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3篇“ 小麦单产“的相关文章
- 豫南平原区小麦单产提升集成技术
- 2025年
- 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在2022―2024年度不同气候条件下,在示范田实施小麦高质高效集成栽培技术,产量为1.06万~1.12万kg·hm^(-2),分别较全市当年大田种植小麦增产61.8%~77.6%,实现了大幅提升单产的目的。关键技术落实情况如下。
- 李航
- 关键词:小麦单产
- 千阳县小麦单产提升存在问题与对策
- 2025年
-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近年来千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安排部署,积极开展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探索,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本文主要围绕千阳县小麦单产提升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采取的一些主要举措、总结了小麦单产提升行动的一些经验启示,为下一步全县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行动支撑和技术支撑。
- 李晓辉
- 关键词:小麦
- 武安市小麦单产偏低的原因及提高建议
- 2025年
- 本文针对武安市小麦单产偏低的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系统探讨了影响小麦单产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气候条件、土壤质量、栽培管理技术和品种选择是制约武安市小麦单产提升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推广先进栽培技术、优化品种布局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建议,以期为提高武安市小麦单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 白洋籍娇李铁柱王雪超张燕艳
- 关键词:小麦单产栽培技术
- 浅析廊坊市小麦单产提升限制因素及提升途径
- 2025年
- 小麦是廊坊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全市小麦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还存在着一定限制因素,如水资源严重匮乏、光热资源不足、常规技术落实不规范、集成增产技术示范应用有待加强等。本文旨在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在依靠科技进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省产业体系创新团队作用等方面的单产提升路径措施。
- 王瑞华张颖许宁宁张晓颖陈文才潘永成
- 关键词:小麦
- 融合无人机多时相参数的冬小麦单产估测方法
- 2025年
- 为探讨无人机遥感与多时相参数融合在冬小麦单产预测中的潜力,采集了冬小麦7个生育期的无人机RGB和多光谱数据,从中分别提取光谱参数和形态参数,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建模,比较不同生育期单产预测效果,在此基础上,筛选优势参数组合,分别比较不同生育期及参数组合与单产预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及参数组合对冬小麦单产预测具有不同影响;单生育期时,灌浆期和开花期预测效果最佳,其次为抽穗期、孕穗期、成熟期、拔节期和分蘖期;多生育期时,双生育期、三生育期、四生育期组合预测精度逐渐升高,但考虑到增长幅度以及数据采集、算力开销、处理成本等因素,“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的三生育期组合经济性最高。5种机器学习算法整体预测精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极端梯度提升和逐步多元回归,通过机器学习可解释性方法SHAP优选的光谱和形态参数组合虽然不同生育期有所不同,但除拔节期外,均能提高单产预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单产预测提供方法依据和技术参考。
- 葛焱葛焱臧晶荣张睿男金时超徐焕良徐焕良
- 关键词:冬小麦无人机遥感
- 江苏省小麦单产潜力与提升路径分析
- 2025年
-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小麦生产现状,主要是种植面积增加空间有限,单产潜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增加产量只能依靠单产提升。针对小麦单产提升存在的基础设施不配套、品种多乱杂、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提出了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加强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等对策和保障措施,从而挖掘单产潜力、提升小麦综合产能。
- 蒋小忠王龙俊束林华
- 关键词:小麦
- 小麦单产提升技术探讨
- 2024年
- 小麦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较高的营养价值、生产用途,在全国各地区均有种植。睢宁县作为江苏省粮食重要生产基地,小麦种植面积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2023年间,睢宁县小麦年种植面积达到740km2。随着近年来睢宁县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升,其种植管理水平以及投入也随之增加,小麦单产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受限于各种生产条件、整地、田间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小麦增产增收幅度有限。为提升睢宁县小麦单产水平,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对小麦单产提升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耿文
- 关键词:小麦单产
- 小麦单产提升行动的效能有多大
- 2024年
- 夏收时节,风吹沃野遍地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去年秋冬种以来,农业农村部启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三年行动,细化小麦单产提升各项关键要素,遴选发布高产稳产、抗倒抗病等主导品种,集成推广水肥精准调控等主推技术以及高性能播种机等主力机型,从多方面挖掘增产潜力。近日,记者来到安徽、河南等地,实地探访小麦大面积提单产的做法及成效。
- 郁静娴
- 关键词:小麦单产增产潜力高产稳产中央一号文件播种机提高单产
- 诸城市中低产田小麦单产提升关键技术
- 2024年
- 山东省诸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黄淮海小麦优势区,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中低产田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9.4%,这部分地块土壤瘠薄、理化性状差,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严重制约了全市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为充分挖掘中低产田小麦的增产潜力,促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农民收益,笔者对造成中低产田小麦产量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合理施肥提升耕地质量、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中低产田小麦单产提升的关键技术,总结了加强技术指导、强化政策扶持、做好防灾减灾的经验做法,以期为各地中低产田小麦管理提供参考。该技术在诸城市推广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3年全市中低产田小麦平均亩产410.5 kg,较2022年中低产田亩增产约60.5 kg,增幅17.3%。
- 姜雪郭强武秀玲别飞曲星梅
- 关键词:中低产田小麦
- 集成学习结合多源数据预测河南省冬小麦单产被引量:4
- 2024年
- 为探讨基于多源数据和集成学习算法预测冬小麦单产的可行性并确定冬小麦单产预测的最佳时间窗,该研究在河南省冬小麦生长季内划分28个不同的时间窗,使用8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及基于Stacking的集成学习算法,利用2003—2018年的多种遥感指数数据、气象数据进行训练并预测2019—2021年单产。结果表明:引入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特征可以提升河南省冬小麦单产的预测效果;12月至次年5月为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冬小麦单产的最佳时间窗;Stacking集成学习算法比其他单机器学习算法更适用于河南省县级尺度冬小麦单产预测,预测结果的决定系数为0.816,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580.36和476.01 kg/hm^(2);河南省冬小麦实际单产的空间分布呈西低东高的趋势,预测的单产分布特征与实际单产分布特征相当。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单产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也为农作物单产预测模型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 陈一凡李璇王绍雯杨姗姗张佳华张莎
- 关键词:遥感冬小麦
相关作者
- 王鹏新

- 作品数:152被引量:1,566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冬小麦 干旱监测 遥感 叶面积指数 干旱
- 张树誉

- 作品数:117被引量:860H指数:20
-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MODIS 干旱 干旱监测 冬小麦 MODIS资料
- 李俐

- 作品数:78被引量:27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农业遥感 叶面积指数 同化 遥感 冬小麦
- 蔡承智

- 作品数:122被引量:386H指数:10
-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单产 ARIMA模型 AEZ模型 新农村建设 农作制
- 欧阳竹

- 作品数:198被引量:3,278H指数:3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冬小麦 华北平原 小麦 农田 农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