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0篇“ 安眠药物“的相关文章
- 安眠药物知多少被引量:1
- 2024年
- 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处于睡眠状态时,人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故良好的睡眠有助于人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而长时间睡眠不足,会给人带来一系列的身心变化,出现心理问题,引发免疫力低下,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失眠障碍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在一些精神疾病中失眠障碍发病率更高。
- 王湖班春霞高红艳
- 关键词:安眠药物免疫力低下精神疾病睡眠不足睡眠状态
- 认知行为与安眠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 2024年
- 研究慢性失眠症在认知行为与安眠药物的治疗下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心理诊疗科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500例存在慢性失眠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办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均衡为250例,将心理诊疗科认知行为疗法用于对照组治疗,观察组在前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安眠药物治疗,对2组不同治疗办法后取得的治疗效果展开说明。结果 治疗后得出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得分按更低水平呈现(P<0.05)。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得分结果均不高(P>0.05);治疗后,得到观察组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病者治疗后总满意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疗法结合安眠药物用于慢性失眠症的疗效较为显著,能从根本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刘俊银何征峰
- 关键词:安眠药物慢性失眠症睡眠质量
- 镇静安眠药物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
- 2022年
- 服用镇静安眠药物后中毒患者的情况十分紧急,需要接受必要的护理干预,本试验将探讨急诊护理在镇静安眠药物中毒患者中产生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急诊科接受镇静安眠药物中毒治疗的患者8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4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 经急诊护理干预后的45例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0.45%(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不良反应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护理服务态度等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急诊护理措施具有其突出优势,在镇静安眠药物中毒患者中产生了良好的干预效果,提升了整体护理效果与护理质量,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时间,其护理效果得到了多数患者的认可,针对药物中毒类患者,临床可加强对急诊护理的应用。
- 严琴
- 关键词:镇静安眠急诊护理
- 甘麦芪仙磁石汤结合常规安眠药物对老年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甘麦芪仙磁石汤结合常规安眠药物对老年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中医门诊就诊的64例中医辩证为心脾两虚型的老年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安眠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麦芪仙磁石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前后的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水平、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vs.75.00%,P<0.05)、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vs.71.8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E水平下降而5-HT水平上升(P<0.05),两组睡眠质量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麦芪仙磁石汤结合常规安眠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单用常规安眠药物治疗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脑内5-HT、NE的含量而作用于睡眠-觉醒周期。
- 咸志强庄坤温楠楠
- 关键词:慢性失眠心脾两虚型临床疗效
- 认知行为与安眠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对慢性失眠症患者使用安眠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现对于本院就诊的156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展开研究,入院时间在2017年2月~2019年6月间,参照均等单盲法将156例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2例,其中A组患者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单纯使用安眠药物治疗;B组则单纯使用认知行为治疗;C组联合使用安眠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三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睡眠潜伏期和总睡眠时长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B组和C组治疗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潜伏期时长和总睡眠时长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C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低于A组和B组,睡眠潜伏期时长短于A组和B组,总睡眠时长长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结束3个月、6个月后,B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A组和C组,睡眠潜伏期时长短于A组和C组,总睡眠时长长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失眠症患者单纯使用安眠药物治疗见效较快,短期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而单纯使用认知行为治疗见效较慢,但远期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并且两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的远期效果与单纯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的远期效果相比略显不足。
- 倪智勇
- 关键词:安眠药物慢性失眠症
- 常用安眠药物临床应用进展——从理论到实践被引量:17
- 2016年
-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日间功能受损等。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合理、安全地治疗失眠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针对失眠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可供临床医生选择的药物种类相对较多,现代医学常用的安眠药物包括苯二氮类和非苯二氮类、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非典型抗精神分裂药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等,临床应根据不同表现及病因选择合适药物,以下对临床常用安眠药及其他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及其应用进行概述。
- 李超群李秀玉李静
- 关键词:失眠抗抑郁药
- 上海某社区274例老年失眠患者安眠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江甫社区门诊失眠患者助眠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2月社区门诊274例失眠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助眠药物连续使用率为45.6%,连续使用10年以下者占31.4%,连续使用10年以上者占23.0%社区门诊失眠患者中苯二氮卓类药物助眠治疗的使用率为85.8%,中成药的使用率为14.2%,二者均使用者占5.5%。结论社区门诊失眠患者助眠药物的使用率较高,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社区门诊患者在助眠药物的使用上存在不合理,需要引起社区医生的重视。
- 巢云王晴李飞
- 关键词:失眠入睡和睡眠障碍安眠药社区门诊
- 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合并胆石症患者保胆取石术疗效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合并胆石症患者保胆取石术的疗效。方法:收治有服用安眠药物史胆囊结石患者22例为试验组,收治未服用安眠药物史胆囊结石患者1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保胆取石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术后1、3、5年,试验组结石复发率分别为0、0、4.6%,对照组结石复发率分别为0、14.3%、16.7%(P<0.05)。结论: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合并胆石症患者保胆取石术的结石复发率低。
- 吴先麟张光全廖忠何方赵元勋
- 关键词:保胆取石
- 常用安眠药物初始剂量的应用
- 2014年
- 理想的治疗失眠症的药物一直是人们长久的追求,然而,至今人们也没有找到理想的治疗药物。20世纪50年代以前,治疗失眠主要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和水合氯醛;60年代开始使用格鲁米特(导眠宁)、甲奎酮(安眠酮)、丙甲氯酯(眠尔通)等药物;此后,80年代开始使用苯二氮革类药物,如安定(西地泮)、氯硝安定(氯硝西泮)等,现在此类药物已经达到50余种,安眠作用比较好,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少,短时间内较少发生药物依赖,很少发生急性中毒,但长时间应用也会有各种不良反应。因此,掌握安眠药的应用剂量,对于合理应用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刘艳骄
- 关键词:安眠药物巴比妥类药物治疗药物水合氯醛氯硝安定
- GC-MS/MS测定血液中安眠药物
- 本实验针对巴比妥类、三环类和苯二氮卓类等三种不同种类的安眠药物用卓睿TM SPE-40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同时进行固相萃取前处理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张景然苏璇李悦琳
- 关键词:血液安眠药物气相色谱-质谱法固相萃取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刘艳骄

- 作品数:290被引量:1,13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研究主题:睡眠障碍 睡眠 睡眠医学 中药 失眠
- 邓晟

- 作品数:19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抗菌药物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药物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 韩标

- 作品数:83被引量:42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亚健康状态 冲击射流 亚健康 高校 反馈环
- 高福云

- 作品数:89被引量:46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小鼠 骨转移 骨转移癌 人肝癌细胞 核型分析
- 甄文凤

- 作品数:30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 凶杀行为 暴力行为 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