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2篇“ 家庭血压监测“的相关文章
- 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对药物调整的指导意义分析
- 2025年
- 探究分析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对药物调整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来院,确诊高血压后为其测量血压、心率,配合开展体格检查,落实血常规、血生化等必要检查,明确随访周期。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家庭血压监测,并结合血压监测结果进行药物调整,两组患者每周随访一次,持续随访2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末次血压达标率(92.50%)高于对照组(75%),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20%),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血压监测,有利于提高患者居家血压控制水平,规范服用药物,控制饮食,也可将家庭血压监测结果作为后续用药调整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家庭血压监测对于用药调整有指导意义,可及时对照患者当前血压情况,合理用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等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钱丽红
- 关键词:高血压家庭血压监测药物调整
- 家庭血压监测:小细节别忽视
- 2024年
- 很多人只有在感觉不适或者进行体检时才会关注自己的血压。这种做法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高血压这一“沉默的杀手”,可以在不产生明显症状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无论是在专业的医疗环境还是在家中,定期测量血压都非常重要。
- 郑烜升壹图(图)
- 关键词:医疗环境家庭血压监测测量血压高血压体检潜移默化
-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索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构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理论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选择性编码构建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患者相关因素直接影响其家庭血压监测行为,疾病与治疗相关因素为内部情境因素,医疗服务系统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为外部情境因素,对家庭血压监测行为起调节作用。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影响患者血压监测的阻碍与促进因素,加强医患沟通并完善随访体系,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行为,优化血压管理。
- 范琦淇陈慈玉丁美祝梁桂兴王娟
- 关键词:高血压家庭血压监测模型构建情境因素扎根理论
- 家庭血压监测联合远程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 2024年
- 探讨合高血压患者参与医护远程在线管理家庭自测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6月我院的397例患者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和远程线上支持,获取测得的家庭血压值,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慢性肾病分为A、B组,分别为312例(78.6%),85例(21.4%)。根据患者年龄分为2组,C组:≤60岁,有284例(71.5%),D组:>60岁,共113例(28.5%)。比较不同分组特征人群的末次血压达标情况。结果 总体和各年龄组高血压患者第1-8周家庭血压打卡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81岁年龄组患者的打卡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A组患者末次血压达标率为89.4%、B组患者末次血压达标率为90.6%,组间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患者的末次家庭血压达标率分别为89.8%、89.4%,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微信平台实施医护参与的远程在线管理家庭血压监测能改善诊室血压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8周内家庭血压达标情况,随着时间延长,患者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依从性有所下降。
- 贾西刚
- 关键词:高血压远程管理家庭血压监测
- 信息-动机-行为理论认知干预对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依从性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信息-动机-行为理论认知干预对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依从性及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共86例进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3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信息-动机-行为理论认知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依从性和血压水平。结果两组之间的家庭血压监测依从性和血压水平在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护理后显示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的家庭血压监测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信息-动机-行为理论认知干预能够提升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依从性,对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有积极作用。
- 邱榕
- 关键词:血液透析家庭血压监测依从性
- 高血压数字化管理初探:FAIR研究中家庭血压监测的设计与实践
- 2024年
- 目的探索数字化家庭血压监测(HBPM)管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并对血压变异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23年2月1日—2024年1月15日参与FAIR-pilot研究并接受数字化家庭自测血压管理的受试者,利用蓝牙血压计与配套微信小程序实现HBPM数据的自动上传,并对HBPM数据、不同时段血压变异率及小程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6例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其中男性53例(61.6%),平均年龄(61.70±9.81)岁,共计分析HBPM血压读数23277人次。总体受试者晨间收缩压的变异率为(17.31±67.34)mm Hg,晚间收缩压的变异率为(13.75±36.10)mm Hg;晨间舒张压的变异率为(5.87±1.81)mm Hg,晚间舒张压的变异率为(6.22±3.66)mm Hg。整体受试者在小程序使用行为上的活跃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但整体活跃度在80%以上。结论基于新型信息技术的数字化HBPM管理在高血压领域具备可行性,与收缩压相比,HBPM中舒张压的变异率可能是作为血压变异率更稳定的指标,但规范的HBPM流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 张硕刘旭李昱熙范芳芳王贝宁贾佳李建平
- 关键词:家庭血压监测信息技术
- 家庭血压监测及管理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高血压具有较高的全球患病率,是主要且可预防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家庭血压监测在诊断高血压、调整治疗策略和长期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家庭血压监测的普及和规范应用仍面临巨大挑战。该研究从家庭血压监测的适用情况、监测方案、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及管理形式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推动家庭血压监测实践指南的落实、优化家庭血压监测的应用提供参考。
- 隋鸿平王蕊李婷婷史根芽姜桐桐史铁英夏云龙
- 关键词:隐蔽性高血压血压计血压监测护理
- 家庭血压监测的最佳证据总结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总结家庭血压监测相关操作的最佳证据,为准确测量血压提供指引。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网站中自建库至2022年10月关于家庭血压监测的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推荐实践、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总结包括适用场景、设备选择、袖带选择、血压测量、血压记录、阈值判断、监测频率、培训教育、额外支持和使用禁忌10个方面的33条证据。结论总结的家庭血压监测最佳证据,可为开展家庭血压监测实践提供指引,以提高血压监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 李冰雪马媛媛王庆林
- 关键词:高血压测量血压家庭血压监测血压计血压管理
- 家庭血压监测的四个关键步骤
- 2023年
- 在2023年第7期,我刊推出了特别关注《天热了“高血压痊愈”是假象》,其中谈到了家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及四个关键步骤。很多读者提出,是否详细说明一下家庭血压监测的方法,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普通人群,都应进行定期血压测量,有助于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了保证家庭血压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家庭血压监测时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 刘子琦
- 关键词:家庭血压监测身体健康状况血压测量早预防高血压
- 联合干预支持的家庭血压监测研究综述
- 2023年
-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危害。近年来,以家庭血压监测为基石的血压管理已逐步应用于高血压防治,有助于减轻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家庭血压监测联合干预支持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血压控制的达标率、增加成本效益,进而实现了更好的预后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高血压患者研究的随访时间短、受试者少。此外,家庭血压监测的降压效果会受到年龄、基线收缩压和干预支持的影响,因此表明了通过戒烟限酒、合理膳食、体重管理、身体活动及睡眠管理等具体干预措施控制血压的可行性。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联合干预支持的家庭血压监测的优势、局限性和降压效果的影响因素,探讨可以通过干预支持来管理血压,促进了高血压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刘玉莹杨斌
- 关键词:高血压家庭血压监测血压管理
相关作者
- 余静

- 作品数:211被引量:1,423H指数:19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患者
- 张晓芳

- 作品数:8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家庭血压监测 白大衣效应 性别 高血压 中心动脉压
- 吴沃栋

- 作品数:32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顺德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醒脑静 内皮祖细胞 安宫牛黄丸 高血压患者 家庭血压监测
- 张小卫

- 作品数:71被引量:21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 META分析 代谢综合征 无再流 高血压患者
- 马瑞新

- 作品数:16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 研究主题: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 左心室舒张 降压治疗 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