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6篇“ 密度异常“的相关文章
江苏省成年居民骨密度异常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成年居民骨密度异常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10—11月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抽取6000名≥20岁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骨密度测量,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地区成年居民骨密度异常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江苏省最终纳入分析的5786名成年居民中,骨密度异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患病数分别为1280、1148和132例,患病率分别为22.12%、19.84%和2.28%;2265名男性成年居民中,骨密度异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患病数分别为624、560和64例,患病率分别为27.55%、24.72%和2.83%;3521名女性成年居民中,骨密度异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患病数分别为656、588和68例,患病率分别为18.63%、16.70%和1.93%;江苏省不同性别成年居民比较,男性居民骨密度异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625、55.792和4.944,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和既往发生脆性骨折是江苏省男性成年居民骨密度异常患病的危险因素,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是江苏省男性成年居民骨密度异常患病的保护因素;年龄≥60岁、高血压和已绝经是江苏省女性成年居民骨密度异常患病的危险因素,中学文化程度和中度体力劳动是江苏省女性成年居民骨密度异常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江苏省成年居民骨密度异常患病率较低,男性居民骨密度异常患病率高于女性居民,年龄和文化程度是该地区男性和女性成年居民骨密度异常患病的共同影响因素。
王伟壕何慧婧胡耀达陈兴明陈兴明许锬李昂林彬彬刘启航陆治名席天舒黄海波许达陈智立王子超单广良
关键词:患病情况影响因素成年居民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下密度异常体反演方法研究
地表重力异常、重力梯度异常是地下不同密度构造体的综合响应,是探查地下三维环境的重要信息之一。利用地表重力异常、重力梯度异常恢复地下密度异常分布,需要由二维数据反演三维结果,传统线性、非线性方法或是需要设置准确的初始参数,...
朱雨菲
关键词:损失函数联合反演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骨密度异常的研究
2023年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肾脏内科常见疾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干预,治疗期间常伴有不同程度骨代谢异常,出现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异常变化。在众多的骨代谢指标中以骨密度水平降低最为常见,骨密度的降低会导致CKD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甚至发生骨折的风险。CKD患者出现骨折后会增加治疗难度、治疗费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因此对CKD患者治疗期间进行骨密度监测,判断骨折发生风险,对于CKD疾病的治疗进程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对CKD患者治疗期间骨密度变化情况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降低CKD患者治疗期间的骨密度异常发生率提供参考。
王丽梅刘丽娜李军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骨代谢异常骨密度
基于深度学习的2D-3D地下密度异常体反演方法
2023年
地下密度异常体反演需要由二维数据反演三维结果,为了高效、高精度地反演地下异常体的位置及密度信息,本文提出2D-3D InvNet深度学习反演方法.方法的编-解码器结构,在编码阶段利用二维卷积网络结构提取地表重力异常及重力梯度异常数据信息,解码阶段利用三维卷积网络结构恢复异常体地下形态,实现了二维和三维网络结构的结合.为了精确地反演异常密度,提出利用加权均方误差(WtdMSE)作为损失函数,同时为了更好地评估反演结果,引入核密度函数作为评价手段.与均方误差(MSE)相比,利用WtdMSE作为损失函数对异常密度的反演结果更为准确,异常体所在区域的密度误差减少50%以上.对理论样本的反演结果表明,2D-3D InvNet在准确反演异常体地下位置的同时,也能给出准确的密度信息.应用此方法对西澳大利亚Kauring地区实测数据进行反演,我们成功获得了此区域地下异常体的密度分布.理论与实际应用结果表明,2D-3D InvNet深度学习方法稳定且具有较强的泛化性能,能在无需规定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快速获得准确的反演结果.
朱雨菲王武星曹建玲郝梅煊
关键词:联合反演
一种人群密度异常预警与安全应急响应方法
一种人群密度异常预警与安全应急响应方法,属于公共安全领域。本发明通过使用适当大小的高斯核,将原始图像中的人头区域映射到密度图中的对应位置生成的人群密度图,能够通过对人群密度图目标区域进行积分求和来获取该区域的人数,降低计...
宋家强邵帅戴亚平刘畅郭湛王高磊刘敬辉李晓宇赵林
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知识与自我行为状况的相关性
2023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知识与自我行为状况的相关性,希望为更好地开展骨质疏松护理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一2023年3月进行体检的骨密度异常人群234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与记录所有人群的一般资料,采用自我行为状况量表评定患者的自我行为状况,采用骨质疏松知识量表进行调查患者的认知状况并进行相关性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在234例人群中,自我依赖、无能为力感、沮丧感、社交障碍感评分分别为(1.48±0.24)分、(2.12±0.24)分、(1.98±0.14)分、(1.33±0.15)分,总分为(6.91±0.25)分。骨质疏松知识评分为(9.58±0.15)分,不同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骨质疏松家族史、吸烟人群的骨质疏松知识评分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饮酒人群的骨质疏松知识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知识评分与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骨质疏松家族史、吸烟、自我行为状况评分等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骨质疏松家族史、吸烟、自我行为状况评分等都为影响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知识评分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的骨质疏松知识有待提高,自我行为状况有待改善,骨质疏松知识与自我行为状况存在相关性,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骨质疏松家族史、吸烟、自我行为状况评分等都为影响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知识评分的重要因素。
刘晗光蒋芳高雪英
关键词:体检人员骨质疏松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异常变化风险及其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OP)患者骨密度(BMD)异常变化风险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深圳华侨城医院收治的17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BMD测定及骨折风险评估。分析BMD测定结果,根据BMD值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两组BMD-T值和骨密度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输出值(10年内骨折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T2DM并OP的危险因素。结果170例患者中,存在骨质疏松80例,纳入骨质疏松组;非骨质疏松90例,纳入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无BMD的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率、无BMD的髋骨骨折率、代入BMD的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率、代入BMD的髋骨骨折率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BMD-T值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值、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骨钙素(O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5岁、DM病程≥10年、HOMA-β<50%、mALb>30 mg/L、OC<10.2μg/L是T2DM并发OP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T2DM患者相比,T2DM并发OP患者的BMD更低,10年内骨质疏松骨折、髋骨骨折的发生率更高,女性、高龄、病程长、胰岛功能差、糖尿病肾病及骨代谢功能差是引发T2DM并OP的危险因素。
王波肖孟珍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骨密度
潍坊地区骨密度异常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潍坊地区体检人群骨密度异常(低骨量及骨质疏松)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DXA骨密度仪对潍坊地区2010—2021年15180例50岁及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体检人群进行骨密度(BMD)测量及问卷调查,排除骨代谢性疾病,分析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骨折史、家族骨折史、生育数、行经年数、绝经年龄、烟龄、长期饮酒、饮浓茶、喝牛奶、运动、服用钙片、常服维生素D(VitD)等因素对骨密度异常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总体人群BMD异常率为42.22%,其中OP率为15.68%。男、女BMD异常(25.21%、58.62%)和OP发生率(6.07%、24.95%)。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各年龄段BMD异常及OP患病率整体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且各年龄段男性患病率均低于绝经后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BMD异常率最高的70~79岁年龄段(32.96%),OP患病率最高的是≥80岁组(13.61%);女性BMD异常率及OP率最高的均为≥80岁组,分别为77.47%及43.96%。②对于≥50岁的男性,体质指数、常运动是BMD异常的保护性因素;骨折史、烟龄、常服钙片则是其危险因素。体质指数、家族骨折史与T值呈正相关,烟龄、常服VitD、常饮酒与之呈负相关(P<0.05)。③对于绝经后女性,体质指数、绝经年龄、行经年数、常喝牛奶是BMD异常的保护性因素,年龄、骨折史、生育数则为危险因素。体质指数、行经年数、绝经年龄、常喝奶与T值有正相关关系,年龄、骨折史、生育数与之呈负相关(P<0.01)。结论潍坊地区体检人群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年龄、性别、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女性月经和生育情况、骨折史和家族骨折史等因素对骨密度变化有一定影响。
冯剑王晓筱张婷婷程丽王麒凯程晓光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患病率影响因素
婴儿骨密度异常的影响因素
2022年
目的探讨婴儿骨密度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参加体检的184名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婴儿均接受超声骨密度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婴儿分为骨密度异常组(83例)和骨密度正常组(101例)。根据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分为中下组(35例)、中等组(88例)和中上组(61例)。比较不同生长发育情况婴儿的骨密度水平。分析婴儿骨密度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骨密度情况婴儿的一般资料,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婴幼儿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左胫骨中段骨超声速率(SO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上组SOS值大于中下组和中等组,中等组SOS值高于中下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婴儿骨密度水平与其生长发育呈正相关(γ=0.714,P=0.012)。骨密度异常组喂养方式、钙补充、微量元素补充、每日睡眠时长、每日晒太阳时长、体质量指数(BMI)、血钙、血铁与骨密度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喂养方式、每日睡眠时长、每日晒太阳时长、BMI、血钙水平、血铁水平、微量元素补充及钙补充情况为婴儿骨密度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密度水平与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密切相关。喂养方式、每日睡眠时长、每日晒太阳时长、BMI、血钙、血铁水平、微量元素补充、钙补充为骨密度的相关因素。临床医生应叮嘱家属保证婴儿睡眠时长充足,并定期进行日光浴,补充钙元素,尽量给予母乳喂养,并适量补充微量元素,促使婴儿营养均衡。
司文静刘娟
关键词:骨密度婴儿影响因素
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与钢铁工人骨密度异常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各职业有害因素(倒班、高温、粉尘、噪声)与钢铁工人骨密度异常的关系,探讨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对钢铁工人骨密度异常的影响,为钢铁工人骨密度异常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京津冀地区职业人群健康效应队列研究》项目...
王娇娇
关键词:钢铁工人职业有害因素

相关作者

傅容珊
作品数:215被引量:1,174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
研究主题:地幔 地幔对流 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 地震层析成像
黄建华
作品数:86被引量:41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地幔 地幔对流 数值模拟 地震层析成像 上地幔
戴志阳
作品数:52被引量:11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各向异性 地震层析成像 密度异常 干涉图 剪切波分裂
查显杰
作品数:50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地震层析成像 INSAR 密度异常 干涉图 SAR
常筱华
作品数:31被引量:22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地幔对流 地幔 地震层析成像 岩石层 密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