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21篇“ 宫颈高度病变“的相关文章
- 环形电切锥切术治疗老年宫颈高度病变病人的临床效果及对逆转率的影响
- 2024年
- 通过环形电切锥切术治疗老年宫颈高度病变病人的临床效果及对逆转率的影响,进行有效性比较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中,共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每组49例老年宫颈高度病变患者。研究组采用环形电切锥切术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比较治疗效果,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3.67%(P<0.001)。从临床指标看,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阴道排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切口深度显著低于参照组(P<0.001)。炎症因子水平对比,研究组的Γ干扰素、白介素-2、白介素-4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01),说明环形电切锥切术对热病因子的调控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为4.08%,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2.45%(P<0.001)。结论 环形电切锥切术在治疗老年宫颈高度病变病人方面,对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改善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晓娜
- 关键词:并发症发生率
- HPV联合TCT检查在宫颈癌及宫颈高度病变中的筛查价值研究
- 2023年
- 探究疑似发生宫颈癌或宫颈高度病变患者使用联合筛查方法的价值,方法一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方法二是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方法 纳入疑似宫颈高度病变或宫颈癌者85例,最早2022年1月入院,最晚2023年3月入院,结合患者的检查方法,将其分为HPV单一检查组、TCT单一检查组、HPV+TCT检查组,以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三组的筛查结果、筛查效能。结果 比较组别是HPV单一检查组、TCT单一检查组、HPV+TCT检查组,第一项是筛查结果,三组比值(55.29%、44.71%,57.65%、42.35%,61.18%、38.82%)代表无差异(P>0.05);第二项是疾病筛查准确性,三组比值(80.00%、77.27%,83.33%、81.82%,96.67%、100.00%)代表无差异(P>0.05);第三项是筛查效能参数,三组比值(78.82%、77.36%、81.25%、87.23%、68.42%,81.18%、81.13%、81.25%、87.76%、72.22%,98.82%、98.11%、100.00%、100.00%、96.97%)显示第三组大(P<0.05)。结论 在宫颈高度病变、宫颈癌筛查中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充分发挥HPV、TCT的作用,具有较好的筛查效能,有利于临床早期识别、干预疾病。
- 邓玉素
- 关键词:宫颈高度病变筛查方法筛查结果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 环形电切锥切术治疗老年宫颈高度病变病人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环形电切锥切术(LEEP)治疗老年宫颈高度病变病人的临床效果及对逆转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老年宫颈高度病变病人143例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3)。对照组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LEEP治疗,术后3 d对病人手术指标进行评估,术后对病人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2组手术指标、逆转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住院及切口愈合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宫颈管粘连、感染、阴道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6个月逆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健康、食欲、精神症状、躯体感觉及睡眠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EEP用于老年宫颈高度病变病人中,手术创伤较小,能提高逆转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王文杰李咏
- 关键词:冷刀锥切术宫颈高度病变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诊断宫颈高度病变的价值
- 2019年
-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高度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高度病变的患者300例,其中存在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级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患者分别有160例和140例。所有患者阴道镜检查前均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薄层液基细胞学。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薄层液基细胞学在宫颈高度病变中的检测结果,并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下与其单项检测的检出率。结果宫颈癌前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率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级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例数最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则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为检测例数最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方式检出宫颈高度病变患者的检出率高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高度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显著,能提高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
- 杜照敏白茹刘丽丽杨超
-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高度病变
-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高度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宫颈高度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万州区妇幼保健院宫颈疾病科2017—2018年收治的疑似宫颈高度病变患者2 000例,分别采用HPV分型检测和BD液基细胞学筛查,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病理学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观察各型(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HPV感染情况及分型结果、各TCT异常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1)CINⅠ、CINⅡ、CINⅢHPV CINⅢHPV感染率、单一感染率、双重及多重感染率高于CINⅠ、CINⅡ,CINⅡHPV感染率、单一感染率、双重及多重感染率高于CINⅠ(P<0.05)。(2)2000例患者HPV感染621例,感染率为31.05%(621/2 000)。以16、52型感染为多,其次是58、56、53、18型。621例HPV主要以16、52、58型感染为主,检出率>5%的亚型有HPV16型(25.68%)、HPV52型(21.23%)、HPV58型(10.06%)、HPV56型(6.69%)、HPV53型(5.56%)、HPV18型(5.06%)。621例HPV感染中多重感染138例(22.22%),主要以16、58、52型感染为主,检出率>5%的亚型有HPV16型(20.66%)、HPV58型(18.76%)、HPV52型(11.12%)、HPV18型(9.23%)。(3)ASCUS、LSIL、HSIL患者高危型HPV阳性发生率高于高危型HPV阴性(P宫颈高度病变的筛查,还可用于宫颈液基细胞学异常患者分层管理工作中。
- 彭晓琴蔡和伶
- 关键词:宫颈高度病变人乳头瘤病毒
- 高危型HPV DNA单独检测及与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筛查对宫颈癌及宫颈高度病变的筛查效果比较被引量:33
- 2018年
- 目的 比较高危型HPV DNA单独检测(HPV单独检测)及与薄层液基细胞学(LBC)联合筛查对宫颈癌及宫颈高度病变(CIN2+)的筛查效果.方法 在1999—200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别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国际癌症研究署等机构合作,开展了以17项人群研究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我国9个省份中5个城市和9个农村地区共计28777名女性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LBC、HPV检测.分别比较各年龄组HPV单独检测及与LBC联合检测两种筛查方法对CIN2+的筛查效果.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中,HPV单独检测CIN2+的检出率为3.05%(879例),其与LBC联合检测CIN2+的检出率为3.13%(900例);灵敏度分别为96.4%和98.7%(χ2=19.00,P〈0.001);特异度分别为86.2%、78.8%(χ2=2067.00,P〈0.001);受试者工作曲线面积(AUC)显示,HPV单独检测优于其与LBC联合检测(AUC分别为0.913、0.888;Z=6.16, P〈0.001).与HPV单独检测相比,其与LBC联合检测CIN2+的阴道镜转诊率提高(分别为16.5%、23.6%;χ2=132.00,P〈0.001),检出1例CIN2+所需检测阴道镜个数也高于HPV单独检测(分别为5.4和7.6).25~29岁年龄组HPV单独检测CIN2+的阴道镜转诊率(10.9%,199例)是检出率(1.3%,23例)的8.7倍,而与LBC联合检测时阴道镜转诊率(15.7%,288例)是检出率(1.3%,23例)的12.5倍.结论 与HPV单独检测相比,HPV与LBC联合检测对CIN2+的筛查效果未明显提高,成本效益不佳,尤其是在低年龄组.
- 赵雪莲热米拉·热扎克胡尚英张莉徐小倩陈凤潘秦镜张询赵方辉
- 关键词:宫颈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
- 门诊42例宫颈高度病变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门诊42例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妇保门诊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出的42例宫颈高度病变患者资料。结果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为0.83%(42/5077)农村高于城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和高危型HPV感染、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筛查意识低下、吸烟及多年无性生活史有关。临床特征:≤35岁年轻患者占9.52%,≤40岁占38.10%,年轻者多表现为CIN2/CIN3,年长者多和早浸宫颈腺癌有关。发病高峰年龄为36~55岁(76.19%),临床表现为房事及绝经后阴道出血(30.95%)。体征为宫颈慢性炎症占73.81%,其中宫颈桶状肥大合并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占14.29%。结论 HSIL与地理、年龄分布,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早浸及宫颈腺癌与长期缺乏性生活相关,阴道出血为重要临床表现,宫颈桶状肥大、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为早浸及腺癌的重要体征。
- 王红陈婷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LCT与HPV不同组合方案在宫颈高度病变(≥CIN2)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比较自动细胞学检测系统液基细胞学(LCT)与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组合方案在宫颈高级别病变(≥CIN2)筛查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至横县人民医院接受宫颈癌诊断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实施LCT+HPV平行试验、HPV-LCT系列试验以及LCT-HPV系列试验,并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比较3种组合方案对≥CIN2的高度病变的筛查价值。结果 LCT+HPV平行试验、HPV-LCT系列试验及LCT-HPV系列试验对宫颈高度病变(≥CIN2)筛查准确性分别为79.73%、78.38%、85.14%;敏感性分别为83.33%、79.17%、91.67%;特异性分别为78.00%、78.00%、82.00%,3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CT-HPV系列试验费用效益比(2 015元)小于LCT+HPV平行试验(4 015元)以及HPV-LCT系列试验费用效益比(3 568元)。结论在宫颈高度病变(≥CIN2)筛查过程中,实施LCT-HPV系列试验能获得准确性较高的筛查结果,敏感性也较高,并且可减少宫颈癌初筛成本,具有积极实施价值。
- 梁盛
-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宫颈高度病变
- 冷冻治疗及环形电切锥切术对宫颈高度病变疗效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冷冻治疗对宫颈高度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为高危型人乳头瘤(HR-HPV)阳性的宫颈高度病变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行冷冻治疗,对照组行环形电切锥切术。结果截至随访24个月时,无进展病例,治疗组患者逆转41例,持续9例;对照组患者逆转48例,持续3例。2组逆转率均随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治疗组随访至6个月及12个月时逆转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χ~2=17.27,P<0.05;12个月χ~2=10.03,P<0.05),随访至24个月治疗组逆转率相对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P>0.05);对照组在随访至6个月时即达到较高的逆转率,随访至12个月及24个月时逆转率较前无明显增高。结论冷冻对于治疗宫颈高度病变有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张薇王桂香李鹃王纯周艳秋吴瑞芳刘志红
- 关键词:冷冻人乳头瘤病毒随访
- 阿替卡因肾上腺注射液在宫颈高度病变LEEP术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阿替卡因肾上腺注射液在宫颈高度病变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法,88例试验组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前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注射液宫颈麻醉,88例对照组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前使用利多卡因宫颈麻醉,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减轻疼痛、病灶残留及术后恢复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卡因肾上腺注射液应用于宫颈高度病变LEEP术是可行的,局部麻醉效能强,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可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周锐周燕飞祖月娥张梅平
-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高度病变
相关作者
- 李鹃

- 作品数:34被引量:263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研究主题: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液基细胞学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 刘志红

- 作品数:80被引量:891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研究主题: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变 HPV
- 吴瑞芳

- 作品数:284被引量:2,868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研究主题: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颈癌 HPV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周艳秋

- 作品数:84被引量:82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研究主题:人乳头瘤病毒 HPV 宫颈病变 宫颈癌 宫颈肿瘤
- 王纯

- 作品数:79被引量:57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液基细胞学 宫颈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