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1篇“ 寄生效果“的相关文章
一种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及应用,属于水稻重大害虫生物防治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两种稻飞虱卵寄生蜂的混合生产、混合释放。在我国稻田环境中,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卵寄生蜂优势种,在实...
施龙清吴阳占志雄陈玉玲
不同蜂卵比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效果被引量:2
2024年
为了明确不同蜂卵比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效果,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蜂卵比(1∶5、1∶10、1∶15、1∶20、1∶30)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寻找效应,以及松毛虫赤眼蜂后代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蜂供卵比例的增加,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逐渐降低、寻找效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其中,蜂卵比为1∶5时寄生率最高,蜂卵比为1∶20时寻找效应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松毛虫赤眼蜂后代羽化率逐渐增加,其中蜂卵比为1∶(5~15)时羽化率差异不显著。对不同蜂卵比处理下的寄生率、寻找效应和羽化率进行综合,认为蜂卵比为1∶(10~15)时,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寻找和寄生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松毛虫赤眼蜂的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爱红李敏冉红凡康振宇李建成杨小凡宋凯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梨小食心虫寄生羽化率
烟盲蝽对丽蚜小蜂寄生效果的影响
2024年
【目的】了解捕食性天敌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和寄生性天敌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的种间互作关系,优化2种天敌联合应用方式以提高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防控效果。【方法】通过不同的天敌释放方式进行捕食观察和2种烟粉虱密度的种群试验,测定烟盲蝽对被丽蚜小蜂寄生后不同发育时间的烟粉虱若虫的捕食作用和偏好性,并评估烟盲蝽对丽蚜小蜂寄生率及控害效果的影响。【结果】烟盲蝽可以且偏好捕食被丽蚜小蜂寄生寄生蜂处于卵期和幼虫期的烟粉虱若虫,而随着丽蚜小蜂发育至蛹期,烟盲蝽对丽蚜小蜂寄生的烟粉虱若虫的取食率从85%急剧减少到11%。在2种烟粉虱种群密度下,采取同时释放以及间隔10 d先后释放丽蚜小蜂和烟盲蝽2种释放方式,烟盲蝽对丽蚜小蜂寄生率和控害效果影响较小;间隔3 d先后释放丽蚜小蜂和烟盲蝽,烟盲蝽会明显降低丽蚜小蜂的寄生率和控害效果。【结论】烟盲蝽对丽蚜小蜂的捕食量会随后者的发育阶段而变化,在联合应用这2种天敌对烟粉虱进行防控时,应避免丽蚜小蜂释放后3 d释放烟盲蝽,有助于减少烟盲蝽对丽蚜小蜂的捕食,增强对烟粉虱的联合控害效果
彭玉帛田艳丽刘树生刘银泉
关键词:丽蚜小蜂烟粉虱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预蛹和蛹的寄生效果
2024年
[目的]为了明确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预蛹和蛹的寄生效果,以期为利用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提供更充足的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将不同比例的雌性松褐天牛肿腿蜂接种至松褐天牛预蛹和蛹上,比较寄生效率、子代蜂发育情况的差异,并同时在林间开展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预蛹和蛹的寄生效果评价。[结果]室内条件下,当蜂虫比为4∶1、6∶1、8∶1时,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率分别为60.71%、85.19%、92.86%,对蛹的寄生率分别为96.67%、96.67%和100%。以预蛹为寄主时,可育出子代蜂的寄主比例不超过50.00%;但寄生松褐天牛蛹时,可育出子代蜂的寄主比例不低于80%。松褐天牛肿腿蜂幼期发育进度并不受母蜂接种比例的影响;但寄生松褐天牛蛹时,子代蜂的发育历期较寄生松褐天牛预蛹时缩短近1 d。母蜂接种比例显著影响子代蜂的数量,当接蜂比例增加时子代蜂的数量也随之增大,但每头寄主上育得肿腿蜂的平均数量均低于100头。子代蜂雄性比例受寄主虫态影响,当寄主为松褐天牛预蛹时,子代蜂雄性比例更大。松褐天牛肿腿蜂按蜂虫比8∶1在林间释放后,对松褐天牛预蛹和蛹的寄生率约为30%。[结论]松褐天牛肿腿蜂可成功寄生松褐天牛的预蛹和蛹,但对松褐天牛蛹的寄生成功率更高。雌蜂高释放比无论是对于室内繁蜂效率还是林间寄生效果都具有促进作用。
王丽娜唐艳龙康奎程涛魏可张庭婷周先飞
关键词:松褐天牛蛹期生物防治
紫黑翼蚌钩介幼虫在不同规格寄主鱼寄生效果及对寄主鱼营养指标的影响
2023年
为提高紫黑翼蚌(Potamilus alatus)繁殖效率,探讨寄生对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营养指标的影响,实验通过比较钩介幼虫脱落数量,测试了不同规格寄主鱼的寄生效果,分析了寄生对寄主鱼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大规格组每尾鱼脱落数显著高于小规格组(P<0.05),小规格组每千克寄生鱼平均脱落稚贝数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寄生导致肌肉中肌酐显著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显著降低(P<0.05),血糖、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灰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肌肉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组天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氨基酸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月桂酸(C12:0)和花生一烯酸(C20: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小规格寄主鱼更适合实际生产使用;寄生对淡水石首鱼营养指标的影响较小。
马学艳梁建超金武吕国华顾若波徐跑华丹闻海波
关键词:钩介幼虫寄生营养因子生化指标
棉铃虫齿唇姬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室内寄生效果初探被引量:2
2023年
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主要危害玉米、水稻等主粮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挖掘和利用本土天敌是其绿色防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田间获取的寄生于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为研究对象,对其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完整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观察,测定了其寄生于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发育历期。同时,进行了以不同夜蛾科幼虫为寄主时棉铃虫齿唇姬蜂的发育历期和蛹重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棉铃虫齿唇姬蜂能够成功寄生2~4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并顺利化蛹。但寄生2龄幼虫的棉铃虫齿唇姬蜂蛹期为4.21±0.52 d,蛹重为6.86±1.27 mg,均显著低于寄生3龄和4龄幼虫。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棉铃虫齿唇姬蜂的发育历期和蛹重分别为7.35±0.44 d和11.37±0.36 mg,与寄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幼虫时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寄生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时。研究表明,棉铃虫齿唇姬蜂对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控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
史子涵杨艺帅王玉生李有志谭琳
关键词:棉铃虫齿唇姬蜂寄生行为发育历期生物防治
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寄生效果评价被引量:10
2022年
为了明确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卵寄生效果,室内组建了螟黄赤眼蜂在草地贪夜蛾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调查统计了释放螟黄赤眼蜂后田间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率和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并分析了释放距离对寄生效果的关系。结果显示,螟黄赤眼蜂在草地贪夜蛾卵上的净生殖力R_(0)=10.8407,内禀增长率r_(m)=0.0.2220,周限生长率λ=1.2486,单雌平均产雌率R_(0)′=13.8877。放蜂区草地贪夜蛾卵块寄生率64.44%,卵粒寄生率35.42%,显著高于对照区,释放赤眼蜂第7天田间草地贪夜蛾虫口减退率58.92%,防效50.50%。释放距离为5 m内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寄生效果的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有较高的寄生效能,田间释放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具较高的寄生率和明显的幼虫虫口减退率,释放螟黄赤眼蜂对降低草地贪夜蛾虫源基数起着重要的作用。
袁曦邓伟丽郭义王志烘李敦松
关键词:螟黄赤眼蜂生命表寄生率
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对云杉花墨天牛的寄生效果被引量:9
2022年
云杉花墨天牛是我国中温带地区携带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其生物防治技术对于我国中温带地区松材线虫病的治理有重要意义。目前花绒寄甲是防治我国南方地区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的有效天敌,但还未见用于防治云杉花墨天牛,为探讨该天敌防治云杉花墨天牛的可能性,本研究分别在室内和林间测定了花绒寄甲对云杉花墨天牛的控制效果。在室内利用直接接种的方式将花绒寄甲幼虫接到不同虫态的云杉花墨天牛上,并模拟自然情况,以不同的益害比将该天敌的卵释放在含有云杉花墨天牛的木段上,观察该天敌的最佳寄生时期并明确最佳益害比。在林间全自然条件下设置了不同益害比,将花绒寄甲卵释放到有云杉花墨天牛为害的木段上,观察其自然控制情况。结果发现:室内直接接种试验,花绒寄甲幼虫在云杉花墨天牛蛹上平均寄生数量为3.10头/天牛蛹,平均寄生率为86.00%,平均存活率为57.79%。在幼虫上平均寄生数量为0.54头/天牛幼虫,平均寄生率为30.00%,平均存活率为13.92%。在室内将花绒寄甲卵释放到被云杉花墨天牛侵入的木段上,益害比为10:1时,平均寄生率最高为42.59%,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0.71%。在林间将花绒寄甲卵卡释放到木段上时,益害比为4:1时平均寄生率最高为47.68%,与益害比为2:1时(45.51%)差异不显著;当益害比为10:1时天牛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为74.15%,高于益害比为2:1时(43.79%),但差异不显著,且寄甲平均寄生率为33.38%,低于益害比为2:1时。结果证实,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幼虫对云杉花墨天牛蛹的寄生效果优于对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因此蛹期是最佳防治时期;室内和野外防治试验均显示花绒寄甲可用于云杉花墨天牛防治;在野外利用花绒寄甲卵防治时,选择益害比为2:1时效果和经济性最佳。
郑雅楠王珏王伟韬李洋范立淳时勇张彦龙
关键词:花绒寄甲
乙烯利防治云杉矮槲寄生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2022年
为安全、高效利用乙烯利防治云杉矮槲寄生Arceuthobium sichuanense,在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树冠中部和下部喷施1:200的乙烯利水剂(AS)防治云杉矮槲寄生,并评估其对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药后9d,树冠下部的校正防效达到90%以上,树冠中部的校正防效达到80%以上;药后12d,林下灌木发生轻微药害,大部分草本植物无药害,仅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产生轻微药害。需进一步筛选更适合的浓度,确保非目标植物的安全性。
李学武李积闰汪占彪魏志成田呈明
关键词:乙烯利安全性评估
草地贪夜蛾幼虫日龄及取食的食物对淡足侧沟茧蜂寄生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为评估淡足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在室内环境条件下,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寄主日龄和所取食食物对淡足侧沟茧蜂寄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人工饲料或玉米叶片,淡足侧沟茧蜂对3日龄和5日龄寄主幼虫的寄生率、结茧率、出蜂率及对寄主致死率均显著高于8日龄寄主。另外,在同日龄情况下,淡足侧沟茧蜂对取食玉米寄主的寄生率、结茧率以及子代出蜂率均高于寄生于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上的相关指标。寄主取食不同食物会影响淡足侧沟茧蜂的寄生效果,且淡足侧沟茧蜂对5日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寄生效果较好。本结果可为室内条件下利用草地贪夜蛾幼虫扩繁淡足侧沟茧蜂,以及应用淡足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田间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巨学阳薛蓉蓉童璐廖露宋圆圆曾任森王杰
关键词:寄生生物防治

相关作者

王小艺
作品数:193被引量:1,204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生物防治 花绒寄甲 白蜡窄吉丁 松褐天牛 栗山天牛
杨忠岐
作品数:294被引量:1,961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生物防治 花绒寄甲 松褐天牛 膜翅目 栗山天牛
张彦龙
作品数:86被引量:43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松褐天牛 生物防治 花绒寄甲 肿腿蜂 替代寄主
李建成
作品数:135被引量:453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中红侧沟茧蜂 梨小食心虫 棉铃虫 滞育 生物防治
曹亮明
作品数:33被引量:12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替代寄主 寄生效果 天敌 肿腿蜂 寄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