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12篇“ 封堵治疗“的相关文章
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单中心经验
2024年
目的评价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转归。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介入封堵治疗的783例PFO患者。在术前完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TTErr)、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经颅多普勒(c-TCD)检查,在术后1、3、6、12个月行TTE检查,必要时复查c-TCD。偏头痛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时记录患者头痛症状和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HIT-6)评分。结果783例PFO患者,年龄为(55.5±21.3)岁,其中男占30.0%(235/783)。720(92.0%,720/783)例封堵成功,其中608(77.7%,608/783)例用常规方法通过PFO,112(14.3%,112/783)例经由SWARTZ鞘通过卵圆孔。8(1.0%,8/783)例术中发生心脏穿孔,其中2例行急性心包穿刺引流,6例为少量心包积液未处理。术后3例咯血,其中1例咯血量较多,另2例少量咯血,均在2 d后好转。术后随访(33.8±3.6)个月,633(77.7%,633/783)例达到治愈标准,14(1.8%,14/783)例明显缓解,32(4.1%,32/78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9.9%(647/783)。其中18(4.1%,18/439)例偏头痛患者治疗无效,4(4.8%,4/83)例晕厥患者治疗无效,10(9.4%,10/106)例非特异性症状患者治疗无效。围手术期及最长5年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封堵器脱落、严重心律失常、股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其中48例半年后原有症状不缓解或部分缓解者复查cTTErr仍有右向左分流,追溯患者术前TTE或TEE,均提示患者卵圆孔周边边缘菲薄(剑突下双房切面卵圆孔周边不显影)或合并房间隔膨胀瘤。结论PFO患者行封堵治疗严重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术前规范评估最为重要,可提高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减少并发症;需要研发新型卵圆孔封堵器,以提高封堵效果。
宋勇战刘宝龙王萍周登明刘永胜
关键词:经导管封堵术反常栓塞
一种封堵治疗血管病变和恶性肿瘤的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封堵治疗血管病变和恶性肿瘤的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封堵治疗血管病变和恶性肿瘤的装置包括近端球囊导管、远端球囊导管以及治疗导管,近端球囊导管包括第一管体和近端球囊,近端球囊设置于第一管体的远端,...
王文渊刘兴华郑嘉庚唐文谢锦山唐杨
血管瘤封堵装置、血管瘤封堵治疗装置和血管瘤封堵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瘤封堵装置、血管瘤封堵治疗装置和血管瘤封堵系统;血管瘤封堵系统包括血管瘤封堵装置和导管;血管瘤封堵装置至少包括网状扩张结构,所述网状扩张结构具有平面螺旋状的展开状态和用于从血管内递送到血管瘤的压缩状态;...
郭爽常孟琪陈冰郭远益卢惠娜王亦群
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偏头痛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卵圆孔未闭伴有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索卵圆孔未闭伴有偏头痛的患者经介入封堵后头痛缓解程度的相关因素,筛选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偏头痛的预后影响因素,以期优化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法:本研...
肖亚宁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偏头痛介入封堵
同期三尖瓣成形与单纯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继发性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外科同期三尖瓣成形与单纯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0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ASD合并继发性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将患者分为成形组和非成形组。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结果257例患者中共32对成功匹配。成形组女24例、男8例,平均年龄(44.0±13.1)岁;非成形组女28例、男4例,平均年龄(44.5±11.6)岁。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三尖瓣反流面积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均<0.001),估测肺动脉压显著降低(P均<0.001)。与非成形组相比,成形组的三尖瓣反流面积减少更多(P=0.001)、估测肺动脉压降低更明显(P=0.002)。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三尖瓣反流面积与随访时三尖瓣反流面积呈正相关(β=0.045、0.259,P均<0.05),而同期三尖瓣成形与随访时三尖瓣反流面积呈负相关(β=–1.542,P=0.001)。结论同期三尖瓣成形可显著减少三尖瓣反流面积及降低肺动脉压,年龄大、术前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应积极行三尖瓣成形。
陈天钰刘晓冰余觉愍任秋实邱海龙温树生庄建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成形介入封堵
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纳入本院收治的216例室间隔缺损先心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介入组(116例)行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和手术组(100例)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与手术组相比,介入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输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69、11.677,P<0.05)。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28%和9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7,P>0.05)。介入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比手术组更短(t=19.278、13.148,P<0.05)。两组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8,P>0.05)。两组手术前后心室肌除极时间(QRS间期)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68,P<0.05)。介入组术后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手术组(t=10.078,P<0.05),但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手术组(t=14.343,P<0.05)。介入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00%,显著高于介入组(χ^(2)=8.392,P<0.05)。结论: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小儿VSD的疗效确切,术后严重并发症少,但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术中有必要合理控制封堵器与重要传导系统的安全距离。
刘慧敏陈梅闵卫红孟影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心律失常
艾司氯胺酮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封堵治疗先心病麻醉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封堵治疗先心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封堵治疗的100例先心病患儿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在麻醉中采用瑞芬太尼,观察组在麻醉中采用艾司氯胺酮。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1 d的血流动力学[收缩期速度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及血流量];术后1 d,记录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10 min,采用Malviya评分法及Ramsay评分法评估躁动及镇静程度,并记录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1 d的PSV、EDV、血流量水平分别为(50.17±5.08)cm/s、(9.52±1.16)cm/s、(38.23±7.36)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69±4.94)cm/s、(9.00±1.08)cm/s、(33.80±7.11)mL/min,RI水平为0.67±0.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8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分别为(13.37±2.34)min、(14.05±1.84)min、(16.56±1.87)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48±2.79)min、(17.78±2.43)min、(22.36±2.40)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Malviya评分为(1.50±0.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0.21)分,Ramsay镇静评分为(4.21±0.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3±0.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期间,观察组患儿的呛咳、恶心、呕吐的总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封堵治疗先心病麻醉中的效果明显,其能降低术后躁动,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
李砚任苏恩钟巍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麻醉效果
经皮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新发左心室假性室壁瘤1例
2024年
假性室壁瘤是一种罕见但可能致命的疾病,通常继发于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创伤和感染,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病率极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多以外科手术切除假性室壁瘤并修补基底来治疗,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本病例报道1例6个月10 d诊断为左心室假性室壁瘤,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患儿。患儿于7周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房间隔缺损修补、肺动脉瓣闭式扩张术。术后3个月体检发现左心室假性室壁瘤;术后4个月,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采用经股动脉路径成功经皮封堵假性室壁瘤。术后复查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患儿恢复良好。该病例证明了超声引导下经皮封堵治疗儿童新发左心室假性室壁瘤的有效性和低创伤性。
刘桂栋杜朝峻李红昕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蛋白胶精准封堵治疗被引量:1
2024年
观察生物蛋白胶封堵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AL)的效果。对术后2周内AL,先行禁食水、抗生素、生长抑素、全肠外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引流管通畅,待术后2周,行造影及CT评估,更换黎氏双套管(30号),若患者为2根引流,待稳定后留存1根双套管;对入院时已处于术后2周AL,直接行造影、CT评估后,更换黎氏双套管(30号)。待更换黎氏双套管1周后,逐渐将双套管换细,此后应用生物蛋白胶行封堵,连续观察3 d后,封堵口无液体渗出,行全腹部CT评估。结果显示,21例患者中20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5.2%,封堵的中位时间为术后40.0(25.0~51.0)d,成功患者均无吻合口狭窄、出血。结果表明,蛋白胶封堵治疗AL效果明显,封堵前行造影及CT检查,可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对窦道评估的影响,可有效评估窦道方向有无分叉及脓腔,可测量窦道长度。
孙孝文徐竟益朱志东王峰李元新
关键词:直肠肿瘤吻合口瘘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2)、对照组(n=32)。对照组实施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舒张功能[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峰值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最大运动E'峰峰值之比(E/E')、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峰值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峰值之比(E/A)]、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E/E'水平为(10.09±1.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1.37),E/A水平为(1.24±0.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为(1.69±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1个月的LVEDD、LVESD水平分别为(30.43±3.18)mm、(20.41±2.05)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90±3.20)mm、(23.23±2.50)mm,LVEF水平为(58.40±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03±2.91)%,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具有显著的疗效,改善舒张功能与心功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李安馨张松跃荣星夏天和吴蓉洲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舒张功能心功能

相关作者

程应樟
作品数:268被引量:206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室间隔缺损 射频消融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治疗
程晓曙
作品数:1,072被引量:1,831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 心肌营养素-1 射频消融 高血压患者 心房颤动
吴清华
作品数:585被引量:979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心肌营养素-1 射频消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高血压
李运德
作品数:80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封堵治疗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朱鲜阳
作品数:662被引量:1,542H指数:16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