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34篇“ 封堵术“的相关文章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1例
2025年
1例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自然出生,出生胎龄24+2周,出生体重670 g,生后呼吸困难,给予机械辅助通气。生后第5天经超声诊断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足疗程布洛芬关闭动脉导管失败。生后第31天接受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手体重810 g,中造影示动脉导管内径为2.3 mm,使用Amplatzer Piccolo封堵器。中造影显示封堵器位置适当、肺动脉无狭窄,超声证实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及主动脉无狭窄。手顺利,无后并发症,后11 d脱离呼吸机,后2个月顺利出院。
刘俊辉孙毅罗刚泮思林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封堵器血流动力学
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对患者心功能、肺动脉压力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采用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对患者肺动脉压力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治疗的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72例,对其均实施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三尖瓣反流情况、心脏结构形态以及肺动脉压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残余分流。与前相比,患者后1 d、1个月、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所升高(P<0.05)。后1个月、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大于前、后1 d(P<0.05)。与前相比,患者后1 d、1个月时的左心房内径有所减小,且小于后6个月(P<0.05)。与前相比,后1 d、1个月、6个月,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均有所降低,三尖瓣环径、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内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有所缩小(P<0.05)。后6个月随访显示,72例患者中,三尖瓣反流严重程度下降为轻度者58例(占80.56%),三尖瓣反流严重程度下降为中度者14例(占19.44%),无重度反流者。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占比低于前(P<0.05);患者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低于前(P<0.05)。结论:对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应用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三尖瓣反流情况,并且可使患者心功能及心脏结构得到有效强化。
柯辉王子朝李克红陈明政吕建华
关键词:三尖瓣反流房间隔缺损心功能肺动脉压力
卵圆孔未闭相关疾病及封堵研究进展
2025年
卵圆孔未闭(PFO)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异常性先天性心脏病,普通人群中约25%的人存在PFO。既往认为PFO是一种良性改变而对其缺乏关注,现大量研究已证实PFO与隐源性脑卒中、偏头痛、减压病、晕厥等存在关联,最新报告显示也可能与癫痫、心绞痛等有关,其相关疾病谱在不断增加。针对PFO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显示封堵效果较好且可降低某些疾病的复发风险,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尚不完全清楚。现对PFO相关疾病及封堵效果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杜康张育大陈玺全刘盼杨颖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中国经导管左心耳封堵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5版)
2025年
本共识聚焦经导管左心耳封堵(LAAC),鉴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增多及LAAC技进展与临床需求变化,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对此进行了更新。房颤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而攀升,房颤引发的脑卒中风险高,而LAAC则是有效预防途径。共识详细阐述LAAC的发展脉络,包括在房颤综合管理中的关键意义、我国的里程碑事件及丰富的循证依据。在团队构建上,明确了涵盖多科室专业人员的配置及精细分工。明确适应证为高脑卒中风险且特定评分达标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同时列出禁忌证。全面解析方法学,从影像评估[如(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心脏CT血管造影(CTA)作用及要点]、不同封堵器操作(塞式或盘式封堵器的选择、置入、评估及调整流程)到围期管理各环节均有涉及。梳理围期并发症,涵盖心包积液、脑卒中、封堵器脱落等,分析成因并给出处理策略。后抗栓治疗依阶段(强化、巩固及特殊患者情形)制订策略,同时详述随访计划(节点、方式、内容及结果判定)。式选择介绍“一站式”与简化式特点及适用场景,展望未来聚焦适用人群拓展、技完善、器械创新、联合治疗深化及用药策略优化,为LAAC临床实践与发展提供全方位、精准且具前瞻性的指引,有力推动其规范化、精准化及持续创新。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吴永健周达新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
极简式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的临床应用及短期随访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极简式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进行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的部分患者123例。研究按照手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封堵组(A组:53例)及极简式封堵组(B组:70例)。后至少随访6个月以评估新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两组的手成功率均为100%。B组的中透视时间下降50%以上(A组7 min,B组3 min,P<0.001)。后半年随访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7例阳性,其中2例大量分流,复查合并肺动静脉瘘。后1例再次发生卒中,患者总体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等症状明显缓解,总体VAS评分较前明显下降。结论:极简式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是一种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手方式,值得进一步随访及推广。同时,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是预防患者再次卒中,缓解偏头疼、短暂性脑缺血等症状的有效治疗方式。
胡秋明吴凯胜张文博陈宗皓韩杰贡鸣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卒中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封堵联合阿司匹林在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5年
通过分组对比分析,评估卵圆孔未闭封堵联合阿司匹林对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44例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卵圆孔未闭封堵+阿司匹林,72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72例)。比较两组的头痛缓解情况、脑血流动力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头痛发作频率、VAS评分、HIT-6评分、MCA、BA均小于对照组,且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更高(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联合组的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卵圆孔未闭手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案,能明显减轻偏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并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能降低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Hcy水平。
覃海东
关键词:阿司匹林卵圆孔未闭偏头痛
左心耳封堵对降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作用评价
2025年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LAAC)对降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卒中风险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黔南州人民医院治疗的40例老年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LAAC,后45 d复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封堵器周围是否存在残余分流及封堵器表面有无血栓形成,是否发生血栓栓塞、出血及死亡等不良事件。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后45 d复查TEE显示有3例患者出现残余分流,分流量分别为2 mm、1 mm、1 mm,后3个月复查残余分流消失,且封堵器表面无血栓形成,封堵器位置正常;随访12个月,出现关键部位或重要器官出血1例,无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心血管死亡发生。结论:LAAC对老年NVAF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且安全性高,出血率较低。
杨钦宇陈荣兴刘军张贵荣张贵荣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老年脑卒中
慢性肾脏病对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疗效影响的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行左心耳封堵符合纳排标准的心房颤动患者共119例,其中CKD组34例,非CKD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前实验室及超声指标、围期并发症情况,随访后器械相关血栓、左心耳残余分流、心包积液及血栓塞、出血及全因死亡发生情况。结果与未合并CKD患者相比,CKD组患者年龄、饮酒比例、吸烟比例、心力衰竭及冠心病比例、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均较非CKD组患者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CKD组患者仅1例患者因左心耳畸形未能成功置入封堵器,其置入成功率97.1%,非CKD组置入成功率100%,两组患者围期发生心包积液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进行6个月随访,器械相关血栓、左心耳残余分流、心包积液情况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进行17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后血栓栓塞、出血及全因死亡发生情况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并CKD的心房颤动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且有更高的卒中及出血风险,但在接受左心耳封堵时,置入成功率仍高,与非CKD患者相比,患有CKD并不会增加后患者血栓栓塞、出血及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有较高的安全性。
肖红谌晶晶李伟李益兰王安宁
关键词: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疗效影响
经外周或左房肝素给药途径对左心耳封堵中ACT监测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中不同普通肝素给药途径对活化凝血时间(ACT)及血栓形成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房颤行左心耳封堵患者。根据普通肝素的给药途径,患者被分为外周给药组(n=45)与左房给药组(n=51),各组肝素按照100IU/kg一次性给予,比较各组首剂肝素给药后20、40、60min ACT值及围手期血栓形成、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①两组人群在年龄及性别构成,白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前抗凝药使用等基线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②外周或左房给肝素,对给药后20、40、60min ACT测量值无显著影响(P均>0.05);但左房给药组首剂ACT达标率显著高于外周给药组(52.9%比31.1%,P=0.031);③与外周给药组(8.9%)相比,左房给药组(2.0%)有减少围手期相关血栓形成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287);两组在围手期出血并发症亦无显著差异(P=1.000)。结论:左房内肝素给药能够提高首剂ACT的达标率(>250s)及减少手过程中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趋势。
张彩蓝张欣
关键词:心房颤动肝素
左心耳封堵病例集 2024
本书汇集了2024年全国左心耳封堵比赛中的获奖病例,每个病例在简要介绍病史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展现了前检查、手风险评估、手过程、后治疗方案和随访的完整过程,着重体现了封堵过程中的策略制订和难点处理思路,并通过...
周达新编

相关作者

朱鲜阳
作品数:672被引量:1,563H指数:16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王琦光
作品数:286被引量:457H指数:10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张玉顺
作品数:366被引量:1,995H指数:2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卵圆孔未闭 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郭盛兰
作品数:259被引量:557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胸超声心动图
宋治远
作品数:494被引量:1,367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窦房结 窦房结细胞 介入治疗 乳鼠 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