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篇“ 导尿技术“的相关文章
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定时穴位按摩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排尿及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定时穴位按摩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排尿及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导尿护理及凯格尔锻炼干预,观察组术后给予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定时穴位按摩。比较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排尿情况、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膀胱顺应性(BC)、最大膀胱逼尿肌收缩压(Pdet-max)、最大尿流率(Qmax)值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量表(PFDI-20)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定时穴位按摩能够帮助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膀胱恢复尿动力,改善其排尿情况,预防其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促进其盆底功能恢复。
王丹红
关键词:穴位按摩子宫肌瘤排尿功能泌尿系统并发症
间歇性导尿技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技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post-stroke neurogenic bladder,PSNB)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00例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PSN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5例,2组患者均接受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技术(urinary catheter insertion,UCI)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间歇性导尿技术(clean intermittent self-catheterization,CISC)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最大膀胱容量(maximum cystometric capacity,MBC)、最大尿流速率(the maximum flow rate,Qmax)、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膀胱平衡功能良好率和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RUV、MBC、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UV低于对照组,MBC、Qmax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平衡膀胱良好率51.11%,高于对照组的9.09%(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尿潴留、尿液反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ISC技术在治疗PSNB患者时可有效恢复膀胱功能,保障膀胱平衡,避免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刘小菁欧阳青吴建芬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
不同导尿技术对女性脊髓源性肌痉挛患者导尿效果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导尿技术对女性脊髓源性肌痉挛患者导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脊髓源性肌痉挛女性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保留导尿管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技术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导尿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依从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尿道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次导尿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尿时不适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技术能减轻导尿带给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导尿效果,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
刘春艳
关键词:导尿
间歇导尿技术联合膀胱功能锻炼在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技术联合膀胱功能锻炼在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应用效果,观察其对膀胱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合并NB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在排尿前半小时进行膀胱功能锻炼,其中观察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对照组采用留置导尿。对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残余尿量明显减少,膀胱压力明显恢复,膀胱容量显著增加,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膀胱压力和膀胱容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膀胱功能重建时间也明显少于留置导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间歇性导尿技术联合膀胱功能锻炼可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及压力,减少残尿量,具有泌尿系感染率低、膀胱功能重建时间短的优点。
刘莹都模勤黄升云朱姗姗陈涵睿乙周怡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功能锻炼
清洁间接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作用分析
2021年
观察并探讨清洁间接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41例,在入院之后分别给予常规留置导尿法及清洁间接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治疗,在患者治疗后对其1周、3周的残余尿量与自主排尿量进行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石、肾积水以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1周、3周的残余尿量与自主排尿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清洁间接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患者膀胱机能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王艳飞尹小菊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
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的研究
2021年
研究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医学研究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勘验对象,依照收治时间不同,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护理,临床就二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达标率91.6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达标率66.67%(40/60),此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护理中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具有更为可靠的达标率对比结果,比之一般护理,具有更佳的效果,值得在该类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大力推广实施。
商中林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护理
间歇导尿技术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在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
2020年
分析间歇导尿技术与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应用于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20年2月66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间歇性导尿与膀胱功能训练。评估患者的膀胱功能、自主排尿率、感染发生率、结石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膀胱最大排尿量远远少于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大幅超过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7、6.048,P=0.000)。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自主排尿率明显更低,感染与结石发生率则明显更高,差异显著(x2=37.845、27.469、15.516,P=0.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78.79%,而观察组患者高达96.97%,两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516,P=0.000)。结论:间歇导尿技术与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应用于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其临床效果确切,在改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自主排尿能力的同时,还能减少感染与结石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赵俊颖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功能训练
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5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疗程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1周、3周时膀胱尿液指标,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1周时,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301.27±17.89)ml,自主排尿量:(339.93±26.19)m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3周时,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112.93±13.38)ml,自主排尿量:(442.19±42.76)m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膀胱机能,并且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因此,该方法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龙丹丹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性导尿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早期拔除尿管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间歇性导尿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早期拔除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治ⅠA1~ⅡA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手术后7 d拔出导尿管后测量膀胱残余尿,当残余尿>100 mL时,试验组采用间歇性导尿技术,对照组按照宫颈癌护理常规给予重新留置尿管;比较两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住院期间舒适度评价、下床活动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再次留置导尿的发生率、住院天数.结果:试验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住院期间舒适度评定、住院期间每日下床活动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次留置导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早期拔除尿管采用间歇性导尿技术可以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降低泌尿系统发生感染的概率,方便患者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姜晨乔成平庞艳
关键词:间歇性导尿宫颈癌膀胱功能恢复
无接触式导尿技术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无接触式导尿技术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和对照组(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各50例,观察组采用无接触式导尿技术进行间歇式导尿,对照组采用无菌导尿技术,比较两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护理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步骤错误率。结果两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方法操作时间、操作步骤错误率显著短于和低于对照组(P <0.05,P <0. 01)。结论无接触式导尿技术简单方便、安全高效,更有利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膀胱管理。
孙薇周红俊李晓颖刘根林卫波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间歇性导尿无菌导尿术

相关作者

张弼
作品数:22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兽医实验诊断所
研究主题:病例 人兽共患病 公猫 鸡球虫病 泌尿道
金银姬
作品数:14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兽医实验诊断所
研究主题:病例 尿结石 临床诊治 病例报告 公猫
陈宁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2医院
研究主题:以病人为中心 常见问题及处理 气囊导尿管 手术室 手术前准备
严丽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十九冶医院
研究主题:骨科患者 留置尿管患者 排尿异常 尿路感染 尿道口护理
刘丽
作品数:30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德阳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感染科 肺结核 骨科 肺结核患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