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01篇“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文章
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侧前方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 方法 2003年2月~2003年12月,采用前外侧切口对53例58个髋关节置换术,其中5例为双侧同时手,6例髋关节翻修手,4例关节强直的置换术.改良要点:平卧位,患侧半边臀部略悬空于手床边,使臀大肌自然下垂,患侧下肢内收10°,使大粗隆突出部份充分暴露;股骨颈及大粗隆暴露后,先截骨,再脱位取出股骨头. 结果手切口长度7~12 cm,平均8.5 cm.手时间70~140 min,平均88 min.出血量250~660 ml,平均470 ml.无严重并发症.后6~14 d部分负重行走.部病例获得4~40周随访,平均28周,Harris评分优37例,良12例,中4例,优良率达92.5%(49/53). 结论侧前方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可行,具有创伤、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其应用范围可扩展到人工髋关节翻修、髋关节强直、髋关节先天脱位的人工髋关节置换中.
程力顾晓峰张成玉朱浩明
关键词:髋关节关节置换小切口
改良外侧斜行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骨性关节炎疗效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采用改良外侧斜行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髋关节OA患者96例,按采用手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48例应用标准后外侧Gibson入路关节置换术,研究组48例应用改良外侧斜行切口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期各指标、髋关节功能、炎性因子及后并发症。结果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1个月和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明显上升,研究组后1个月评分(90.08±3.54)分,高于对照组的(86.84±3.48)分(P<0.05),研究组后6个月Harris评分(94.72±4.53)分,与对照组(93.17±4.39)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7.97±0.36)c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25±0.47)cm(P<0.05),两组中的失血量及手时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CRP、IL-6水平比较无意义(P>0.05),后1 d和3 d均有上升,但研究组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改良外侧斜行切口THR能明显改善OA患者髋关节功能,缩短切口的长度,缓解应激反应,提高治疗的安性。
贾清云程瑞娟刘彩霞马红娜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中出血量、手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后3、7、21、42 d时简版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比较2组患者后7 d、15 d、1个月、2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后3、7、21、42 d时SF-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后7 d、15 d、1个月、2个月时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提高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疼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李艳芳王广云祝盼盼
关键词: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关节疼痛
Bikini切口与直接前入路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3年
目的分析Bikini切口与直接前入路(DAA)切口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FN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信阳市中心医院行THA的121例FNF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9例行Bikini切口THA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Bikini组,将62例行DAA切口THA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DAA组。记录两组手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前和后3、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表评估)及后3、6个月的手切口美观度[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结果两组手时间、切口长度、中出血量及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对比,两组后3、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时点的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3个月的手切口V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6个月的手切口VSS评分均低于后3个月时,且Bikini组后6个月的手切口VSS评分低于D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kini切口及DAA切口THA治疗FNF的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与DAA切口对比,Bikini切口更加美观。
潘林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
外侧切口与后路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
2022年
目的比较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后路切口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运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后拟行THA的老年患者76例, 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意愿进行分组, A组36例行外侧切口THA, B组40例行后路切口THA。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时间、中出血量及后引流量,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后假体情况及临床疗效,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时长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B组中出血量、累积引流量[(478.44±65.43)、(254.88±38.77)ml]少于A组[(557.73±75.44)、(297.44±42.19)ml], P<0.05。后3 d及出院后1个月, B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A组(P均<0.05);出院后6个月, 两组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THA远期临床效果相似, 但后入路切口THA后早期疼痛较轻、后引流量少。
刘军锋杜天乐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后入路髋关节置换术
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4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52例和常规组52例。常规组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行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相关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6个月,两组病人Harris评分均较前提高,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以减少患者出血量,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尹永涛
关键词: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关节功能
外侧切口与后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外侧切口与后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60例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实施外侧切口入路治疗方案纳入A组,将实施后外侧切口入路治疗方案纳入B组。观察两种手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手疗效(93.33%)与A组手疗效(90.0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手后,B组比A组患者VAS评分低且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中出血量及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后外侧切口较外侧切口入路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均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但后患者切口疼痛感觉更轻,中、后出血量更少。且应结合患者情况及者对手方法掌握程度进行选择。
程福寿张国东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外侧小切口后外侧小切口
后路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后路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6间淮阳县人民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方法分为后路切口组和外侧切口组,各43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情况,以及后临床指标。后3个月时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切口组的中失血量和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床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外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个月时2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达8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切口和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相当,但前者具有中失血量少、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以及后患者恢复快等优势。
王涛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
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9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前外组与后外组,各47例。后外组接受经后外侧入路微创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前外组接受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情况、后恢复情况、手前后疼痛程度(VRS、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前外组中出血量少于后外组,手后引流、下床活动及住院等时间均短于后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个月,前外组VRS、VAS评分均低于后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6个月,前外组Harris评分高于后外组,ADL评分低于后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能有效缩短手时间,减少中损伤,且能有效缩短后康复时间,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代振动袁宏伟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
关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微创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年
探讨对股骨颈骨折者采用微创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为微创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切口长度、中失血量以及手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并发症率为2.86%,对照组为14.29%,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14%,对照组为94.29%,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采用微创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手创伤并预防后并发症,同时可取得满意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刘兴国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

相关作者

顾超琼
作品数:57被引量:15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经皮肾镜取石术 心脏移植 手术室 手术配合 护理
许家丽
作品数:76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室 手术室护士 手术室护理 护理 快通道外科
尹东
作品数:315被引量:1,490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膝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韦梅英
作品数:26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家庭护理干预 术中配合及护理 家庭护理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
丘德赞
作品数:111被引量:307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 微创手术 腰椎滑脱症 小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