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篇“ 家族法“的相关文章
- 明清家族法罚则研究
- 家族法罚则是由“惩罚措施”和“惩罚行为”两个部分组成的。通过考察明清时期66部家族文献可以发现,在惩罚措施方面,根据权利客体的不同,可以将罚则的惩罚措施分为以下几类:针对人格权的人格罚,针对财产权的财产罚,针对成员权的资...
- 王涛
- 关键词:家族法明清时期
- 从继承诉讼看晚清家族法的特点
- 2021年
- 家族法是中国社会特有的法律制度,对维持中国的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发展到晚清,西方列强的侵入使中国社会结构开始被打破,中国不得不对原有法律制度进行改革以跟进时代潮流,家族法也在改革之列,在其改革中呈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从《各省审判厅判牍》的“族制门”中记载的判例可以发现,家族法是晚清修律与司法改革的缩影,兼具内容上保留较多传统因素与适用上实行新式审判的特点,体现了中国法律由传统向近代的演进。
- 任晓兰李琪
- 关键词:家族法晚清判例
- 论宋代家族法对民事法律进步的阻碍
- 2021年
-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民事法律发展的高峰,民事法律在权利供给与制度层面已具备了一定的近代因素。但是,宋代及其后的中国传统社会的民事法律都没有从自身“进化”出类似于西方的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或实质意义上的民法系统。究其原因,涉及深广,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难以完全说透的探索过程。而就民事制定法而言,宋代逐渐形成的并在此后取得“准司法权”的家族法动摇了民事制定法的存在基础,使得大量的民事纠纷“内化”为家族事务,从而阻碍了民事法律的进步。
- 杜路马宗奎
- 关键词:宋代民事法律家族法
- 论分家习惯与家的整体性(2006)——对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的批评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所谓的分家习惯,是指中国古代家庭为处理家庭财产的代际传递关系而形成的家产分割习惯。分家习惯形成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大约在战国时期,民间已有这种习惯,其后因商鞅变法颁布"分异令"而成为一种国家制度。
- 俞江
- 关键词:家庭债务家族法
- 我国古代“家族法”文化及其合理性初探被引量:1
- 2018年
- 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家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家"不仅是组成国的最基本的细胞,而且在我国古代已成了统治者维护其政权的工具。因此,"家"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我国古代"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帝王更替方式,还是统治者始终赋予平民家长以维持家内秩序特权的管理模式,都表明了中国古代"家天下"的社会制度,使其始终保持着"家国同构"的政治格局。从我国古代的"家族法"出发,不难看出我国以"血缘"和"等级"为基础的"家族法"文化对我国现代社会和法律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丰富了我国现行法律文化的合理内核。
- 葛飞锦
- 关键词:家族法血缘家风
- 亲情与公义的共赢——中国传统家族法视野下的隐亲、告亲与救亲被引量:1
- 2018年
- 亲属容隐并非中国传统法中的独立制度,它与告诉、缘坐、自首等形成了一套亲属法律体系。正是在这种相互勾连的家族法中,“亲秦相隐”体现出它在统合亲情与公义方面的独特智慧:“亲亲相隐”存在“父为子隐”和“子为父隐”两个向度。“父为子隐”是基于人情而给予尊长的特权,尊长放弃自己隐匿晚辈的特权就可以进一步表现为大义灭亲;“子为父隐”则由伦理规范演变成为义务规范,卑幼仅在尊长涉及谋反等罪行时方可控告。但这种告亲之举并非单纯“忠高于孝”的价值导向,其更多是缘坐制度下一种自我脱罪的手段。而自首制度的介入又消解了卑幼告亲的价值空间,通过将“大义灭亲”转化为“大义救亲”,实现了亲情与公义在伦理体系及法律体系中的共赢。这对化解当前伦理讨论中价值对立的僵局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景风华
- 关键词:亲亲相隐大义灭亲自首
- 中国家族法原理
- 滋贺秀三先生是二战后日本最负盛名的中国法制史学界的学者,《中国家族法原理》一书是其前半生研究家族法的代表作。1969年《中国家族法原理》一书获得日本最高学术成就奖-日本学士院奖。关于传统中国家族法的原理,滋贺先生重视的是...
- (日)滋贺秀三著
- 关键词:家族
- 社会控制语境下的中国传统家族法研究
-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面貌绵延不绝地流淌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这也为不同学科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华文明为何得以经历一次次浩劫而不灭,并以绵延五千年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立足于法律史的学科背景,不禁要思...
- 张杰
- 关键词:家族法法律史社会控制中华文明
- 文献传递
- 基于足迹家族法的泉州城市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 随着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生态破坏问题,对地区环境承载力提出了挑战,片面的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模式己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需求,因此有很强烈的必要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使得人口、经济和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泉州市作为高度依赖...
- 丁娇娇
- 关键词: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可持续发展
- 文献传递
- 浅析中国古代家族法之效力问题
- 2016年
- 家族,这一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其存在对于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存在于不同家族中诸如家法、族规等家族法,更是在某些领域替代了国家法而发挥作用,从而形成了在中央王朝颁布的成文法典之外的一套有着自身特点的行为规范体系。那么,中国古代家族法究竟在哪些范围内发挥着效力,其与国家法的效力范围有着怎样的关系?本文立足于此,以中国古代家族法的效力问题为考察对象,从对人效力和对事效力两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家族法加以阐述。
- 张杰
- 关键词:家族法国家法
相关作者
- 薛洪波

- 作品数:25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二年律令》 秦汉 家族法 清代 秦代
- 高正

- 作品数:9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研究主题:规划环评 湿地保护条例 湿地 利益博弈 法律属性
- 艾永明

- 作品数:54被引量:176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心理学思想 行政法律 清朝 犯罪心理学 刑事法律
- 李交发

- 作品数:25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家族司法 沈家本 诉讼文化 基层社会 法制改革
- 雷伟红

- 作品数:26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畲族 法律思考 国家制定法 人大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