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89篇“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相关文章
中持续泵注丙泊酚对室间隔缺损修补心肌损伤的防治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中持续泵注丙泊酚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患儿心肌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治疗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0例。常规组中实施常规全身麻醉,试验组予以中持续泵注丙泊酚辅助麻醉,比较2组患儿中基础体征变化、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后麻醉苏醒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气管插管时(T2),试验组HR、MAP分别为(75.25±10.47)次/分、(84.41±10.76)mmHg,低于常规组的(80.44±10.28)次/分、(90.23±10.1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T3),试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分别为(85.77±10.46)U/mL、(141.45±20.47)U/L,均高于常规组的(80.32±10.41)U/mL、(128.77±20.61)U/L,丙二醛(MDA)为(6.47±1.32)nmol/L,低于常规组的(7.28±1.76)nmol/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10.25±2.33)U/L、(3.13±0.26)ng/mL、(142.33±20.72)U/L,均低于常规组的(12.77±3.13)U/L、(4.25±1.62)ng/mL、(152.77±20.46)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后麻醉苏醒指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持续泵注丙泊酚可一定程度上维持室间隔缺损修补患儿基础体征稳定,在不影响后苏醒质量或增加麻醉风险同时,有效减轻后应激反应,并可防治心肌损伤。
李金瑞韩晓丽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丙泊酚心肌损伤麻醉安全性
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对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患儿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FR)对体外循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患儿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患儿,依照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将患儿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儿人口学资料、前资料、中数据、后数据以及CPB期间实验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后AK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FR对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后AKI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15例患儿,其中AKI组28例,非AKI组187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肺炎史、慢性心力衰竭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KI组患儿左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AKI组(0.526±0.028比0.538±0.030,P=0.048)。AKI组患儿CPB时间(min:74.1±12.1比65.8±11.3,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min:41.7±9.7比37.2±9.4,P=0.021)明显长于非AKI组,低温停循环比例明显高于非AKI组(21.4%比8.6%,P=0.047),而两组中超滤比例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患儿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AKI组(d:5.3±2.0比4.0±1.7,P<0.001),但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后低血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患儿CPB期间血糖(mmol/L:9.4±1.3比8.8±0.8,P<0.001)、血乳酸(mmol/L:2.2±0.3比2.0±0.3,P=0.015)、血肌酐(μmol/L:79.7±11.5比74.4±10.9,P=0.018)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AFR明显低于非AKI组(8.5±1.3比10.2±1.6,P<0.001),而两组CPB期间血红蛋白、血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R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后AKI的保护因素〔优势比(OR)=0.439,95%可信区间(95%CI)为0.288~0.669,P<0.001〕;血糖(OR=2.133,95%CI为1.239~3.672,P=0.006)、血乳酸(OR=5.568,95%CI为1.102~28.149,P=0.038)是CPB下室间隔缺损
陈静赵孟天李传应张健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体外循环急性肾损伤
胸骨左缘肋间入路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胸骨左缘肋间入路行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的适应证、方法、可行性及优势。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38例行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患者,男85例,女53例,年龄(11.10±0.80)岁,年龄范围为6~17岁。根据手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正中开胸入路组(n=75)与胸骨左缘入路组(n=63),比较两组患者中相关指标、后检测指标、后3 d心、肺、肾相关检查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骨左缘入路组患者手时间[(96.30±1.50)min]、体外循环时间[(47.70±0.8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7.60±0.40)min]、后引流量[(113.60±5.40)ml]、呼吸机使用时间[(7.71±0.15)h]、ICU停留时间[(16.43±0.22)h]均少于开胸入路组[(105.80±1.40)min、(49.20±0.90)min、(18.70±0.40)min、(141.50±5.50)ml、(8.71±0.19)h、(18.10±0.39)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左缘入路组患者后3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9.70±0.60)U/L]、总胆红素[(13.94±0.68)μmol/L]、血肌酐[(60.31±1.02)μmol/L]均低于正中开胸入路组[(26.29±0.66)U/L、(16.93±0.49)μmol/L、(61.76±0.93)μmol/L],左射血分数[(58.05±0.36)%]高于正中开胸入路组[(55.52±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开胸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8.0%(6/75)]与胸骨左缘入路组[0%(0/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骨左缘肋间入路行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创伤小、恢复快、手效果确切,适合于可心外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的患者。
罗洪波蒋振威张文斌李永红
关键词:肋间隙室间隔缺损
快速康复理念在小儿外科手室间隔缺损修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年
小儿外科手室间隔缺损修补患者采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干预,研究快速康复理念干预的效果及优势。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100例小儿外科手室间隔缺损修补患者,以随机抽签方法加以分组,其中对照组纳入50例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样纳入50例患者,行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干预。随机并对比组间的治疗护理效果与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指标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自尊和自我效能情况以及认知功能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干预之后,研究组患者自尊和自我效能情况以及认知功能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在小儿外科手室间隔缺损修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法和全面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缩短康复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但同时也需要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开展专业技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快速康复护理的质量和水平。
何彤彤
关键词:快速康复理念循证护理小儿外科手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不同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对室间隔缺损修补婴儿心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不同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对室间隔缺损修补婴儿的心脑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83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婴儿的资料。采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作为间接的、持续性指标来反映PaCO_(2),记录前(T_(1))、切心包(T_(2))、停体外循环(T_(3))、停超滤(T_(4))及毕(T_(5))时点的PETCO_(2),除T_(3)时点PaCO_(2)不受呼吸条件影响外,在其余时点PETCO_(2)为30~<40 mmHg(1 mmHg=0.133 kPa)的婴儿为低二氧化碳组(LP组,34例),PETCO_(2)为40~<50 mmHg的婴儿为高二氧化碳组(HP组,49例)。记录实验指标,T_(1)、T_(4)时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T_(1)~T_(5)时点呼吸参数、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脑血流参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后1 d,2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高于前3 d,但HP组低于LP组(P<0.05)。HP组T_(1)、T_(4)时点PaCO_(2)水平均高于LP组[(38±5)mmHg比(31±4)mmHg、(44±6)mmHg比(36±4)mmHg](均P<0.001)。HP组T_(1)~T_(5)时点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均低于LP组,PETCO_(2)水平均高于LP组(均P<0.05)。除T_(3)时点外,HP组各时点rScO_(2)、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均高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婴儿PETCO_(2)与PaCO_(2)呈正相关(P<0.001)。结论通过精准管理将PaCO_(2)维持在正常偏高水平,可以安全有效地减轻室间隔缺损婴儿的心脑损伤。
范凡郭颖欧阳川刘迎龙谢思远柏松童峰郑佳郭张科李奇林李晓峰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器官损伤二氧化碳
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期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治疗患190例,根据围期护理方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后24 h、48 h的FLACC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每日关于用药、进食行为抗拒次数和哭闹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期中的应用,不仅能减轻患儿后疼痛,还能提高其后相关医护工作配合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加快患儿出院速率的有效方案,值得推广。
张雅宁袁展望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
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用血情况及风险因素分析
2022年
分析室间隔缺损修补患儿不同年龄、性别及血型的临床用血情况和特点,以期为优化手备血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间就诊于我院小儿胸心外科病房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患儿临床资料共1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8例手病例中男童88例,女童90例;年龄介于0-12岁之间,平均年龄(7.33±1.48)岁,其中0-6周岁患儿69例,7-12岁患儿109例;A、B、O、AB血型分别有51例、48例、57例和22例,围手期输血率在性别、年龄及血型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医疗组间前血红蛋白、前PT值、前APTT值及中出血量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手患儿红细胞输注率为100.00%,其中7-12岁患儿红细胞输注量显著大于0-6岁(P<0.05);红细胞输注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型、O型、B型、AB型,不同血型之间输注量无显著差异(P>0.05);男童和女童之间红细胞输注量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总输注率为72.97%(27/37),不同年龄段、性别以及血型的患儿输注率无差异(P>0.05);血浆输注量方面,7-12岁患儿血浆输注量显著大于0-6岁(P<0.05);血浆输注量从多到少依次是O型、A型、AB型、B型,不同血型之间血浆输注量无显著差异(P>0.05);男童和女童之间血浆输注量无显著差异(P>0.05);冷沉淀总输注率为24.32%(9/37);血浆输注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型、O型、B型、AB型,不同年龄段、性别以及血型的患儿冷沉淀输注率及平均输注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室间隔缺损修补治疗患者,前需详细评估患者年龄、性别及血型等基本情况,根据上述情况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血、合理准备各类型血液成分制品,可有效保证手顺利进行,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陈春如谢娟姚韵吴卞梁周小玉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婴幼儿修补术临床用血
改良室间隔缺损修补治疗膜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比较改良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与传统外科手治疗膜周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接诊的100例膜周VSD患儿,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改良组行改良VSD修补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外科手治疗,于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手的一般情况,手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isoenzy me,CK-MB)、左心功能、肺动脉及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VSD缺损直径、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中输血量、手时间及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后24h,改良组CRP、WBC、cTnI及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后3、6、12个月,改良组LVEF及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LVEDD、LVSV及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改良组后残余分流、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心律失常、房传导阻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良VSD修补治疗膜周VSD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更好,可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改善患儿预后。
吴鹏鹏张峰胡根源朱文庆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肌损伤心功能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技用于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中及后镇痛的效果
2022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技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中及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VSD修补,年龄1~6岁,ASA I至Ⅲ级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SAPB组)及对照组(C组)。SAPB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用0.375%罗哌卡因3 mg/kg行右侧前锯肌平面阻滞。记录患儿后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手时间,诱导后、切皮后及停机后30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中单次追加舒芬太尼的量,中舒芬太尼的应用总量,中的特殊情况,后2h(T1)、6h(T2)、12h(T3)及24h(T4)的FLACC评分,后拔管时间,后ICU停留时间,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切皮后SAPB组患儿的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C组(P<0.05),后2h(T1)及后6h(T2)SAPB组患儿的FLACC评分低于C组(P<0.01)。SAPB组中舒芬太尼应用总量低于C组(P<0.01),中单次追加舒芬太尼量低于C组(P<0.01),后舒芬太尼应用总量低于C组(P<0.01),SAPB组患儿的后拔管时间短于C组(P<0.01)。结论:前锯肌平面阻滞技可以在小儿侧卧位经肋间小切口VSD修补取得良好的中及后镇痛效果,减少中及后阿片类药物用量,缩短患儿后带气管插管时间.
李响李术榕马骏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镇痛
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患儿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纤支镜灌洗。对比2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等手相关指标,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心功能与肺功能指标变化,统计2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2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E峰/A峰(E/A)、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左心收缩时间间期(LVSTI)和呼吸做功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的心、肺功能指标与同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LVEF、E/A、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LVSTI和呼吸做功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可改善患儿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患儿康复时间。
刘建国阎红李青
关键词: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纤支镜灌洗室间隔缺损重症肺炎

相关作者

欧阳川
作品数:75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血流动力学 脑氧饱和度
程云阁
作品数:80被引量:480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京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电视胸腔镜 胸腔镜 心脏手术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王俊霞
作品数:130被引量:482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婴幼儿 河北汉族人群 汉族人群 再灌注损伤 小儿肠套叠
冯丹
作品数:40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配合 监测分析 手术室 艾滋病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袁卫东
作品数:29被引量:16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胸腔镜 食管癌 腹腔镜 食管肿瘤 电视胸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