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7篇“ 对流性暴雨“的相关文章
- 黑龙江一次暖区极端对流性暴雨成因分析
- 2024年
-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对黑龙江省一次低涡暖区中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和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由低涡前暖区中触发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在低槽加强为低涡的过程中,高低空风速加大,垂直风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显著增大,超低空急流的建立使得不稳定区暖湿条件维持,中层弱冷平流,低层强暖平流,有利于对流区位势不稳定层结的重建与维持;对流在中低层辐合线上触发,进入暖湿高能区维持,主要强降水系统为弓形回波与强降水超级单体,弓形回波形成的冷池与低层偏南气流的辐合有利于风暴维持并触发新的对流,延长风暴的生命史,对流单体并入弓形回波后降水效率翻倍。
- 谢玉静周奕含张惠君吴岩张礼宝
- 关键词:暴雨弓形回波
- 一次由边界层冷空气引发的豫南对流性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FY-4A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6月14日傍晚到夜间豫南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时,850 hPa以上为西南到偏西气流,边界层内冷空气侵入豫南,风场形成了气旋性切变和辐合,过程中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较好,动力强迫主要位于边界层。本次降水可分为两个阶段:14日18∶00—15日00∶00时为对流的触发与演变阶段,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南压到豫南触发了准线状对流,之后辐合线断裂,位于驻马店的东段辐合线进一步南压,对流随之南压减弱,而南阳盆地内风场形成了中尺度气旋性旋转和辐合,对流在此维持;15日00∶00—06∶00为对流的再次增强与维持阶段,随着近地面冷空气再次增强,南阳中部到驻马店西部一带的对流增强并稳定少动。南阳站附近形成了中尺度气旋式辐合中心并长时间维持,利于此处对流不断生成并东移,驻马店西部山地的喇叭口地形对风场的辐合抬升作用也促进了对流的维持。
- 王璐璐贾浩松刘静
- 关键词:对流性暴雨地形作用
- 一次高压坝背景下秋季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 2023年
- 为进一步认识副热带高压控制条件下秋季对流性暴雨的发生发展机制,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NCEP 1˚ × 1˚逐6 h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水汽、热力、动力诊断入手,对2021年9月6日傍晚到夜间贵州东部大范围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此次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是在副高西伸北抬形成高压坝的背景下,中高纬冷涡低槽与高原东移的短波槽在四川东部同位相合并加强东移,引导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南下,冷空气从贵州西北部和湖南西部入侵,在贵州东部地区形成两个冷池,冷池出流与前部的暖湿空气强烈交汇,触发对流性暴雨。2) 过程环境风较弱,水汽辐合主要集中850 hPa及以下,暴雨发生前弱偏南风从南海输送水汽,暴雨发生期间,水汽主要来源于本地,暴雨发生在850 hPa准南北向切变线附近的强水汽辐合区。3) 贵州东部850 hPa及以下为准南北向假相当位温高能舌控制,中层700~600 hPa有低能舌侵入,大气暖湿极不稳定,暴雨落区分布在准南北向等值线密集的能量锋区偏向高能区一侧。4) 锋生加强和涡度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的动力配置,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函数正值区与850 hPa切变线移动和分布一致,暴雨发生在锋生函数正值中心值达最大、锋生最强之后,强降雨随着锋生函数值减小而减弱,暴雨落区分布在准南北向锋生函数正值中心前沿等值线密集区。
- 白慧毛倩杨滨璐宋光勇潘虹旭欧阳大亮
- 关键词:秋季对流性暴雨切变线冷锋
- 一次秋季对流性暴雨的双偏振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该文利用黔东南榕江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21年9月6日傍晚到夜间贵州东部地区出现的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论如下:(1)此次天气过程是在副高西伸北抬形成高压坝的背景条件下,中高纬冷涡低槽与高原东移的短波槽在四川东部同位相合并加强东移,引导冷空气从西北路径和东北路径两面夹击影响贵州东部地区,配合长时间稳定维持的南北向低空切变线,共同触发不稳定能量强烈释放,产生对流性暴雨天气。(2)带状对流回波东段东移至铜仁、黔东南州境内后逐渐转为片状积层混合降水回波,并长时间稳定维持少动。暴雨发生期间,回波具有明显的低质心高效率的热带暖云降水回波特征;VIL值在10~30 kg·m^(-2)之间,局地出现明显的跃增现象;低仰角径向速度图上长时间维持明显的风场辐合。(3)此次过程雷达偏振参量具有产生强降水的特征,最大Z H在40~60 dBz之间,Z DR在0.2~5 dB之间,K DP范围为0.5~7.0°·km^(-1),CC在0.9~0.98之间,最大时≥0.98。
- 毛倩宋光勇董文韬丁泳尹白慧
- 关键词:对流性暴雨回波特征
- 2019年7月底甘南州一次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7月底甘南州一次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此次暴雨天气发生之前,中纬度欧亚大陆大气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型。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包括500 hPa高空槽、副高、低空急流以及地面冷锋。(2)降水期间,700 hPa甘南州相对湿度均达到80%以上,低空大气的饱和程度较高,700 hPa及以上高空水汽辐合显著,水汽输送条件好,为对流性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带来了丰沛的水汽条件。(3)对流性暴雨天气前,甘南州高空大气中已积聚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午后,甘南州温度大幅增加,产生了强降水天气,意味着此次暴雨天气具备有利的不稳定能量条件。
- 芦笑玉
- 关键词:暴雨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
- 贵州西部极端对流性暴雨预报失败案例剖析被引量:3
- 2022年
- 2020年6月1—2日,贵州西部发生了1次局地性的对流性暴雨过程,预报员和各数值模式对此次过程的预报量级显著偏小,对暴雨范围的低估,造成了特大暴雨、大暴雨的漏报。该文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卫星资料及业务中常用的数值预报产品等对此次暴雨漏报案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在弱天气尺度强迫背景下,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未能准确判断对流的触发条件,未分析出露点锋、偏西风和偏南风的辐合、冷池和地面辐合线等的存在及其对强降水的影响,加之难以在短时间内对风场的发展演变进行精细分析,导致此次暴雨过程漏报;对于发生在暖湿气团中的对流性降水的预报,需考虑高温高湿环境下露点锋、辐合区、冷池、地面辐合线的相互作用触发对流并使其组织化发展,从而导致局地性、对流性强降水的产生;基于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和雷达资料等的短时临近预报可以帮助捕捉中小尺度系统,从而提高对此类暴雨的预报准确率。
- 吴古会彭芳张艳梅
- 关键词:对流性暴雨漏报可预报性
- 重庆市中部一次对流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 2022年
- 暴雨是多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对暴雨中尺度系统及结构、对流发展的局地物理条件及其变化过程的认识和把握,直接影响对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再分析资料、闪电资料、多普勒雷达和再分析资料等多源气象资料,对2018年8月22日重庆市中部大暴雨天气的中尺度结构特征及维持机制开展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天气由持续的对流性强降雨形成,主要受西风槽、中低层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及冷锋等影响,冷暖气流在重庆市交汇,诱发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缓慢移动或源地维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导致重庆市中部地区出现大暴雨。22日夜间偏东回流带来的冷空气与四川盆地北部南下的东北风在重庆市中部地区相遇形成锋区,锋区西侧形成持续的锋生及辐合上升运动,使降雨在夜间又一次加强。此次暴雨发生在持续的深厚湿层及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条件下,较高的K指数、一定的CAPE及负值SI指数有利于大暴雨过程中对流系统的发生和维持。
- 杜爱军邓承之李佳雯翟丹华
- 关键词: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
- 河南省一次副高边缘对流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被引量:9
- 2020年
- 利用多元观测和探测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诊断2019年8月1日河南省一次分散性对流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与西风槽携带的冷空气在河南上空交汇,高空急流的强大动力作用等,是本次暴雨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过程发生前700、850 hPa系统呈前倾结构,郑州站CAPE值达1717.8 J·kg^-1,850 hPa与500 hPa温差大于27℃、850 hPa比湿大于14 g·kg^-1;(3)700 hPa低涡和切变线、850 hPa切变线及地面弱冷空气是触发对流的中α尺度系统;出流边界、地面辐合线及中β尺度低压是触发对流的中β尺度系统;(4)当出流边界远离雷暴母体并移速较快时不易触发对流,但若与另一出流边界或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低压等相结合时,则易触发新的对流;(5)后向传播的新生单体在引导气流作用下不断向下游移动,易产生列车效应,利于暴雨发生;(6)基于诊断分析结果归纳出此次对流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
- 贺哲王君栗晗王君崔丽曼
- 关键词:对流性暴雨列车效应
- 2017年7月19日~20日通辽市局部对流性暴雨过程分析及短临预报思路
- 2019年
- 2017年7月19日20时~20日20时期间,通辽市受地面倒槽顶部及低空切变线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共有140个自动站出现了分布不均的混合性降水。其中开鲁、科区、后旗三地24h降水超过50mm,分别为开鲁56.4mm、科区51.9mm以及后旗79.4mm,已经达到了24h暴雨指标;同时后旗和未达到24h暴雨指标的奈曼还出现了最大小时雨强20mm以上的短时强降水,分别为后旗34.1mm/h、奈曼32.9mm/h,远远超过了20mm/6h的短时暴雨指标。
- 马殿博
- 关键词:对流性暴雨短临预报
- 京津冀一次对流性暴雨的成因和可预报性分析
- 2019年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ERA Interim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等资料,针对2016年8月12日影响京津冀的一次对流性暴雨进行了成因分析.仅供参考.
- 闫雪瑾
- 关键词:暴雨触发机制冷锋阵风锋
相关作者
- 史茜

- 作品数:30被引量:110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暴雨过程 海风 数值模拟 中尺度分析 气候特征
- 陈云辉

- 作品数:25被引量:274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西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暴雨 中尺度系统 水汽 水汽输送 强对流
- 尹洁

- 作品数:56被引量:474H指数:16
- 供职机构:江西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重要天气过程 暴雨 暴雨过程 碧利斯 海温
- 朱官忠

- 作品数:30被引量:154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冷涡 热带气旋 江淮气旋 特大暴雨 环流形势
- 蔡尔诚

- 作品数:47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研究主题:夏季 波状低云 降水预测 副热带高压 大气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