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76篇“ 寒武纪“的相关文章
扬子板块西南缘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来自撮科元古宙变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Hf-O同位素的制约
2025年
扬子板块的太古宙-古元古代基底出露十分有限,制约了对扬子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认识。本次研究对扬子板块西南缘撮科地区的大红山群和昆阳群变沉积岩开展了碎屑锆石原位U-Pb年龄、Hf-O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研究。测年结果显示,大红山群谐和锆石年龄分布于3092~1786Ma之间,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1786Ma,限定大红山群最大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昆阳群谐和锆石年龄分布于2874~1031Ma之间,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1031Ma,表明昆阳群最大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除少量较年轻锆石(<1.75Ga)外,昆阳群和大红山群具有相似的年龄分布特征,两个主要的年龄峰为2.0~1.85Ga和2.4~2.2Ga。尽管古元古代碎屑锆石的年龄峰与撮科地区已报道的古元古代岩浆活动期次一致,但仅有少部分碎屑锆石的Hf-O同位素特征与撮科古元古代岩浆岩相似,大多数碎屑锆石Hf-O同位素组成与加拿大Rae克拉通古元古代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相似,暗示古元古代碎屑物质可能仅少部分来自撮科地区已识别的古元古代岩浆岩,而大部分可能来自与Rae克拉通发育的古元古岩浆岩相似的源区。大红山群和昆阳群中1.9~1.03Ga的碎屑锆石可能来自扬子西南缘发育的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晚期岩浆岩。结合前人的资料,我们认为我国撮科和越南北部的Phan Si Pan带经历了与加拿大Rae克拉通相似的古元古代演化过程,支持2.4~2.3Ga扬子西南缘卷入Arrowsmith造山事件,并与Rae克拉通一起参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过程的认识。
高嘉敏谢士稳刘倩王舫陶鹏龙涛
关键词:碎屑锆石
贵州寒武纪早期古生态环境研究
高磊
寒武纪公司战略与风险治理研究
2024年
寒武纪作为国内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第一股的创新企业,在通用大语言模型对社会影响不断深入的当下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基于公司战略与风险治理的视角,以寒武纪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战略实施、风险治理及企业价值提升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公司在战略方面存在资金流动性不足、投入力度不足、市场定位不准确的风险。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过度追求市场占有率和缺乏应收账款信用评估体系的风险。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股权集中和缺乏外部监督的风险。给出了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和重视内控建设、强化内部审计、合理制定资本结构的公司治理策略。本文的研究为人工智能企业及其他科创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与风险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As the first innovative enterprise in the field of domest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ips, Cambrian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y when the general large language model has a deepening impact on societ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strategy and risk governance, this paper takes Cambrian Compan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study its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risk governance and enterprise value enhance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company has the risk of insufficient capital liquidity,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and inaccurate market positioning in terms of strategy. In terms of risk management, there are risks of excessive pursuit of market share and lack of credit evaluation system of accounts receivable. In term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re are risks of concentration of ownership and lack of external oversight. The suggestions of increasing R&D investment, increasing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ategies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周阿宁
关键词:寒武纪
5.4亿年前 澄江化石地,畅游寒武纪
2024年
我们脚下的地球约在38亿年前孕育了最初的“生命”。但最早的生命形式简单,化石记录也少。直到大约5.4亿年前,地球迎来早期演化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云南澄江的古生物化石群,忠实记录大爆发的盛况,我对它们向往己久,终于得以亲身一览。
杨泽建
关键词:古生物化石化石记录忠实记录寒武纪演化史
寒武纪大爆发——来自贵州的化石证据
2024年
寒武纪展示了生物演化和生态创新最为关键的一段历史,在此期间发生了后生动物快速的辐射性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近四十年来,基于寒武纪特异埋藏生物群的大量研究为解密寒武纪大爆发具体过程、主要动物类群起源与生态演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贵州素有古生物王国之称,在寒武系地层中不仅保存了大量解剖学细节精美的化石资源,也在多个地区产出时间连续的生物组合演化序列,在探讨动物起源与演化、全球地层对比及群落古生态学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近年来,小壳动物群、牛蹄塘生物群、杷榔生物群、剑河生物群、凯里生物群等多个生物群在贵州的发现提供了早期后生生物的新信息,加密了中国乃至全球早期后生生物特异埋藏化石群的演化链,为全面揭示寒武纪生物群落面貌、早期多门类后生动物的辐射演化和海洋生物群落演替提供了独特的意义,最终为深入解读寒武纪大爆发的过程与发生机制提供重要实证。本文简要总结了贵州地区在该领域的主要学术贡献,结合全球研究进展,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杨兴莲殷宗军殷宗军赵方臣
关键词:寒武纪大爆发生物演化
全吉地块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青藏高原北部全吉地块的全吉群和小高炉群记录了“新元古代冰期事件”、“超大陆循环”和“大不整合事件”等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地质事件,并以此作为探索全吉地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史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关于全吉地块的前寒武纪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1)在全吉地块发现的埃迪卡拉型宏体生物化石以及共生的管状动物化石,为探索现代型海洋生态系统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将小高炉群的时代上限进一步限定为埃迪卡拉纪晚期(551~543 Ma)。(2)全吉地块缺失寒武系纽芬兰统,其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限的地层缺失大致为25~50 Ma,与华北克拉通西缘-西南缘的“大不整合事件”尺度具有相似性。(3)全吉群红藻山组与上覆地层小高炉群黑土坡组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不整合,年代地层学研究显示红藻山组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末期(1640~1646 Ma),而不是之前认为的埃迪卡拉纪(635~539 Ma)。(4)全吉地块仅存在一期新元古代冰碛岩,即埃迪卡拉纪红铁沟组冰碛岩,其与华北克拉通西缘-西南缘分布的罗圈组和正目观组冰碛岩时代大致相当。(5)全吉地块与华北克拉通在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时期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史,二者在埃迪卡拉纪末期同处于中高纬度,而不是之前认为的低纬度地区。
王欣王健王健
关键词:前寒武纪
寒武纪层状铁建造研究现状与方向
2024年
层状铁矿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地层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最典型的层状铁矿是前寒武纪的条带状铁建造BIF和冀西北古元古界长城系的宣龙式铁矿。其中,BIF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铁矿类型,其成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目前对BIF成因主要有非生物成因与生物成因两种观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参与了BIF的形成,甚至可能在BIF的形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本文对BIF的生物成因假说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如蓝细菌能够产生铁矿物形成所需的氧气,铁细菌的新陈代谢可为BIF形成的关键控制因素,趋磁细菌体内的磁小体可保存在地层中,一些尚未被精确识别的微生物参与了BIF的形成,等等。宣龙式铁矿是我国著名的层状铁建造类型之一,具有肾状和鲕粒状两种结构。前人根据宣龙式铁矿中微生物化石的存在和与碳酸盐叠层石、核形石的相似性,将其解释为生物成因。微生物碳酸盐岩识别方法的研究近年来有重要发展。本文在总结宣龙式铁矿形成机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BIF的研究可以同时借鉴宣龙式铁矿和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研究方法,通过显微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寻找BIF中微生物成因的结构,建立识别微生物型BIF的方法,提升对层状铁建造形成机制的认识水平。
沙卓菲刘傲然姜红霞吴亚生
关键词:微生物岩
鄂西宜昌黄陵背斜地区寒武纪早期小壳化石新材料
2024年
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下部小壳化石的研究集中于黄陵背斜东翼和南翼,对西翼地区尚未有详细的报道。作者在黄陵背斜西翼高岚河剖面灯影组天柱山段下部发现寒武纪纽芬兰世的小壳化石,既包括扬子板块小壳化石第一生物带标准化石Anabarites trisulcatus,同时也有Eohalobia diandongensis与Oelandiella korobkovi等第二生物带标志化石,以及可能为第三生物带或更晚期化石分子的Paragloborilus tenuis等。该化石组合为多生物带的化石混生,其层位可能相当于峡东地区(黄陵背斜南翼)的岩家河组顶部。在黄陵背斜南翼的滚石坳剖面岩家河组下部发现小壳化石Anabarites ternarius Missarzhevsky in Rozanov et al., 1969、Kaiyangites novilis Qian and Yin, 1984、海绵骨针和藻类化石,属于小壳化石第一生物带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组合带。化石组合与沉积记录表明,高岚河剖面与东翼如泰山庙地区具有相似的潮坪相沉积,多发沉积间断,导致不同生物带化石混生;南翼滚石坳地区水体较深,早期沉积间断不显著,可以识别小壳化石第一组合带。上述新化石材料的发现,为黄陵背斜周缘寒武系下部地层对比与生物古地理分析提供了新的数据。
阳磊杨犇杨宇宁
关键词:小壳化石
华南埃迪卡拉纪至寒武纪早期海洋化学条件的变化
龚逸哲
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地块早前寒武纪构造岩浆事件
2024年
针对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地块赫罗斯坦片麻杂岩中TTG深成片麻岩、基性片麻岩、富钾质深成片麻岩及阿喀孜深熔片麻岩和辉绿岩脉,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初步查明铁克里克地区早前寒武纪岩石组合特征,为该地区建立构造-岩浆热事件序列提供科学依据。
郭新成高军周汉文杨林春杨震徐晟
关键词:TTG中太古代

相关作者

赵元龙
作品数:236被引量:702H指数:21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寒武系 三叶虫 凯里组 清虚洞组 凯里生物群
万渝生
作品数:236被引量:4,471H指数:4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锆石SHRIMP SHRIMP 新太古代 锆石 太古宙
韩健
作品数:73被引量:118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
研究主题:寒武纪 早寒武世 澄江化石库 澄江动物群 寒武系
朱茂炎
作品数:99被引量:72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寒武纪 寒武系 化石 埃迪卡拉纪 陡山沱组
张志飞
作品数:56被引量:157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研究主题:腕足动物 寒武纪 早寒武世 澄江化石库 寒武纪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