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6篇“ 宫颈微偏腺癌“的相关文章
宫颈腺癌被引量:7
2004年
宫颈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 MDA)是一种罕见的高分化腺癌,又称为恶性腺瘤.170年Gussedow首次报道本病,20世纪60年代后又有散在的报道.该病比较罕见,仅占宫颈腺癌的1%~3%[1].因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瘤组织分化程度高,异形性小,病理诊断也非常困难,常易误诊和漏诊,因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Hart,WilliamR等报道的误诊率是34%[2].作者在此对本病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早诊早治提供一些帮助.
李大可尹如铁彭芝兰
关键词:宫颈微偏腺癌发病机制
宫颈腺癌影像表现及文献复习
2023年
探讨宫颈腺癌 (MDA)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回顾并分析2例经术后病理学证实为宫颈腺癌患者的MRI表现及文献复习。结果 一例患者表现为左侧附近囊性肿块并宫颈及宫腔下段多房囊性灶,正常宫颈结构消失,弥散均不受限,增强后宫颈及宫腔囊性灶囊壁显著强化,附件占位囊壁及分隔强化;另一例患者表现宫颈实性肿块,正常宫颈结构消失,宫颈肿块扩散轻度受限,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宫颈腺癌非常罕见,早期临床无特异性表现,在常规宫颈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筛查中阳性率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多数表现为宫颈位置较深多房囊性/囊实性、实性占位,正常宫颈结构消失,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王倩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宫颈肿瘤微偏腺癌
2例宫颈腺癌及不典型叶状增生报道
2023年
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64岁,因“绝经9年,阴道排液4个月”于2020‑05‑21入院。妇检:阴道内水样分泌物,宫颈增粗,直径约4.5 cm,质硬,触血阳性,宫体如孕2个月大小,左侧附件区扪及增厚感。三合诊:双侧宫旁韧带未触及结节或挛缩,弹性可,直肠黏膜光滑。辅助检查:宫颈活检提示腺癌。入院后查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5.891 ng/mL;妇科彩超:宫腔内膜线显示不清,宫腔内探及液性暗区,范围约88 mm×63 mm×86 mm,透声尚可,可见少许点状回声。全盆腔MRI(图1)提示:考虑子宫颈癌侵犯阴道上1/3。
刘印美张海燕
关键词:宫颈微偏腺癌阴道排液
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
2023年
重点研究了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疾病的临床检查结果和诊断。方法 选择了在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期间2例宫颈腺癌病例为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并着重探讨了宫颈腺癌癌细胞的性质以及免疫组化的特点。结果 腺癌癌细胞多为黏液样腺体,并且均呈不规则的密集排列,异型性不明显;在免疫组化的特点中,存在于癌细胞周围的标记载体癌胚抗原(CEA)、P53和Ki-67均为阳性,CA125为阴性,而病灶周围梭形胞的Calponin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均为阳性。结论 由于伴有宫颈腺癌病灶细胞的分化水平一般很高,但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却较少,所以极易导致错误诊断和漏症的发生,因此在检查前应先通过对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准确诊断。
黄敬敬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特征
宫颈腺癌3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宫颈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是一种宫颈少见的非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相关的腺癌,具有胃型分化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活检病理诊断较困难,目前国内临床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对其认识正逐渐加深。2014版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类为宫颈黏液腺癌(胃型)。本次研究共收集35例MDA患者,对其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标记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病理学工作者概括出更精确的诊断依据。
徐建勤袁军
关键词:活检病理诊断宫颈微偏腺癌组织学形态黏液腺癌胃型免疫标记
宫颈腺癌27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MD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为其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27例MD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8岁,Ⅰ、Ⅱ、Ⅲ、Ⅳ期分别有12例、7例、7例、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2例;主诉多为异常阴道排液或流血(21/27),HPV及细胞学检测多为阴性(25/27、15/27);肿瘤标志物以CA199升高为主(10/22);增强MRI宫颈恶性肿瘤检出率55%(11/20);术前活检确诊率32%(8/25),漏诊率8%(2/25)。病灶最大径0.5~8cm,脉管内见癌栓者15例(55.6%),浸润宫颈全层或深纤维肌层者22例(81.5%)。p53、p16、MUC6、ER、PR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1.9%(14/27)、44.4%(12/27)、88.9%(24/27)、14.8%(4/27)、7.4%(2/27),>50%细胞核染Ki67者7.4%(2/27)。初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25例。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4~57个月),随访率100%,1、2、3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87%、80%,84%、80%、74%。结论:MDA多表现为异常阴道流液或流血,宫颈筛查可无异常,影像学推荐增强MRI。病变检出率与活检深度密切相关,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指标有助于鉴别诊断。
鲍洢婷袁蕾张浩
关键词:宫颈微偏腺癌病理特点
宫颈腺癌五例误诊原因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宫颈腺癌的漏诊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例漏诊及误诊宫颈腺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漏误诊率为26.3%。5例因腹痛、腹胀、盆腔包块、阴道排液、异常阴道出血等原因就诊。2例误诊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3例经2~4次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其中1例经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1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漏诊后经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病理确诊,1例宫颈LEEP术后病理检查漏诊,最终经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确诊。漏误诊时间3~60个月。3例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晚期未行手术者建议同步放化疗。结论宫颈腺癌较为罕见,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宫颈细胞学及活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低,临床和病理误诊率及漏诊率都很高,需要临床和病理医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胡正俊何跃东
关键词:宫颈微偏腺癌误诊卵巢黏液性囊腺瘤PEUTZ-JEGHERS综合征漏诊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腺癌2例报告
2021年
宫颈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 of the cervix,MDAC)也称宫颈恶性腺瘤,临床罕见,其组织学表现为分化极好的宫颈黏液腺体,与宫颈良性病变及正常宫颈腺体难以区分,且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转移,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因延误诊断导致预后不良。本文将2例因盆腔巨大包块接受手术治疗,最终诊断为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病例报告如下。
胡正俊何跃东
关键词:宫颈微偏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
宫颈腺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MD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为更好治疗MDA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25例MD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其生存状况,分析预后因素。结果本组MDA患者平均年龄44.1岁(31~69岁),确诊时Ⅱb期及以后占32%;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排液增多,伴不规则流血,宫颈肥大、质硬。病理特征为大量黏液腺体浸润宫颈深肌层,深部血管及神经组织见腺体浸润。免疫组化:CEA(56%+)、Ki-67(36%+)、p53(28%+)、CA125(28%+),ER及PR均为阴性;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8例,LVSI阳性9例,4例行术后化疗,11例行同步放化疗,8例直接行根治性放疗。25例随访11~71个月,中位数为46个月。随访期内15例因MDA死亡,占60.0%,1年生存率为92.0%,3年生存率为72.0%,5年生存率为12.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P=0.000)、手术方式(P=0.002)、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2)、LVSI(P=0.001)对MDA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P=0.007)、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1)、LVSI(P=0.045)是影响MDA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MDA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需依靠病理学,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尽可能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改善MDA患者的预后。
王美丽赵瑞欣申彦敏张海波
关键词:MDA病理生存率预后
宫颈腺癌六例伴五例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 of cervix,MDA)伴卵巢转移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MDA 6例伴卵巢转移5例,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HER2表达状况,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6例患者年龄33~71岁,中位年龄51岁,首发症状多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流液,宫颈病灶镜下示分化良好管状、分支状腺体在间质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p16、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5/5)、p53突变型表达(5/5)以及细胞角蛋白(CK)7、碳酸酐酶Ⅸ(CAⅨ)阳性(5/5),黏液蛋白6(MUC6)多数阳性(4/5),CK20多数阴性(4/5)。5例MDA HER2免疫表型示:2例阴性,2例1+,1例2+,但染色2+者FISH检测示HER2无扩增。卵巢转移灶镜下示囊性/囊实性改变,被覆单层柱状上皮、形态温和,类似于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形态,免疫表型CK7、MUC6阳性(5/5),CAⅨ阳性(4/4), p16阴性(5/5),p53突变型表达(5/5),CK20多为阴性(4/5)。结论 MDA是一种分化极好且罕见的非HPV相关性腺癌,辅以相应免疫标记可有助于诊断;MDA转移至卵巢,形态良善,须与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鉴别。部分MDA显示HER2蛋白表达,是否具有靶向治疗价值,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张芳史敏周成敏侯俊廖琼郑平颜佳欣郭鹏
关键词:卵巢转移浸润性生长CK20免疫标记

相关作者

盛修贵
作品数:246被引量:2,58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癌 宫颈癌 子宫内膜肿瘤 卵巢肿瘤
伊喜苓
作品数:11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市妇婴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微偏腺癌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 宫颈肿瘤 微偏腺癌 核转录因子
张宇华
作品数:9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微偏腺癌 宫颈肿瘤 微偏腺癌 宫颈癌患者 宫颈癌
林蓓
作品数:237被引量:1,14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癌 卵巢癌 LEWIS_Y抗原 LEWIS
王敏
作品数:295被引量:1,20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卵巢肿瘤 卵巢浆液性 卵巢癌 化疗耐药 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