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篇“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的相关文章
白杨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通过建立C57BL/6J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模型并应用白杨素干预治疗,研究其对小鼠EAU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
孟祥达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白杨素血-视网膜屏障STAT1STAT3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2014年
目的:研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小鼠模型的发生规律及特征。方法6-8周B10.RⅢ小鼠,用人源IRBP肽161-180与完全弗氏佐剂混合注射于小鼠建立模型。观察小鼠眼部表现,小鼠眼球病理切片,光镜观察记录不同时间点小鼠的炎症情况。结果 EAU小鼠视网膜炎症出现在第14-21天,表现为结充血,前房混浊,虹后粘连,眼底网膜水肿充血。病理切片见玻璃体腔炎症细胞,网膜水肿,各层结构紊乱,炎症浸润,血管周围炎,网膜内肉芽肿等。结论用IRBP161-180肽成功诱导B10.RⅢ鼠建立EAU模型,为人类葡萄膜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刘岚许勇峰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小鼠
内毒素和百日咳毒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中的不同作用
2014年
背景 研究表明,使用百日咳毒素(PTX)诱导的传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模型在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上与人类葡萄膜炎的发病环境有明显差异,且PTX本身可影响免疫应答.我们先前的研究已成功建立了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EAU模型,但PTX与LPS在EAU模型中的不同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比较在不同免疫阶段注射PTX和LPS对EAU诱导的不同影响,探讨LPS和PTX在葡萄膜视网膜炎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SPF级6~8周龄C57BL/6(H-2 b)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0 d-PTX-EAU组、7 d-PTX-EAU组、0 d-LPS-EAU组和7 d-LPS-EAU组,分别于人类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多肽片段1-20(IRBP 1-20)及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小鼠后即刻或第7天在小鼠足底注射10 g/L LPS 30 μl或腹腔内注射1.0 mg/L PTX 0.5 ml,分别建立PTX和LPS诱导的EAU模型.于免疫后第19天,耳廓皮内分别注射IRBP 1-20,48 h测量模型鼠耳廓厚度,比较两种模型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制备小鼠脾脏细胞匀浆,用3H脱氧胸苷(3H TdR)掺入法比较各组小鼠的特异淋巴细胞增生反应;收集小鼠网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网膜的炎症表现并参照Caspi标准进行炎症评分,对不同模型组小鼠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0 d-PTX-EAU组和7 d-LPS-EAU组小鼠均出现典型的葡萄膜视网膜炎病理损害,可见明显的炎细胞浸润、网膜皱褶和脱离及网膜全层结构排列紊乱,0 d-PTX-EAU组小鼠玻璃体炎和肉芽肿反应略重于7 d-LPS-EAU组;而7 d-PTX-EAU组小鼠仅见网膜血管轻度扩张,0 d-LPS-EAU组小鼠可见少量网膜血管扩张和个别区域的网膜折叠.0 d-PTX-EAU组和7 d-LPS-EAU组小鼠的EAU评分明显高于7 d-PTX-EAU组和0 d-LPS-EA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 d-PTX-EAU组和7 d-PTX-EAU组小鼠耳廓厚度分别为(62.600±3.362) μm和(60.000±2.345�
陈杰孙卫民宋斗张超雄王金泉徐晓陶君
关键词:葡萄膜视网膜炎免疫获得性免疫内毒素百日咳毒素
CD4+CD25+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中的作用
2011年
背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已被证明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自限疾病。研究表明 CD4+CD25+T细胞可能参与了EAu的调控,但其作用机制尚有待研究。目的探讨EAU中 CD4+CD25+T细胞的表达变化。方法按照Caspi的方法提纯牛网膜S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合后,于24只Lewis大鼠右后足底部注射0.1ml制作EAU模型,4只未处理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后每日州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眼部变化。造模后7、12、15、21d处死动物,取大鼠网膜、引流淋巴结、脾脏,对大鼠眼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前进行病理评分。对各时间点收集的大鼠网膜、引流淋巴结、脾脏分别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时间点3种组织中 CD4+CD25+T细胞的表达情7兄。结果造模7d后大鼠睫状充血,虹血管扩张;15d后炎症达高峰,前房大量炎渗出;21d后炎症消退。眼部病理评分结果与临床所见一致,造模15d组病理评分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正常对照组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有2.0%CD4+T细胞表达CD25,造模组 CD4+CD25+T细胞表达增加,亓在EAU高峰期达最高,EAU消退期轻微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CD4+CD25+T细胞在EAU动物模型炎症组织中表达的动态变化与炎症反应有关,提示 CD4+CD25+T细胞参与EAU的发生发展和消退过程。
冯广忠邢琳侯勇生傅少颖
关键词:CD4+CD25+T细胞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自动免疫
SOCS1反义寡核苷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的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1)反义寡核苷酸对预防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可行和有效。方法制作大鼠EAU模型,于免疫后10d前房内分别注射SOCS1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A组)、SOCS1正义寡核苷酸脂质体(B组)、脂质体(C组)和生理盐水(D组)。于14、21、28d观察其炎症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网膜内SOCS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和血清中IL-4、IL-12和IFN-γ的含量。结果免疫后14d、21d,B、C、D组可见明显的虹睫状体炎,A组炎症反应不明显;与D组相比,A组IL-4升高,IL-12和IFN-γ降低(P<0.05),B组、C组细胞因子无明显改变(P>0.05)。与D组相比,14d、21dA组网膜SOCS1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BMC内SOCS1mRNA及蛋白无明显改变,B组、C组PBMC和网膜内SOCS1mRNA及蛋白无明显改变。结论SOCS1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对EAU在眼部的炎症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周增超王红彭晓燕赵萌梁亮刘云霞
关键词: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反义寡核苷酸
口服免疫耐受预防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中细胞因子网络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观察口服免疫耐受预防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过程中血清以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方法Lewis大鼠72只随机分为EAU组、口服网膜S抗原10、100μg组和1、10mg组、对照组,每组各12只大鼠。其中,EAU组用网膜S抗原50pg和弗氏完全佐剂免疫诱导EAU模型,口服10、100μg组和1、10mg组,分别插管喂饲网膜S抗原10、100μg,1、10mg和1mg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混合液1ml,隔日1次,共7次,然后按上述方法诱导EAU;对照组插管喂饲磷酸盐缓冲液和1mg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混合液1ml,隔日1次,共7次,然后诱导EAU。观察每组大鼠眼部EAU的临床表现。在EAU高峰期取大鼠眼球,进行病理分级。同时取大鼠血清,分离脾细胞。培养后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以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2、IL-4和IL-10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100μg、1mg组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浓度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增高,与EAU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9,68.8,35.7,7.5,P〈0.01);10μg、10mg组血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与EAU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AU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100μg、1mg组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浓度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增高,与EAU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1,15.6,33.1,167.7,P〈0.01);10μg、10mg组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血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与EAU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免疫耐受预防EAU过程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表达降低,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增高。口服过高或过低�
张锐钱江袁一飞
关键词:免疫耐受细胞因子类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 观察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TNF—αMCAb)对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治疗作用。方法合成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R16多肽片段,联合免疫佐剂诱导EAU动物模型。按照注射次数不同将大鼠分为2组,分别于IRBPR16免疫后的第6天和第4、6、8天自大鼠尾静脉注入TNF—α MCAb,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其眼部临床表现,同时设未治疗组大鼠作为对照。于IRBPR16免疫后第13天测量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并于第14天处死大鼠,取眼球行组织病理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注射后14d时大鼠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房水中IFN-γ水平。测量引流淋巴结细胞的抗原特异淋巴细胞增生反应。结果TNF—α MCAb治疗组大鼠的眼部炎症较未治疗组明显减轻,病理分级下降;房水和血清中IFN-γ水平降低,血清中IL-4增高;DTH反应下降;引流淋巴结细胞对IRBPR16多肽刺激的增生反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次注射相比,3次注射的治疗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TNF-αMCAb能够有效减轻EAU大鼠眼部的炎症反应和特异细胞免疫反应,改变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多次应用作用更显著。
张锐钱江袁一飞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网膜内的表达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网膜内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方法。90只Lewis大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进行分组,分别为未治疗组40只大鼠、治疗组40只大鼠及正常对照组10只大鼠。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诱导EAU动物模型,治疗组从免疫后1—28d,给予环孢素(CsA)灌胃,每天20mg/kg体重,而未治疗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未给予免疫和治疗。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d按分层随机号抽取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各10只大鼠进行相关检测,观察大鼠眼部炎变化,双眼取材,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网膜内SOCSmRNA和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2、干扰素1(IFN-γ)的水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和网膜内SOCS蛋白表达量进行对比分析,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用Mann—Whitney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进行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大鼠炎反应分值比较。结果免疫后14d,未治疗组可见明显的虹睫状体炎,房水闪辉阳,虹后粘连,瞳孔不规则甚至前房积脓,炎反应分值是1.5±0.5;而治疗组眼部炎反应不明显,炎反应分值是0.5±0.3。未治疗组的IL-12、IFN-γ及IL-4免疫后14d达到最高峰(均P〈0.05),免疫后28dIL-12、IFN-γ下降到正常水平(均P〉0.05),IL-4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IL-12、IFN-γ的动态变化不明显(均P〉0.05),IL-4在整个病程中呈上升趋势(均P〈0.05)。SOCS1、含SH2结构的细胞因子诱导蛋白(CIS)mRNA免疫后14d表达最高,未治疗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3.41倍和3.36倍,治疗组分别为1.44
王红周增超彭晓燕赵萌
关键词:自身免疫疾病葡萄膜炎视网膜炎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免疫100只Lewis大鼠诱导EAU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从免疫后第1天至第28天,给予环孢霉素A(CSA)灌胃,20mg/(kg·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免疫前、免疫后7、14、21、28d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眼部变化并抽取其心脏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2、干扰素(IFN)-γ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BMC内SOCS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免疫后14d时炎症最明显。对照组可见明显的虹睫状体炎,治疗组前房轻微炎渗出,但无虹后粘连及前房积脓。对照组血清中IL-12、IFN-γ免疫后14d达到最高峰,28d下降到基础水平,治疗组在免疫后14d达到高峰,但是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时间点与免疫前比较无差异;IL-4在对照组中下降不明显,治疗组在整个病程中呈上升趋势。SOCS1、SOCS5mRNA免疫后14d表达最高,对照组分别是免疫前的4.05和3.83倍,治疗组分别为1.15和1.16倍;两组中含SH2结构的细胞因子诱导蛋白(CIS)与SOCS3mRNA轻度升高,对照组较治疗组略明显。对照组中SOCS1、SOCS5蛋白在免疫后7、14、21d时显著高于免疫前,CIS、SOCS3蛋白在免疫后14、21d显著高于免疫前;治疗组中仅SOCS1蛋白在免疫后14d显著高于免疫前,其他时间点较免疫前无明显改变。结论SOCS1、SOCS5水平升高与EAU发生过程中的Th1型反应增强有关,CIS、SOCS3水平轻度升高可能是存在着Th2细胞反应的增强以对抗Th1细胞反应,实现动态免疫平衡。
周增超王红彭晓燕赵萌
关键词: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抑制因子
灌肠诱导粘耐受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口服和灌肠两种途径诱导的粘耐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uveoretinitis,EAU)的影响,探讨灌肠途径诱导粘耐受抑制EAU之可行。 ...
沈降
关键词:口服耐受S抗原免疫治疗

相关作者

王红
作品数:89被引量:472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葡萄膜炎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 BEHCET病 TH17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杨培增
作品数:234被引量:941H指数:1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葡萄膜炎 BEHCET病 免疫抑制剂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前葡萄膜炎
彭晓燕
作品数:190被引量:757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视网膜疾病 经瞳孔温热疗法 视网膜 眼底 COATS病
赵萌
作品数:33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葡萄膜炎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TH17细胞 干眼症
周增超
作品数:23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 眼前节分析系统 黄斑水肿 视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