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26篇“ 学校体育现代化“的相关文章
-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逻辑、特征与发展路向
- 2025年
-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学校体育作为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基本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向。首先,本文从逻辑理路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价值逻辑为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现代性,理论逻辑为马克思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呈现,实践逻辑为满足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迫切需求。其次,分析了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包括人民性、创新性以及育人性。最后,探讨了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路向。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学校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构建“体教融合”创新共生体发展模式、发展中国特色化学校体育发展道路。
- 卢从生史兵刘锋
-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现代化
- 新质生产力赋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发展价值、现实困境、优化策略
- 2025年
- 新质生产力是驱动学校体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发展价值、现实困境、优化策略。研究认为新质生产赋能学校体育具有创新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但当前存在城乡学校体育资源发展不均、体育健康重视程度不足、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不完善的现实困境。通过优化策略:搭建数智化学校体育平台、引入智能监测设备、强化教师数智技术应用能力、加强数智化体育新基建设,以实现学校体育由传统化到现代化转型,推动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
- 赵宗瑞
- 关键词:学校体育
- 数智技术赋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现实困境及纾解路径
- 2025年
- 科技正在重塑世界,教育也面临转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为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变革驱动力。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数智技术赋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研究认为,数智技术赋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在于科学技术的革新与赋能、满足教育现代化需求、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然而,当前仍面临技术供给不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不到位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顶层设计、补足数字基础设施短板等路径,以期推动学校体育的现代化转型,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肖欢欢高国云
- 关键词:学校体育逻辑起点
-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国情、路径、课题与发展被引量:17
- 2024年
-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论述,它是指导各条战线对自身发展理念、道路、经验、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发展的最精辟、最高屋建瓴的思想与方法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校体育取得巨大成就,它的发展也是中国式的学校体育现代化,其发展路径与方法必然具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体育强国”的基本特征。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体育强国”的视角审视中国式的学校体育现代化,归纳出以下八个基本特征:党的领导性、困难艰巨性、素质教育性、公平全体性、民族文化性、改革创新性、终身基础性和竞体提高性。对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国情背景、独特路径、面临课题和未来发展进行充分研讨,旨在丰富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促进其更鲜明的特色发展。
- 毛振明彭小伟胡庆山
- 关键词:增强体质终身体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中的“五育并举”被引量:11
- 2024年
- 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三育全面发展”拓展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是中国教育在新时代面对人才培养的现实主题,是应对新征程中国教育的发展要求而进行的目标拓展和改革举措。研究发现,从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视角来看,“五育”中的体育是一个极具特殊性的教育和学科,它在功能上与德育、智育、美育及劳动教育有着深刻内在的结构性联系,因此它具有与其他“四育”可以深入融合共育的广泛可能性。鉴于推进“五育并举”过程中会遇到的结构性障碍与困难,分别提出了体育与其他“四育”并举并进的途径与方法,推进体育成为“五育并举”的主渠道、主战场和主力军。
- 查萍梁凤波
- 关键词:五育并举教育方针
- 边疆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现代化瓶颈探赜及推进路径
- 1研究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边疆民族地区由于文化、地理、经济等多因素...
- 王绍洁蒋菠
-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育场体育现代化
- 图式理论视域下中国学校体育现代化图景构建及展望
- 2024年
- 学校体育作为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战略实施的着力点,其现代化建设关乎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实现。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叙事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图式理论的架构从特征类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表征(党领导体育事业的百年经验)、信息对比(功能表达)和结构激活(实施门径)等默认值,建构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现代化建设图景;并从“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视角对其预期进行研判,丰富了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的相关研究,为其后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启示。
- 王江李甜郑旗
- 关键词:图式理论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现代化
- “人口规模巨大”的学校体育现代化:内涵意蕴、优势挑战及推进策略被引量:1
- 2024年
-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也是推进学校体育现代化实践决策的基本出发点。“人口规模巨大”的学校体育现代化是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兼顾区域客观差异的现代化,是创新多元发展模式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学校体育现代化一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师生基数大,各方高度关注,管理机构制度健全;学术组织多、学术思想流派“百家争鸣”,体育教学实践“百花齐放”;竞赛活动多,学生广泛参与,体教融合不断深化。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无法回避的挑战:人均资源数量偏低且分布不均;体育课程供给不足且特色不强;学校体育治理任务繁杂且协作不畅等。提出优化顶层设计方案,健全普惠共享的学校体育服务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优质均衡的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完善治理体制机制,构建多方参与的学校体育治理格局。
- 彭小伟王蓓毛振明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学校体育现代化学校体育
- 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逻辑探赜、时代审思与行动进路被引量:4
- 2024年
-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一项中心任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并进行时代审思,据此提出行动进路。研究发现,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涵盖人的现代化激发学校体育的人本关怀、生产力变革引发学校体育的要素重构、文化的自省滋养学校体育的创新活力、全球化治理推动学校体育的身份构建4个方面;从人文主义的价值靶点亟待复归、新质生产力势能亟待释放、中华传统体育的传承效能亟待提振、中国学校体育的话语优势亟待培育4个维度对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进行时代审思。行动进路:坚守“中国式”立场,凝聚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价值导向;加速“中国式”转型,加快构建学校体育数字化育人生态;凸显“中国式”文化,筑牢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文化根基;凝练“中国式”经验,为世界提供学校体育现代化模式借鉴。
- 杨雅晰郭庆关清文刘昕
- 关键词:学校体育中国式现代化学校体育现代化
-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一个都不能少”的学校体育发展之策被引量:3
- 2024年
- 基于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之需,探讨“一个都不能少”的学校体育核心要义、价值所在、现实之困及纾解之策。认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学校体育是全体学生、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新育人的“一个都不能少”;其价值体现为人民至上主体性的初心如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频共振、共同富裕防分化的普惠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要求、扶贫脱贫精准化的制胜法宝;其困囿主要有认识不全面、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建议:凝聚相关者共识,营造“一个都不能少”的全新育人生态;瞄准精准化短板,改善“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部薄弱环节;增强校内外循环,形成“一个都不能少”的全员复合动力;借势数字化枢纽,助推“一个都不能少”的全程优质均衡;推动一体化进程,督促“一个都不能少”的全域责任落实。
- 胡庆山张恒波张恒波冯菲颜若菡曲鲁平
- 关键词:学校体育中国式现代化
相关作者
- 毛振明

- 作品数:351被引量:5,519H指数:4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 研究主题:体育教学 体育 体育课 学校体育 体育课程
- 汤利军

- 作品数:37被引量:189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体育教师 基础教育 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 计步器
- 田标

- 作品数:32被引量:112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体育学院
- 研究主题:体育 体育史 文化 体育文化 学校体育现代化
- 吴成云

- 作品数:5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英才学院
- 研究主题:家长 学校体育现代化 缺位 家长参与 新课改背景
- 高力翔

- 作品数:75被引量:592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体育学院
- 研究主题:体育 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 富裕乡镇 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