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0篇“ 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相关文章
着力部位EH清除术与单侧颞额部血肿清除术联合DC对重型对冲脑损伤患者心肌酶谱及预后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EH)清除术与单侧颞额部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重型对冲脑损伤(CCB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肌酶谱、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2023年4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重型CCB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着力部位EH清除术联合DC的36例为研究组,行单侧颞额部血肿清除术联合DC的3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预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内压、对侧血肿厚度、中线移位幅度、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术后7 d,研究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的对侧血肿厚度、中线移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术后7 d,两组的AST、LDH、α-HBDH水平均比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着力部位EH清除术联合DC治疗重型CCBI,可获得良好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昏迷程度,降低内压,减轻心肌损伤
黄威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心肌酶谱
术中控制减压术对单侧开手术对冲脑损伤患者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控制减压技术对单侧开手术对冲脑损伤(CC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侧开手术治疗的CCB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减压技术,观察组行控制减压技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围术期氧代谢指标、内压、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3/9(MMP-3/9)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术后1个月的预后。结果:观察组术中膨出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术后5d,观察组CERO_(2)、CaO_(2)、CjvO_(2),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内压、MMP-3、MMP-9,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远隔部位再次手术、术后梗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观察组预后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其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CBI患者单侧开手术中采用控制减压技术,能有效稳定代谢,降低内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预后。
王阔武树超魏志玄谢宗新王博
关键词:颅脑损伤对冲伤
改良大骨瓣开减压术治疗重症对冲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比较改良大骨瓣开减压术与传统标准大骨瓣开减压术治疗重症对冲脑损伤(STB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漳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5例STBI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实施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两组,其中对照组(n=41)接受标准大骨瓣开减压术治疗,改良组(n=44)接受改良大骨瓣开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术后中线移位、血肿厚度及不同时间内的内压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术后中线移位、血肿厚度及术后1 d、3 d、5 d的内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BI患者选择改良大骨瓣开减压术可以更好地降低术后中线移位、血肿厚度及不同时间内的内压水平,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杨燕煌陈文彬游清龙
关键词:改良手术
单侧开手术中采取控制减压技术对对冲脑损伤患者灌注压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单侧开手术中采取控制减压技术对对冲脑损伤患者灌注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4月于医院接受单侧开手术治疗的100例对冲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减压技术,研究组术中采用控制减压技术。比较两组术中膨出发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内压、灌注压、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膨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NIHSS评分、内压均显著降低,灌注压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内压更低,灌注压更高(P<0.05);术后3个月两组WHOQOL-BREF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开手术中采取控制减压技术可有效促进对冲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术中膨出的发生,调节内压和灌注压,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术后恢复,促进生活质量提升,改善预后。
陈邱明吴贤群林立陈志凌袁邦清
关键词:对冲性颅脑损伤脑灌注压
额颞对冲脑损伤患者应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硬膜减张缝合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额颞对冲脑损伤患者应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硬膜减张缝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诊治的106例额颞对冲脑损伤需行开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扩大翼点组(n=53)与常规组(n=53),予常规组患者行翼点入路常规骨瓣硬膜减张缝合术治疗,扩大翼点组患者采取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硬膜减张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损伤情况[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于术后3d内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翼点组患者的住院时长小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扩大翼点组患者预后死亡人数、植物生存人数均少于常规组,扩大翼点组重度或轻度残疾和恢复良好人数均多于常规组(P<0.05)。术后3d内,扩大翼点组梗死、水肿和硬膜下积液均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扩大翼点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额颞对冲脑损伤患者应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硬膜减张缝合术,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且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杨凡姜勇吴声连
关键词:扩大翼点入路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手术治疗重型对冲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手术治疗重型对冲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重型对冲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行双侧去骨瓣减压开手术作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不同时间内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观察组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手术治疗重型对冲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内压及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郑岩
关键词:临床疗效
控制减压技术对对冲脑损伤单侧开手术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控制减压技术对对冲脑损伤单侧开手术患者并发症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贵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接受单侧开手术治疗的对冲脑损伤患者,根据术中减压技术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49)及B组(n=49)。B组采用常规减压技术,A组采用控制减压技术。对比两组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NCSE)评分及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 d,两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A组均高于B组(P<0.05)。术后A组NCSE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B组(P<0.05)。A组预后良好率为55.10%,高于B组的34.69%(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低于B组的26.53%(P<0.05)。结论:控制减压技术可显著改善对冲脑损伤单侧开手术患者意识状态,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改善预后,整体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何黄黄敏秋吴淼经陈真
关键词:对冲性颅脑损伤
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EH)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重型对冲脑损伤(CCBI)患者的效果及对miRNA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鲁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CCBI患者,根据就诊序号采用电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5)和常规组(n=45)。常规组接受单侧颞额部血肿清除术联合DC治疗,研究组接受着力部位EH清除术联合DC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术前及术后1、3、7、10d内压水平、中线移位幅度、对侧血肿厚度(HT)、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对比术前及术后3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对比术前及术后7、14d血清miR-93、miR-199、miR-499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P<0.05);两组术后1、3、7、10d内压水平较治疗前低(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对侧HT及中线移位幅度较常规组优(P<0.05);术后1、3、7、10d两组GCS评分较治疗前高,研究组较常规组高(P<0.05);两组术后3d血清SOD、GSH-Px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血清MDA水平均较术前降低,研究组血清SOD、GSH-Px水平较常规组高,血清MDA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7、14d两组血清miR-93、miR-199、miR-499水平较术前低,研究组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着力部位EH清除术联合DC治疗CCBI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意识状态,调节内压水平,降低中线移位幅度及对侧HT,缓解氧化应激状态,优化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翟广超付卯宏王延斌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控制减压技术对重型对冲脑损伤单侧开术治疗患者氧代谢及脊液MMP-3、MMP-9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究控制减压技术对重型对冲脑损伤单侧开术治疗患者氧代谢及脊液MMP-3、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5月~2020年5月110例重型对冲脑损伤行单侧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减压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57)和对照组(n=53),对照组采用常规减压技术,研究组则应用控制减压技术,分析两组术前、术后5天时氧代谢指标[氧摄取率(CERO_(2))、颈内动脉血氧含量(CaO_(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_(2))、]、内压、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梗死、溢出、发热、迟发血肿、持续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 d,研究组CERO_(2)、CaO_(2)和CjvO_(2)均高于同时刻对照组(P<0.05),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MMP-3、MMP-9浓度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MMP-3及MMP-9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对冲脑损伤患者行单侧开术后采用控制减压技术能快速稳定氧代谢及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指标,改善缺氧,降低内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曹达彬吴乔士柯于勇刘军
关键词:脑氧代谢基质金属蛋白酶
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分析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脑损伤(CCB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CCBI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患者接受额颞部开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匹配47例患者接受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作为研究组,统计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中线移位幅度、对侧血肿厚度状况以及术前、术后1 d、3 d、7 d内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77%高于对照组40%(P<0.05);2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GC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1 d、3 d、7 d研究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侧血肿厚度、中线移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2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内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术后1 d、3 d、7 d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少于对照组32%(P<0.05)。结论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CCBI效果确切,能改善内压、昏迷状况、中线移位状况、对侧血肿厚度,且安全高。
刘玲谢宗新
关键词:颅脑损伤

相关作者

孟祥富
作品数:3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额颞 扩大翼点入路 对冲性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
罗显华
作品数:16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出血 临床疗效分析 早期脑损伤
赵霆
作品数:13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铜陵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脑疝 穴位电针刺激
刘天庆
作品数:15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龙岩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疗效 开颅 手术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江志群
作品数:40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帕金森病 脑血管痉挛 并发症 显微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