转TGF-β_1引起的HK-2细胞转分化作用,使细胞趋于正常。
党泽春袁小红
关键词:尿毒灵转化生长因子Β1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尿毒及其有效成分对TGF-β1诱导的HK-2转分化作用的干预研究
目的:通过尿毒及其有效成分宝藿苷-Ⅰ、人参皂苷Rd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过程中细胞形态改变、标志蛋白表达量及其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尿毒及其有效成分预防和治疗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肾小管上皮细...
党泽春
关键词:尿毒灵HK-2
文献传递
尿毒颗粒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研究从名老中医验方出发,对尿毒颗粒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在严格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前提下选择病人,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观察其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等变化,旨在探索与发掘治疗DN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拓宽...
严雪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临床药理
HPLC法同时测定尿毒灌肠液中的地榆皂苷-Ⅰ、地榆皂苷-Ⅱ、花旗松素、落新妇苷和白藜芦醇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尿毒灌肠液中地榆皂苷-Ⅰ、地榆皂苷-Ⅱ、花旗松素、落新妇苷和白藜芦醇方法。方法 HPLC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1∶1),流动相B为0.5%磷酸溶液;体积流量1.2 m L/min;地榆皂苷-Ⅰ和地榆皂苷-Ⅱ的检测波长为203 nm,花旗松素和落新妇苷的检测波长为289 nm,白藜芦醇的检测波长为306 nm。结果地榆皂苷-Ⅰ、地榆皂苷-Ⅱ、花旗松素、落新妇苷和白藜芦醇分别在0.072 8~1.456 0μg(r=0.999 7)、0.037 4~0.748 0μg(r=0.999 8)、0.012 6~0.252 0μg(r=0.999 3)、0.086 2~1.724 0μg(r=0.999 9)、0.035 6~0.712 0μg(r=0.999 5)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地榆皂苷-Ⅰ、地榆皂苷-Ⅱ、花旗松素、落新妇苷和白藜芦醇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97.6%、96.9%、99.1%、98.4%,RSD(n=6)分别为0.8%、0.7%、0.7%、0.6%、0.5%。结论本法所测5个组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各组分峰型良好,分离度均大于2。
吴建华李玉山
关键词:花旗松素落新妇苷白藜芦醇

相关作者

袁小红
作品数:50被引量:304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分子印迹聚合物 柯里拉京 正交试验 中药 均匀设计法
李显波
作品数:12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肾病 尿毒灵 转导通路 TGF-
赵玲
作品数:81被引量:582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 用药规律 序贯 中医 数据挖掘
黄春林
作品数:78被引量:475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黄春林教授 中医药疗法 慢性肾脏病 名医经验 辨证论治
范冠杰
作品数:252被引量:1,809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序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