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2篇“ 小说化“的相关文章
- 论阎连科散文《她们》的小说化倾向
- 2024年
- 阎连科的散文《她们》具有小说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全书以叙事性内容为主,注重对情节进行戏剧化处理,且具有明显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小说化倾向的出现与阎连科强烈的文体创新意识有关,也与阎连科鲜少创作小说以外的其他文体的创作经验有关。《她们》所显现出来的鲜明的文体意识显示了阎连科在散文创作上的转向,对当下散文文体的发展亦具有启示性意义。
- 廖林林
- 关键词:散文小说化
- 六朝地记的“小说化”及其范式意义
- 2024年
- 六朝地记与当时的志怪小说文本关系密切。其在“小说化”的进程中对志怪小说进行了借鉴、吸收,同时也对志怪小说的书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本的移用、情节单元的借用、模仿与增殖等方面。二者在“望夫石”“陷湖”与“龙母”等三个母题中也存在相互衔接、融合的现象。各个叙事母题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的全面展示,集中且明显地呈现了六朝地记的“小说化”特点。这种“小说化”书写的产生与确立对后世地志创作具有范式意义。
- 江永红王济洲
- 关键词:六朝地记志怪小说母题
- 《三国志演义》批评曹操形象的小说化书写——以其“喜”“笑”为阐述中心
- 2024年
- 曹操奸雄形象的生成有其历史性过程,由正史到小说,再到小说内部不同版本,对于曹操“喜”“笑”的关键情绪书写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呈现的客观变化,是曹操形象逐渐小说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小说创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敏锐的结合。小说通过叠合、增删和衍生等方式,使曹操的“喜”与“笑”比正史书写更具备曲折与戏剧的一面,也展现曹操喜怒无常的奸雄个性。
- 吴思淇邓雷
- 关键词:《三国志演义》小说化
- 场景化的时间哲学:小说的散文化与散文的小说化
- 2023年
- 小说的散文化与散文的小说化,都是存在主义哲学的诗意化投影之一种,是场景化的时间哲学。文章提出,小说的散文化的本质为“时间的限制与自由”,散文的小说化的本质为“思想事件的场景化建构”,两者均为小说家与散文家们彻底返回“是”自身,进行深入的描述、分析、判断的结果,从而以新的时间哲学形成新的美学结构。
- 成旭梅
- 关键词:时间哲学
- 谶纬与《吴越春秋》“小说化”叙事特征
- 2023年
- 《吴越春秋》传奇色彩浓郁,具有“小说化”叙事特征。这与谶纬在东汉的兴盛以及赵晔今文经学者的身份有密切关系。在谶纬影响下,《吴越春秋》出现了诸如感生、受命、祥瑞灾异等内容,这些内容继承谶纬之说并加以演绎虚构,神奇浪漫,颇具文学色彩。《吴越春秋》受谶纬影响还表现在:虚构能力的提高,对奇幻之美的追求,对事物的细致描摹。这都使《吴越春秋》充满文学魅力。在谶纬的视野下,对《吴越春秋》“小说化”叙事特征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吴越春秋》自身文学价值,有助于梳理东汉时期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分流”过程,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谶纬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 林小云
- 关键词:谶纬《吴越春秋》奇幻美小说化
- 回望·追问·凝望——论曹美兰回忆性散文的小说化叙事
- 2023年
- 广西作家曹美兰的回忆性散文选用典型的儿童视角追忆故人旧事,童趣盎然之中又颇见笔底功力。她善用童言童语,在直来直去的诉说中还原往事的状貌,在充满好奇的追问里托出人生的无奈,其人事叙述既活灵活现又收放自如,成就了她散文创作的“小说化”品格。更重要的是,散文围绕几棵树饱书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回望,又常常将视角置换为树之于人间的凝望,这在无形之中对记忆里的乡土现实进行了审视,故而增加了童年叙事的厚度。
- 唐梅樑杨国伟
- 关键词:回忆性散文小说化童年叙事
- 小说化史笔与异时代审视:《千忠戮》儒学理想构建的实现
- 2023年
- 对明代“靖难之役”这一母题的书写作品众多,而清代传奇《千忠戮》较其他前代正史与笔记小说在视角和主题都有着突出的特质,这主要表现为小说家与史家笔法相结合的书写形态,以及明清易代后更为自由客观且独具时代特征的异时代审视。这两者分别通过内部的情节书写和外在的视角依托,对戏剧文本完成了全方位的形塑,而最终又都统摄并旨归于以传统儒学理想为内核的戏剧主旨的构建。
- 周玮璞
- 关键词:春秋笔法
- 西欧现代小说与普希金的长篇小说化创作被引量:1
- 2022年
- 俄罗斯经典长篇小说起始于普希金,这一定论并非不可商榷。现代长篇小说成为文学主导体裁后,整个文学都受其影响而发生“长篇小说化”倾向。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西欧现代长篇小说得到形成与发展,其成果被普希金所吸纳,在他的抒情诗、短篇小说集、叙事长诗等创作中都体现出“长篇小说化”倾向,他也因此成为《当代英雄》《死魂灵》“瓜熟蒂落”的直接先驱。“长篇小说化”不但是文学创新的强大动力,也是20世纪社会文化的普遍存在形态。
- 凌建侯
- 关键词:普希金巴赫金
- 论奥尼尔戏剧的小说化特色
- 张欣悦
- 《桃花扇》的小说化倾向及其意义
- 2021年
- 《桃花扇》是我国历史剧中的著名剧目,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打破了大团圆结局这种传统的戏剧定式,其在宏观结构设计和整体情节发展上具备较高的完整度和系统性。因此,其整体剧情呈现形式和内容均表现出一种较强的小说化倾向,这种小说化倾向在整个剧情的发展进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小说化倾向对于提高作品的文学艺术欣赏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对《桃花扇》的行文结构、章节目录的小说化倾向及其意义进行了阐述。
- 武娜
- 关键词:《桃花扇》小说化倾向
相关作者
- 林小云

- 作品数:13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吴越春秋》 叙事特征 大学语文 小说化 学习共同体构建
- 王德兵

- 作品数:29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 研究主题:戏曲 叶燮 《原诗》 朱蕴山 诗词创作
- 曲佩慧

- 作品数:5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等待戈多》 契诃夫 小说化 自传 美国文化
- 于瑾

- 作品数:35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专业 英语 教学 电影
- 徐小燕

-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公羊传》 小说化 叙事特点 物象 文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