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3篇“ 审美心理结构“的相关文章
基于审美心理结构的中职学生自然笔记现状调查
2025年
为了加强中职学生自然教育,提高教育效果,文章对广东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职学生进行了关于自然笔记现状及自然笔记APP设计需求的问卷调查,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朱世越李博杨宛萤杨洪泽
关键词:审美心理结构中职学生
基于审美心理结构的地理审美化教学模式构建
2023年
地理美育是地理美学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地理美育的成效与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密切相关。文章在探究教学过程本质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审美心理结构的地理审美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将地理教学过程转化为地理审美过程,将知识的接受性学习转化为审美的创造性学习,最终在知情意行的深度融合中达到以美育人和以文化人的有机统一。
刘亚楠汪涛
关键词:地理美育审美心理结构
试论京剧《圣洁的心灵——孔繁森》的审美心理结构
2023年
《圣洁的心灵——孔繁森》创作于1995年,作为京剧现代戏的优秀代表,这一作品刻画了孔繁森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光辉形象。本文从作品审美心理入手,以审美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心理结构为研究主题。在分析《圣洁的心理——孔繁森》的艺术表现过程中,从审美认知、审美情感和审美性格三个方面对审美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进行论述。
韩璇
关键词:审美心理结构京剧
从《洛神赋》互文现象看中国古代文人审美心理结构
曹植的《洛神赋》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他们通过互文创作,在文学、绘画和书法等领域对“洛神”形象进行重写,形成《洛神赋》互文现象,从而使《洛神赋》在中国文化之美的土壤里扎根下来。本文以《洛神赋》互文现象为切入...
李金嘎
关键词:《洛神赋》互文现象古代文人审美心理结构
美术学习对农村初中生审美心理结构优化的研究——以三所农村中学为例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学校美育要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要全面开足开齐,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和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①学校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
梁意爽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心理结构
文献传递
艺术教育与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探析被引量:2
2021年
艺术活动主要是指基于情感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该活动具有渗透性、形象性、多变性,对于儿童来讲艺术活动与其生命追求、天真无私、自由创作等早期发展个性关系紧密,容易被儿童所接受。艺术活动对学前儿童认识事物、智力开发、个性发展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为使有关活动更具规范性及实效性,为学前儿童全面发展夯实教育基石,本文就艺术教育与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方略进行探讨。
高鹏月
关键词:艺术教育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
语文美育与彝汉双语预科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价值取向被引量:2
2021年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价值取向,结合凉山州彝汉双语预科语文课程阅读与写作两大教学板块,以语文美育与这部分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建设为研究内容,从当代彝文文学、彝族汉语作家文学、多民族/国别文学的审美阅读、写作四个方面,指出语文美育对凉山州彝汉双语预科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建设的作用:延续与重塑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结构、文学民族性与文化共同体的“中”“和”、培育人类情怀和世界胸怀、实现审美心理结构物态化。由审美心理结构促进文化心理结构的整体发展,使之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王领妹孙正华
关键词:语文美育审美心理结构
从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分析儿童绘画中的教师示范被引量:1
2020年
学前儿童绘画是儿童情感表达和个性表现的最本真的生命活动,在发展儿童的人格、智力、思维和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特点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三个角度对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教师示范的目的、类型和示范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教师示范的指导策略。教师应该明确示范目的、运用多种示范、创设宽松的示范环境等对儿童绘画进行指导,更好地发挥示范的作用,以促进儿童想象力、审美能力的发展。
李雅文
关键词:绘画活动教师示范
论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多元感性表征——以民族歌剧《玛纳斯》的图腾与意象为例
2020年
作为中华民族三大史诗之一的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以歌剧的形式搬上舞台。歌剧《玛纳斯》以其多元的创作手法和"多维度"的呈现方式获得极大成功。在突出民族性、时空性和剧情发展以及体现戏剧冲突的张力方面,剧中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较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的"象征"作为表现手法的核心,对"玛纳斯"英雄的意象进行描摹。通过对柯尔克孜图腾意象在歌唱艺术中象征性表达的探究,立体呈现了柯尔克孜族的集体性精神内涵和文化风貌。
韩小燕
关键词:图腾意象
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对音乐审美教育的影响
2018年
所谓审美心理结构.就是人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构戍的一种独特的结构,这种结构最容易在艺术家的心理活动中体现出来。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包括对音乐审美感知、音乐审美想像、音乐审美理解和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这些能力是帮助审美个体形成审美经验动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具体表现为审美创造与审美欣赏以及对它们的情绪体验活动。这是实现个体在其审美需要的驱力作用下,具体实现审美需要的手段和工具。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既是审美主体审美心理成熟的表现,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对音乐审美心理结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音乐审美教育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雍敦全
关键词:音乐审美听觉生理心理音乐教育

相关作者

张玉能
作品数:439被引量:974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新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 美学 席勒 审美
杜书瀛
作品数:147被引量:15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文艺学 文学 李笠翁 《闲情偶寄》 诗文评
徐克瑜
作品数:35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陇东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细读 意境 诗歌 文学研究 小说
刘晓英
作品数:25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审美主体 人文哲学 社会关系 原生态 西方哲学
王建国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精神文明 美育 美感教育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