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17篇“ 室性心率失常“的相关文章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辽河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每组各75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普罗帕酮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胺碘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0.00%,有效率14.67%,对照组显效率为38.67%,有效率26.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4.392,P=0.0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3%高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小,可作为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药物。
徐晓娟
关键词:胺碘酮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心肌病心率失常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合并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心肌病心率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66例扩张心肌病心率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稳心颗粒合并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比较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疗效优良率为93.93%;对照组优良率为69.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心率、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合并美托洛尔药物治疗扩张心肌病心率失常效果显著,安全高。
廖海鲲刘占文
关键词: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率失常药物治疗
乌头碱中毒恶心率失常的诊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急乌头碱中毒恶心率失常的诊治效果,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1例急乌头碱中毒致恶心率失常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的分析。所有患者均予洗胃处理及对症应用阿托品、硫酸镁及胺碘酮等治疗。根据治疗后患者24 h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24 h抗心率失常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0例。41例患者经救治均脱离生命危险,全部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正确掌握急乌头碱中毒致恶心率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采用合理的方法等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段宇珠陈安宝杨建华杨春燕
关键词:急性乌头碱中毒室性心率失常抢救成功率
探究胺碘酮治疗充血心力衰竭合并心率失常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充血心力衰竭(CHF)合并心率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4例CHF并心率失常者,将其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积极采取抗心衰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结果研究组抗心率失常与心功能的有效率为90.38%、90.38%,均高于对照组的75.00%、73.08%(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以强化CHF并心率失常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控制心律失常,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
陈阳生
关键词:胺碘酮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率失常
射频消融治疗流出道心率失常护理
2015年
目的:探讨对流出道心率失常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适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IVA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后进行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完成治疗后有49名患者在累计放电120次左右,早搏和心动过快等现象有所改善并逐渐消失;有52名患者在消融后持续观察30min,发现发现患者静息状态下和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时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有53名患者在术后3d心率复查正常;有49名患者在停用药物后心率未出现异常。结论:采取合理、全面的心理护理有效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抵触心理,为手术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细致的日常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治愈率。
李岸芳卢春林
关键词:射频消融护理
扩张心肌病心率失常的治疗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对于扩张心肌病心率失常病患治疗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共有50例病患被诊断为扩张心肌病心率失常。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病患治疗前均停止对抗心率失常药物的摄入。观察组病患口服稳心颗粒及美托洛尔;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疗效以及心率以及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48.00%(12/25),优良率为92.00%(23/2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0.00%(5/25),68.00%(1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为(65.49±6.13)次/分,收缩压为(105.9±11.22)mm Hg,舒张压为(63.72±6.56)mm H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药物治疗(稳心颗粒合并美托洛尔)扩张心肌病心率失常,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还能有效改善病患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安全好,值得临床推荐。
丁大鹏
关键词:扩张性心肌病
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心率失常的疗效及安全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心率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合并心率失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氯丙嗪组)和对照组(利培酮组)各32例,疗程均为8周。采用阳和阴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后测量心电图和心率。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各个时点PANSS总分、阳症状分、阴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第4、6、8周末PANSS总分、阳症状分、阴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在治疗后第2、4周末PANSS总分、阳症状分下降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4周末PANSS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5.00%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心率失常病情的好转率75.00%高于对照组的4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总分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的QT间期、校正QTc间期、PR间期及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心率失常的起效快于单用利培酮治疗,不良反应及对心电图的影响与单用利培酮治疗相当,改善早搏优于单用利培酮者。
周芳珍程琳拾润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氯丙嗪室性心率失常
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流出道心率失常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使用CARTO系统对起源于心流出道的早(速)行射频消融术的可行及疗效.方法 30例起源于心流出道的患者在CARTO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结果 26例患者早(速)起源于右心流出道,2例患者早起源于左冠窦,2例患者早(速)起源于心大静脉.所有患者均成功消融,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复发早,早数少于4 000次/24 h.结论经CARTO系统指导下行导管消融流出道起源早(速)是安全有效的.
光雪峰李绍龙龙德勇刘屹左明鲜邓洁刘兴鹏
关键词:导管消融
胺碘酮治疗充血心力衰竭合并心率失常38例临床疗效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胺碘酮在治疗充血心力衰竭(CHF)并发心律失常(VA)患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38例治疗充血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可控制心律失常,并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胺碘酮在治疗充血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甘富东
关键词:胺碘酮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猝死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心率失常时胺碘酮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猝死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心率失常时胺碘酮的应用。方法:选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患者共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利多卡因治疗,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1%、80.0%,有显著差异。结论:胺碘酮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在治疗心肺复苏过程中心律失常应首选胺碘酮。
陈山陈亚想方锦玲郭东辉
关键词:心肺复苏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

相关作者

胡元
作品数:4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钾 钾含量 室性心率失常 早期血清
贾红龙
作品数:8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急救中心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钾 血栓溶解疗法 心肌酶水平 心肌酶谱
王峙峰
作品数:63被引量:20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卵圆孔未闭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 封堵
张庆光
作品数:19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谷氨酰胺 呼吸衰竭 阿托伐他汀 低氧
陈灵
作品数:9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肌缺血 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靶器官 老年高血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