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63篇“ 审美意蕴“的相关文章
芙蓉出水——中国古画中的荷莲审美意蕴
2025年
盛夏,是一年中草木最繁茂的时节。曲院风荷,为盛夏添了一抹浪漫诗意,也带来了绿意清爽。本文将沿着中国花木画的发展脉络,浅谈荷莲审美意象在中国绘画中的艺术表现。一、荷莲的文化象征意义。《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荷花,在传统文化中是高洁的象征,闪耀着人格化的光芒。周敦颐《爱莲说》赞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既是对荷花的颂扬,也是对纯净品质的礼赞。
战盈彤
关键词:审美意蕴《爱莲说》文化象征意义审美意象《离骚》
王昌龄诗中“月”意象的生态审美意蕴
2025年
“月”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典型意象,随着历代文人的不断吟诵,已经不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象,而是由于创作处境的不同,赋予了月独特的情感内涵。从唐代开始,文人笔下的意象已经不再是单纯客观的自然物象,而是具有不同的审美情状,正如王昌龄笔下的“月”意象,在不同的诗歌语境中被赋予生命、情感与灵性,本文以王昌龄诗中“月”意象为审美观照,从自然、社会及精神三个维度出发,依据生态美学的相关理论,透视王昌龄诗中“月”意象的生态审美表征。
林雅霜
从空间维度解析《我的白鸽》之审美意蕴
2025年
《我的白鸽》是陈忠实基于真实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而创作的“小说化”散文。文本围绕“白鸽”建构了心理、地理和伦理三重表意空间,融“诗性”和“思性”于一体,既有对原乡现实景观、历史景观的本真描绘,又有对心理隐痛、心理寂寞的真实表达,还有对生命伦理关系的深刻观照。从空间书写的维度出发,对文本的空间形式进行解码,方能深入挖掘其审美意蕴
周新民马绍玺
关键词:心理空间地理空间审美意蕴
从“子午相”看戏曲表演中的审美意蕴
2025年
“子午相”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审美规范,也是舞台艺术中身体构图的一种“黄金法则”,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身体美学的理解与追求。“子午相”之美的原理在于阴阳之道,体现为圆曲流转与阴阳相合,我们可以进而从形态之美与意象之美的角度阐述“子午相”的审美意蕴。在戏曲形态之美方面,“子午相”通过错落有致的“太极式体旋”,展示蕴含太极八卦思维的身体运用方式以及内外相合的中和之美。从戏曲意象之美来看,“子午相”具备蓄势之美、隐秀之美和“离形得似”的特点,能以静寓动、飞中求挫、传神达意,营造出曼妙而深邃的意境。由此观之,“子午相”不仅是戏曲表演体态的要求和法则,更是戏曲艺术的审美追求,负载着源于《周易》的中华文化哲理,反映了中国人的身体观和对生命本体的认识,传递着流动不息的生命精神与哲学内涵。
林丹
关键词:戏曲表演审美意蕴
纪录片《定风波》的叙事策略与审美意蕴
2025年
纪录片《定风波》立足真实历史进行主题建构与叙事演绎,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精心选取苏轼人生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仕途生涯作为叙事节点,多维度展现苏轼的政治抱负与儒者情怀。在叙事策略上,该片通过历史故事的经典叙事演绎、生动有趣的美食文化导入和生活化的细节拼贴,旁白讲述和朗诵动画等综合运用,营造出独特的历史人文情境,实现具象化的情境再现。在审美意蕴表达方面,该片通过主客体与时空交互的意境营造,展现人文情怀的现代传承,对苏轼精神内核与思想价值进行深入解读。这些对于精进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创作和深入解读苏轼的当代价值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借鉴。
刘佳富
关键词:叙事策略审美意蕴
朱熹白鹿洞诗歌的审美意蕴及其理学教育意义
2025年
朱熹白鹿洞诗歌展现了一个理学家的生命形态,从生命深处发出的诗,乃是理学修养的形象化、艺术化表达,在书院教育与理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朱熹以“万物一体”的平等态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以审美的眼光去感受和欣赏万物,是一位“仁者”对万物友好的关照,他将理学精神生命化,在山水诗中加以呈现,成为理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诗中透出的圣贤精神与仁者情怀,指向士人的核心素养,在理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用当下的眼光来看,则通向广泛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珂王守雪
关键词:庐山诗审美意蕴
浅析晚明小品文的审美意蕴——谈《晚明小品研究》
2025年
吴承学的《晚明小品研究》以晚明时期小品文为中心,考察晚明小品产生的文学背景与文化渊源,挖掘晚明小品的实践创作背后的文体规范,从而揭示晚明小品的审美意蕴是如何与晚明时期的社会现状、经济发展互相映照的。小品文是颇具代表性的一种散文文体,晚明小品文凭借它“篇幅短小,文辞简约,独抒性灵而韵味隽永”①的审美特性从古文中脱离,成为独立的文体。这种力图表现个性,抒发情感的文体成为了晚明文人自我表白的最佳载体。在明代万历年间直至明朝灭亡70多年的历史中,可以照见晚明小品是如何一步步摆脱程朱理学的枷锁,悠然自得地抒发性灵,寻找世俗生活中的“情”与“趣”,用小品之“小”传达出洪亮的声音。
刘靖宇
关键词:晚明小品文审美意蕴
《树上有个好地方》系列影片的“树意象”审美意蕴探析
2025年
《树上有个好地方》系列电影是儿童电影导演张忠华的优秀代表作。该系列影片在细腻地描绘陕西关中地区少年巴王超过的成长历程中,把“树”作为核心意象,贯穿了全片的影像叙事。正如片名的提示,“树”的意象在银幕上,不仅以实体之“象”鲜明直观呈现,而且以内涵之“意”的情感象征承载了多重审美意蕴。“树”意象在片中辅助人物塑造,深化情感寄托,丰富叙事策略,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思想。张忠华立足精巧的创作构思和表现手法,确立和拓展了“树”的意象叙事,实现了艺术表达与观众情感的深度链接,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审美共鸣。该系列电影基于“树意象”的审美意蕴创新探索,为中国西部电影和儿童影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参照。
高字民刘沿言
关键词:树意象审美意蕴
唐代寿州窑酱釉剪纸漏花瓷枕艺术及审美意蕴探析
2025年
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于2010年被列入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寿州窑陶瓷作为隋唐匠人的制瓷精品,饱含着匠人们的美学思想及设计理念。文本旨在研究唐代寿州窑酱釉剪纸漏花瓷枕的艺术特点及其蕴含的审美意蕴。在研究方法上,文本采用了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的综合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析了唐代酱釉剪纸漏花瓷枕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意蕴,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中国传统造物的设计观念和美学思维,使古老的东方美学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姚雨宏高峰
关键词:寿州窑瓷枕审美意蕴
激昂笔墨写山河交响--品读范扬山水画的审美意蕴与时代气象
2025年
自古以来,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画家情感、思想与哲理的体现。范扬,这位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审美意蕴,为山水画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将从笔墨丹青挥洒激昂雄辉、个性图式建构哲思深意和时代精神传承魅力交响三个层面来探讨范扬山水画的审美意蕴与时代气象。范扬的山水画在审美意蕴与时代气象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更体现了画家自身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
龚星宇孙宁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审美意蕴

相关作者

冯英华
作品数:26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和田师范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审美意蕴 文化意蕴 《红楼梦》 戏剧化 李渔小说
张楠
作品数:42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研究主题:审美意蕴 和声风格 和声 浪漫乐派 多声音乐
陈丽琴
作品数:92被引量:213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传承 壮族服饰 京族 文化生态 壮族
赵婧
作品数:7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白鹿原》 审美意蕴 文化 文本 崇高
陈元龙
作品数:41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审美文化 大众审美文化 《白鹿原》 审美意蕴 文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