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4篇“ 宫腔内授精“的相关文章
夫精宫腔授精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的妊娠情况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夫精宫腔授精(IUI)在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中的妊娠情况。方法:对施行宫腔授精的394个自然排卵周期和372个促排卵周期(分为氯米芬组和尿促性组)的妊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各组年龄、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12.44%,流产率为16.33%,活产率为10.15%;氯米芬组(CC)临床妊娠率为11.03%,流产率为22.58%,活产率为7.83%;尿促性素周期组(HMG/CC+HMG)临床妊娠率为20.88%,流产率为10.53%,活产率为18.68%。尿促性素周期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及氯米芬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促排卵可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虽不能明显降低流产率,但有使IUI流产率下降的趋势,可酌情在IUI中适当使用HMG促排卵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王苏梅吕雪梅施红张伟王克华董云玲刘锦云
关键词:自然周期促排卵周期
应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提高宫腔授精妊娠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方法,探讨小剂量阿斯匹林对提高宫腔授精(IUI)妊娠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C/HMG/HCG方案促排卵,将行IUI的114例不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于月经第1~20d连续服用阿斯匹林,75mg/d;对照组57例,服用安慰剂。分别于排卵前1d和排卵后10d检测两组对象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膜形态、厚度及妊娠率。结果:两组妊娠率分别为24.6%和14%,子宫膜呈三线征发生率分别为75.4%和50.8%,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I显著降低(P〈0.01),子宫膜明显增厚(P〈0.01)。结论:小剂量阿斯匹林可改善子宫膜发育,提高IUI妊娠率。
陈亚萍
关键词:阿斯匹林宫腔内授精子宫内膜
应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提高宫腔授精妊娠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方法,探讨小剂量阿斯匹林对提高宫腔授精(IUI)妊娠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C/HMG/HCG方案促排卵,将行IUI的114例不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于月经第1-20天连续服用阿斯匹林75mg/d;对照组57例,服用安慰剂。分别于排卵前1天和排卵后10天检测两组对象子宫动脉 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膜形态、厚度及妊娠率。结果:两组妊娠率分别为24.6%和14%,子宫膜呈三线征发生率分别为75.4%和50.8%,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I显著降低(P<0.01),子宫膜明显增厚(P<0.01)。结论:小剂量阿 斯匹林可改善子宫膜发育,提高IUI妊娠率。
刘义耿育红陈汉琴
关键词:阿斯匹林妊娠率小剂量IUI授精
三种方法优化处理精液行宫腔授精临床比较
2002年
目的 :探讨洗涤法、上游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三种方法优化处理精液后的临床效果 ,以期针对不同的不孕原因和精液质量选择合适的优化精子方法 ,达到较好的妊娠率。方法 :采用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 ,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 ,结合尿LH峰于卵泡成熟时或排卵 2 4h将上述方法优化处理的精子悬液经宫颈用TOM’S人工授精管缓慢注入宫腔 ,黄体期 1、4、7天分别肌注HCG2 0 0 0u支持黄体。结果 :洗涤法宫腔授精 40周期 ,妊娠 6名 ,周期妊娠率 15 % ;上游法宫腔授精 6 0周期 ,妊娠 14名 ,周期妊娠率 2 3 3% ;密度梯度离心法 6 0周期 ,妊娠 16名 ,周期妊娠率 2 6 7%。结论
吴瑞芳陈建玲詹静
关键词:宫腔内授精阴道B超妊娠率精液处理
多囊卵巢综合征超促排卵与宫腔授精被引量:22
2001年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超促排卵联合宫腔授精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 14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hMG/hCG +IUI组排卵率为 98.46 %,明显高于CC +IUI组 (P <0 .0 0 5 ) ,与单纯hMG/hCG相似 ;hMG/hCG +IUI组的妊娠率为 5 6 .92 %,明显高于hMG/hCG组和CC +IUI组 (P <0 .0 1) ,而流产率及多胎妊娠率无差异。结论 :hMG/hCG +IUICF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的治疗更有效。
周庆娥李艳萍刘冬娥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超促排卵宫腔内授精人工授精
用上游精子宫腔授精治不孕症被引量:4
2000年
我国育龄夫妇中10%患有不育,其中3%是治疗困难者,因此在使用其他方法无效时,采用必要的助孕技术,是符合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国策的措施,本研究通过应用Gpm营养液处理精液,实时超声监测排卵、服用“养精种玉汤”来评估用上游精子行宫腔授精的成功率。1 材料与方法从1...
王一丁
关键词:不育症宫腔内授精人工授精
促排卵药物处理后刺破卵泡及宫腔授精治疗不孕症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为提高宫腔人工授精(IUI)妊娠率,降低流产率。方法:本文对40例患有排卵障碍、轻度输卵管因素不孕、免疫性不孕、原因不明性不孕等妇女,在促排卵药物处理后行卵泡刺破同时行IUI共 47个周期。结果:生化妊娠 18例,占 45%;临床妊娠 16例,占40%,周期妊娠率为34%;2例于妊娠6周自然流产,流产率占5%;2 例已分娩获得活婴,继续妊娠12例(其中三胞胎一例)。结论:本组行卵泡刺破加IUI的患者均为hCG注射36h后经阴道B超观察至40 h卵子未排出者,在阴道B超引导下,适时刺破卵泡排出多个卵子,避免卵子因延迟排出而老化,从而提高排出卵子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妊娠率。
任海芹李杰修梅筠孙淑杰
关键词:促排卵宫腔内人工授精女性不育
单次上游单次离心高活力精子分离与宫腔授精被引量:2
1997年
介绍了一种用于宫腔授精(IUI)的高活力精子分离方法一单次上游单次离心法,活性精子提取率为(19.9±6.3)%,其中,a精子提取率为(32.0±13.8)%。提取的精子悬液中,a精子率为(83.8±5.5)%。精子活动率约95%,畸形精子率下降了6个百分点。应用上述方法进行精子分离对27对男性少、弱、畸精子症致不育夫妇进行了40个周期的IUI治疗,妊娠率(PGR)20%。IUI中精子数量超过6×10_6,PGR为32%,而不足6×10_6者无一例妊娠(P<0.05)。
黄元华吴玮琳张岩黄秀琴
关键词:人工授精精子分离宫腔内授精
经皮穿刺输精管吸精子宫腔授精治疗阻塞性无精症不育被引量:13
1997年
对276例无精症不育患者采用睾丸细针穿刺吸液细胞学检查,结合精液生化指标测定及双侧输精管通液或造影技术,6例诊断为双侧输精管盆部阻塞性无精症,经皮穿刺输精管吸精子(PVSA),有4例吸出活精子,2例吸出死精子,经孵育活化后,精子活率0%~48%,畸形精子31%~82%,吸出液总精子数(2~60)×106,对3例吸出活精子患者行宫腔人工授精(IUI)4个月经周期,结果1例妊娠,并足月剖宫产一健康女婴,体重2650g,身长47cm。提示经皮穿刺输精管吸精子IUI,可以做为输精管盆部阻塞性无精症不育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邱毅王苏梅樊云井杨丹彤苏启昌鲁华王志新田奎武黄真嘉
关键词:无精症阻塞性
应用精子上游技术行宫腔授精
1996年
随着生殖生理学的深入研究,提高和检测生育力的手段也有了不断进展。用精子优选法去除精液中的杂质及死弱精子,筛选高质量的精子作宫腔授精(Intrauteine Insemination,IUI)提高受孕率,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了较方便的临床手段。 作者于1993年3月~1995年3月对40对不孕夫妇126个周期采用精子上游法(Swim—up sperm)进行官腔授精的研究,以探讨和评价其临床价值。
随笑琳吴淑熙赵一王雅玲
关键词:人工授精宫腔内授精女性不育症

相关作者

随笑琳
作品数:32被引量:123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不孕症 胚胎移植 黄体生成激素 助孕技术 卵母细胞成熟
詹静
作品数:18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不育症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宫腔内人工授精 妊娠率
李杰
作品数:1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市生殖医学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促排卵 药物处理 宫腔内授精 宫腔内人工授精 女性不育
刘冬娥
作品数:78被引量:70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研究主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辅助生殖技术 多囊卵巢综合征 促排卵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刘林洪
作品数:10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
研究主题:二氧化硅 IL-8 TNFΑ 白细胞介素8 呼吸道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