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9篇“ 导管扩张术“的相关文章
- 腺苷注射液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评价腺苷注射液在药物涂层球囊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行药物涂层球囊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术后依据常规治疗;二组为观察组,术后立即给予患者腺苷注射液持续泵入3 h。所有患者行冠脉SYNTAXⅡ评分,记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前及术后6、12、18、24 h时CK-MB、NT-proBNP、hs-CRP情况、术前及术后7 d应用心脏专用机行静息+瑞加诺生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显像(D-SPECT),观察静息+负荷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数值以及术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入院合并用药情况、冠脉SYNTAXⅡ评分及PTCA治疗情况、平均靶血管狭窄程度、平均球囊直径及长度、PTCA术前的CK-MB、NT-proBNP、hs-CRP、术前静息+负荷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6、12、18、24 h时CK-MB、NT-proBNP、hs-CRP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的静息+负荷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后的患者中应用腺苷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术后24 h CK-MB、NT-proBNP、hs-CRP值以及术后7 d的静息+负荷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未增加明显不良反应。
- 李柳郑庆厚王宇王乐陈勤聪王硕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观察与护理分析
- 2023年
-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将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1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导管扩张术患者,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得分、满意度、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不良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导管扩张术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 田晶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导管扩张术
- 双镜联合耐高压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临床效果
- 2023年
- 目的:探讨双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肝胆管探查)联合耐高压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分别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肝胆管探查、耐高压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禁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残石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胆总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转肽酶(GG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肝胆管探查双镜、耐高压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狭窄,可有效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清除结石,提升胆总管通畅度,改善肝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 丁明
- 关键词:肝胆管狭窄球囊导管扩张
- 冷热交替球囊导管扩张术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冷热交替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吞咽功能训练、摄食训练),试验组采用冷热交替球囊导管进行经口扩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温球囊导管进行经口扩张治疗,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视频吞咽造影(VFSS)评分、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扩张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SSA评分、VFSS评分、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扩张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球囊导管扩张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导致的吞咽障碍,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与常温球囊扩张治疗相比,冷热交替球囊扩张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和治疗次数。
- 余秀芳付高勇江铸吕鑫
- 关键词:环咽肌失弛缓症脑卒中球囊扩张术吞咽障碍
-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评价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术中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行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患者210名,随机分为3组,一组为对照组,术中依据手术常规行药物球囊扩张术;二组为半分钟预适应组,在药物球囊扩张前,间隔3 min 2次应用非顺应性球囊扩张狭窄部位30 s;三组为1 min适应组,在药物球囊扩张前,间隔3 min 2次应用非顺应性球囊扩张狭窄部位60 s。所有患者行冠脉SYNTAX II评分,记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术前及术后24 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数值,记录术中发生心绞痛、快速型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情况,并随访所有患者术后180 d内发生MACE事件(包括包括心脏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原因再次入院、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及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1)3组患者PTCA术前CK、CK-MB、cTnI,以及术中发生心绞痛、快速型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min适应组患者在PTCA术后24 h的CK、CK-MB、cTnI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半分钟预适应组(P<0.05);(2)1 min适应组患者在PTCA术后180 d内MACE事件发生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及半分钟预适应组(P<0.05)。结论(1)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术中应用可减少心肌坏死;(2)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术中应用可改善PTCA术预后及临床症状。
- 王硕孙爱张慧杰尤杨魏立业李柳
-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探讨球囊导管扩张术在儿科呼吸介入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扩张术在儿科呼吸介入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我科接受过球囊导管扩张术的病例资料。共12例,男8例,女4例,男女比为2∶1,年龄25 d至10岁,中位数为1.2岁。结果10例为瘢痕性狭窄病例,其中8例为声门下瘢痕性狭窄,另2例为支气管结核并发瘢痕性狭窄。治疗:9例用钬激光松解瘢痕、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段、钳夹瘢痕及坏死组织、冻融肉芽组织等综合介入治疗,仅1例用单纯球囊导管扩张治疗。10例病例中部分缓解1例,占比10%,完全缓解8例,占比80%,1例尚在随访中;2例为支气管异物病例,应用球囊导管扩张后成功取出异物,治愈率100%。结论球囊导管扩张术作为呼吸介入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瘢痕性狭窄的病变有独特的优势,治疗效果好。在支气管异物取出的应用中,作为补充手段选择,能快速、完整地将异物取出。
- 宾松涛李明谭力王继郝芮孙宇星
- 关键词:球囊导管扩张术瘢痕性狭窄支气管镜儿童
- 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 儿童慢性鼻窦炎(pediatr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PCRS)在儿童群体中是一种常见疾病,每年其门诊患者就诊人数超过急性鼻窦炎患者人数,与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持平。与成人慢性鼻窦炎患者相比,其...
- 罗恒
-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儿童患者临床疗效
- 气囊导管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气囊导管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第306医院收治的采用气囊导管扩张术治疗的包茎患儿2 468例,分析患儿一般情况、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儿中<2岁者254例(10.3%)、2~<4岁者376例(15.2%)、4~<7岁者898例(36.4%)、7~<11岁者585例(23.7%)、11~<15岁者355例(14.4%)。将所有患儿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针孔样包茎507例(20.5%)、包茎合并粘连1 038例(42.1%)、包茎合并瘢痕挛缩228例(9.2%)、包茎合并龟头炎305例(12.4%)、包茎合并包皮过长390例(15.8%)。所有患儿中1次扩张成功者2 456例(99.5%),2次或2次以上扩张成功者12例(0.5%)。2 456例患儿在治疗后1~2周内达到治愈标准,治愈率为99.5%。所有患儿随访1~3年,无包皮过长、小阴茎等发生。结论气囊导管扩张术治疗各种类型小儿包茎均简单有效。
- 安冰郑成中倪容华陈旭琳刘博王军
- 关键词:包茎气囊导管扩张术
- 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失败原因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扩张术(BCD)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分析导致BCD失败的可能因素以及解决措施。方法:对2014-09-2016-12期间行单纯鼻窦BCD、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辅助BCD以及完全变更为FESS的32例患者(46个鼻窦)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3及6个月,对术中技术操作难点、疗效进行回顾,评估BCD治疗CRS的技术适应性以及局限性。结果:拟行BCD的32例(46个窦口)患者,包括19个上颌窦、22个额窦、5个蝶窦,单纯BCD以及FESS辅助BCD共成功扩张13个上颌窦、19个额窦、4个蝶窦。13个上颌窦中单纯行BCD者有9个,其他4个辅助钩突部分切除或鼻腔息肉切除等术式;22个额窦中19个BCD成功扩张,3个额窦因引流通道曲折,额窦BCD失败后行FESS开放额窦;5个蝶窦中BCD成功扩张4个,1个因蝶筛隐窝息肉,蝶窦内分隔气房致扩张失败。术后随访1、3、6个月,结果显示患者生活质量(SNOT-20)评分中症状明显缓解,鼻腔黏膜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无明显瘢痕形成,扩张窦口持续开放,无明显狭窄,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BCD治疗CRS安全有效,但BCD依然有其技术局限性。术前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全面的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以提高BCD的成功率。
- 李明仙张永春张维天叶海波李大伟苏开明
-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球囊导管扩张术可行性成功率失败率
- 腹腔镜下逐级导管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总管远端梗阻146例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经腹顺行引导法逐级扩张导管乳头扩张术(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998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游离胆囊至胆总管汇合部,经胆囊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开,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或液电碎石术。经切口插入斑马导丝进入肠腔,引导逐级扩张导管顺行扩张乳头。结石取净后,行一期缝合术,切除胆囊。结果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146例。胆管镜取石、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并行一期缝合术74.6%(109/146),胆管镜取石、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和推挤胆总管下端及乳头部结石入肠腔并行一期缝合术8.2%(12/146),因胆总管残石于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3.4%(5/146),因胆总管末端狭窄未解除而于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6.2%(9/146),因胆总管末端狭窄未解除而中转为腹腔镜下内镜乳头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术5.5%(8/146),因腹腔镜下取石失败而中转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2.1%(3/146)。一期缝合术后无残留结石,胆汁漏9例(6.2%),轻症胰腺炎3例(2.1%)。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再手术和死亡病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2%(12/146)。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 陈安平曾乾桃周华波高原李华林索运生刘安刘进衡张胜龙
- 关键词:腹腔镜胆管镜扩张术胆管梗阻
相关作者
- 陈安平

- 作品数:264被引量:1,308H指数:23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胆结石 胆总管探查术 胆总管结石
- 钟伟兴

- 作品数:24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介入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 介入放射学
- 朱铭

- 作品数:345被引量:1,306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儿童 胎儿 先天性心脏病 影像学诊断
- 范国平

- 作品数:33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CT 介入治疗 CT诊断 磁共振成像
- 刘安

- 作品数:170被引量:777H指数:18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胆结石 胆管镜 胆总管探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