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7篇“ 宏观审慎管理“的相关文章
- 外部不确定性对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宏观审慎管理
- 2025年
- 运用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的溢出指数法测度2002年至2021年9月间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受外部不确定性冲击的程度,并深入挖掘各类溢入指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部金融不确定性的传染力主要受信息因素制约,信息与企业家信心是影响外部宏观不确定性传染力的主要因素,而企业家信心与消费者信心是干扰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传染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家信心、信息分别是影响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易感程度的关键因素,两种因素也是影响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易感程度的主要因素。进一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探究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和流动类政策表现较好,而新冠肺炎疫情时期,资产类政策的短期调控效果较为突出。
- 廖文欣徐晓光
- 关键词:金融市场风险
-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与制造业企业价值
- 2024年
-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该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包含外债币种、期限一体化管理和逆周期调控两个显著特征。基于2006—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价值提升;这主要通过降低财务费用、缓解融资约束和减弱资产负债表效应三个渠道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对规模较小和外汇风险敞口较大企业的影响更为突出;同时,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对企业价值的积极效应在汇率波动较大时期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于完善外债管理制度,引导企业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防范系统性风险,保持微观企业活力等具有政策启示。
- 周先平皮永娟罗瑞丰
- 关键词:宏观审慎管理货币错配资产负债表效应
-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缓解银行风险承担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 2024年
- 本文以2017年我国实施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了跨境融资体制改革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1)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对银行对外负债的正向敏感度得到了有效抑制,即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效缓解了银行风险承担压力。(2)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不仅显著降低了银行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也显著降低了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即对银行信贷集中度形成了有效约束。(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资产规模较小和流动性风险较高的银行中,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更为凸显。本文强调,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不仅有助于化解银行流动性风险,而且有利于优化银行投融资期限匹配、降低银行信贷集中度。
- 袁智慧谢贤君蔡鑫
- 关键词:宏观审慎管理银行风险承担
- 宏观审慎管理配合下的最优货币政策选择--基于中国的DSGE模拟分析
- 2024年
- 通过建立基于企业“二元”特征、影子银行、政府债务以及考虑货币供应量的利率规则等因素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了宏观审慎配合下的我国最优货币政策选择。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宏观审慎管理配合的情形下,当宏观经济受到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技术冲击时,考虑货币供给因素的利率规则比仅考虑平滑因素的利率规则更有助于维护经济社会的短期和长期稳定;当受到金融冲击时,考虑货币供给因素的利率规则比仅考虑平滑因素的利率规则对经济增长率、政府支出、利率、就业、信贷等变量的冲击更小,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实现均衡;即使不考虑宏观审慎管理,受到金融冲击后,考虑货币供给因素的利率规则能够更快地控制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并能更有效地调节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在两种技术冲击和金融冲击下,考虑货币供给因素的利率规则产生的福利损失均小于仅考虑平滑因素的利率规则产生的福利损失。本文不仅丰富了我国最优货币政策研究成果,更为中央银行在决策时如何平衡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了思路。
- 韩鑫韬张晓敏刘星
- 关键词: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宏观审慎管理DSGE模型
- 地域投机文化如何影响地方银行信贷风险?——兼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影响
- 2024年
- 投机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会对地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浓厚的投机文化氛围会导致地方银行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而会加剧其信贷风险。一方面,投机文化可以通过促使地方银行过度进行风险承担和过度加速资本周转两条途径加剧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净利差收窄和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压力均会加剧投机文化的不利影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可以抑制投机文化的不利影响。宏观审慎管理方面,收紧贷款发放条件和提高流动性要求均有助于抑制投机文化的不利影响;单纯提高静态的资本要求则容易造成“逆向激励”的问题。
- 王龑刘大志
-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周转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
- Q市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问题研究
- 宏观审慎管理对于创新我国政府治理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并强调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不断提升宏观审慎管理能力。宏观审慎管理在人民银行全局工作中的重要...
- 杨兰
- 关键词: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金融稳定
- 全球金融周期影响、跨境资本流动与宏观审慎管理有效性被引量:1
- 2023年
- 本文将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有效性纳入全球金融周期框架分析,引入全球金融周期指数,对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变量进行赋值,通过广义矩估计方法对1990-2020年宏观审慎政策运用较为频繁的典型国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加入全球金融周期因素前后的参数估计进行了比较。实证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是有效的,但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效果产生影响,降低了政策工具有效性。各国在实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影响。
- 刘嘉伟
- 关键词: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
- 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金融监管政策协同机制的构建
- 2023年
- 一、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构建一个宏微观审慎有机结合的框架,成为推进国际社会治理变革和进行金融监管改革的共识。中国较早就开始了金融宏微观审慎监管协同的探索实践,近年来在影子银行治理、房地产金融管理以及金融科技风险监管等方面,持续完善金融审慎监管协同的新治理架构。但总体上看,在中国金融监管政策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宏微观政策协调法律基础薄弱、权责界限不清晰、分业监管信息割裂、多重监管目标冲突等问题。
- 范从来林键程一江
- 关键词:宏观审慎管理金融监管政策微观审慎金融科技风险治理架构
- 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金融监管政策协同机制的构建被引量:2
- 2023年
- 国际金融监管的实践表明,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政策之间存在相互联系,既可能协同共进,也可能出现“政策抵消”或“政策超调”。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构建一个宏微观审慎有机结合的框架,成为推进国际社会治理变革和进行金融监管改革的共识。2010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巴塞尔协议Ⅲ》,标志着在全球监管制度层面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得以确立。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是深化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 范从来林键程一江
- 关键词: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国际金融监管
- 宏观审慎管理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福建省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从宏观审慎管理角度看,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鲜明的传染性和顺周期特征。金融市场的“城投信仰”“隐性担保”“刚性兑付”等现象均是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也是需要通过宏观审慎管理工具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梳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基本内涵和我国政府债务发展情况,分析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体系的传导机制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定量判断指标;以福建省为例定量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并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提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 黄灿云林雯茹
- 关键词:宏观审慎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安全
相关作者
- 刘广伟

- 作品数:9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 研究主题:宏观审慎 宏观审慎管理 股权融资 特许权价值 金融危机
- 彭建刚

- 作品数:160被引量:1,517H指数:22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金融与投资管理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商业银行 经济资本 二元经济结构 信用风险 银行业
- 梁薇薇

- 作品数:10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 研究主题:宏观审慎管理 股权融资 特许权价值 宏观审慎 COCOS
- 夏斌

- 作品数:409被引量:72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金融改革 货币政策 国际货币体系 金融危机
- 贺聪

- 作品数:30被引量:47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 研究主题:房地产价格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管理 宏观审慎 数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