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41篇“ 学科支撑“的相关文章
- 一流学科支撑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学科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有越来越高的需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学科为例,针对当前部分采矿工程本科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高、创新训练不实以及创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借助一流学科优势,在现有创新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矿工程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困境,提出了需要师生配合提高本科生创新积极性、提升创新师生平台的参与度以及合理化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与激励制度,为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架好桥梁。
- 吴锋锋韦庆虎常庆粮高凌志
- 关键词:一流学科学科优势采矿工程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应用心理学被引量:1
- 2024年
-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 俞国良何妍
- 关键词:学科支撑应用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基础心理学被引量:2
- 2024年
-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从2024年1月起,“主编访谈”栏目邀请俞教授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融合研究与学科支撑,以期推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程序的完整性、研究结果的规范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以及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 俞国良何妍
- 关键词:学科支撑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心理健康教育学被引量:1
- 2024年
-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从本月起,主编访谈栏目将邀请俞教授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融合研究与学科支撑,以期推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程序的完整性、研究结果的规范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以及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 俞国良何妍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支撑研究范式
-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学科支撑
- 2024年
- 中共中央发布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把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升为制度规范,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要求全党“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的实践路径。
- 齐卫平
- 关键词:党史学习长效化学科支撑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德育论与课程论被引量:4
- 2024年
-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从2024年1月起,“主编访谈”栏目邀请俞教授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融合研究与学科支撑,以期推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程序的完整性、研究结果的规范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以及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 俞国良何妍
- 关键词:学科支撑德育论课程与教学论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被引量:1
- 2024年
-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 俞国良何妍
- 关键词:学科支撑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教育社会学与学校卫生学
- 2024年
-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从2024年1月起,主编访谈栏目邀请俞教授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融合研究与学科支撑,以期推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程序的完整性、研究结果的规范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以及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 俞国良何妍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支撑教育社会学学校卫生学
- 论“人群特征”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支撑
- 2024年
- “华人/非华人”是“国际”概念下的两个基本人群区分“华人/非华人”,是华文教育的立身之本,也是业内一大批专家的共识。但同时,对“华人/非华人”不做严格区分,是“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中文教育”的传统,甚至是华文教育业内广泛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中国与任何其他国家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海外侨民、移民人口众多。在全球化、大变局、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尤其应该以全球视野来观察和思考国际中文教育所面向的两大异质性群体--华人/非华人。
- 王汉卫张馨月
- 关键词:华文教育中文教育移民人口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
- 论“人群特征”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支撑被引量:2
- 2024年
- 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国际”,其实质内涵是“国际人群”,分为海外华人和非华人两大异质性群体。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必然要立足于对其“人群特征”尽可能细致的分析性认识。海外华人是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人群,非华人则是潜在的主体人群,面向这两大人群的中文教育分别对应“中文祖语传承”和“中文二语传播”。鉴于新老华人社会祖语保持的现状,“中文祖语传承”的对象人群可细分为“有较好家庭语言环境”“有一定家庭语言环境”“没有或基本没有家庭语言环境”3类,并据此设计不同的核心课程、教材、教法。根据母语文情况,可对“中文二语传播”的对象人群再分类,按文字划分为“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后者按与中国的地理关系再分为“周边”与“非周边”。根据中文与其他国家语言文字的远近亲疏展开理论探究和教学实践,才能校正与印欧语对比的中文本体观。对象人群的步步细化,相应研究的步步深化,正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之路。进一步丰富对象人群的下位构成,才能实现学术和社会资源上更加合理的分工、配置,以达到精准服务的目的。
- 王汉卫张馨月
相关作者
- 俞国良

- 作品数:585被引量:9,785H指数:5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心理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不良儿童 青少年 心理健康问题
- 杨威

- 作品数:191被引量:2,135H指数:1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智能变电站 思想政治 变电站 思想政治教育学
- 彭月英

- 作品数:30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 课程建设 新农村 社会实践
- 姜喜咏

- 作品数:75被引量:9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博士论文
- 梅荣政

- 作品数:260被引量:1,154H指数:1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栏目主持人 教材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