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0篇“ 学校仪式“的相关文章
- 服饰礼仪教育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仪式教育中的重要性探究
- 2024年
- 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服饰礼仪教育的规范性介入对塑造正面的个人特质和价值观念起到决定性作用,能够促进青少年自信心的建立和自尊心的提升,还能优化他们的社交面貌。文章重点探讨了服饰礼仪教育在青少年成长阶段的重要性,并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礼仪教育策略,详细阐释了服饰礼仪教育在青少年性格形成、自信心树立和社交技能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目的是全面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 晏伟锋
- 关键词:仪式教育
- 人观、对话与自觉:人类学视域下学校仪式教育的主体性转向——基于小学田野作业的反思
- 2023年
- 仪式本身并不重要,只有参与者的言语、行动、思想与情感与之交汇时,它才变得重要起来。实现学校仪式教育的主体性转向,揭示仪式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才能在广阔的教育生活中探求其本真意义。首先,仪式目的的建构,要以“人观”理念为指向,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必备品格、崇高信仰的“完整的人”;其次,仪式过程的推进,要以“对话理性”为导向,实现全体受礼者与仪式文本的对话、参与者的在场性对话以及师生的互动性对话;最后,对仪式价值本意的追求,要以“生命体验”为旨归,促进儿童“主体自觉”“生命自觉”以及“文化自觉”的培养与生成。
- 王喜斌蔡国英
- 关键词:仪式教育主体性
- 基于学校仪式的中小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被引量:3
- 2023年
-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培育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学校仪式作为培育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其内在机理主要包括凝聚、激发情感,规训、整合行为,展示、构筑信仰这三个方面。学校仪式培育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应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要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注重对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家国情怀。学校仪式能够凭借激活集体记忆、增强身份认同和打造文化符号的方式来培育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学校仪式培育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路径主要有:革新学校仪式开展理念,凸显家国情怀的引领作用;提升学校仪式主体素养,协同推动家国情怀的养成;强化学校仪式技术支撑,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效;拓宽学校仪式展演空间,构建家国情怀教育新生态。
- 郭文良戴念秋
- 关键词:学校仪式家国情怀集体记忆文化符号身份认同
- 学校仪式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耦合机理到实践路向被引量:4
- 2023年
- 作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域空间,学校仪式教育不仅是传递集体记忆和形塑国家认同的主要方式,更是以育人性、集体性、具体化、生活化、社会性为本质特征,践履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及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载体。学校仪式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符号认知、文化认同、情感归属、价值共识、交往实践之间具有内在逻辑与实践耦合性。从耦合机理视角看,政治“树人”之功效重在体认中唤醒集体记忆以强化国家认同;文化“育人”之功效重在培育中实现以文育人以厚植文化认同;情感“化人”之功效重在内化中浸润具身体验以促进情感认同;生活“成人”之功效重在活化中开展生活寻根以夯实身份认同;社会“达人”之功效重在铸牢中指导价值实践以践履理念认同。从实践路向视角看,通过内化有形象征符号、注重有感情境渲染、激活有效情感共鸣、重构有力教育空间、拓展有据实践方式是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必由之路。
- 苏鹏举靖治
- 关键词:学校仪式爱国主义教育
- 学校仪式教育视域下育人的价值与思考
- 2022年
- 仪式教育是校园文化的介质和载体,能有效地促进校园文化乃至华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仪式教育活动影响、制约着学生的内在想法和外在行为,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切身实际地参与其中,产生情感共鸣,结合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培养一定的能力,塑造特定的人格,从而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有着特定的教育价值和特殊的教育意义。
- 周佳欣
- 关键词:仪式教育育人价值
- 学校仪式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 2022年
- 仪式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进行设计和思考。学校文化浸润赋予学校仪式教育以灵魂,让仪式教育更具有校本特质。生命的关照与长程整合,让仪式教育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提升仪式教育的育人效果。
- 韦云成
- 关键词:学校文化仪式教育
- 国家认同的生成机制考察:学校仪式的视角被引量:6
- 2022年
- 国家认同是由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构成的,其丰富的内涵以及非原生性决定了教育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学校仪式是现代国家认同建构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它在建构国家认同的各个方面发挥独特的功能。对于作为建构国家认同心理背景的情感认同,学校仪式将历时空、共时空和超时空对国家的情感联结起来,拓展了情感认同的时空延展性,发挥了巩固师生国家情感认同的功能。对于作为建构起国家认同基因的文化认同,学校仪式遵循历史逻辑、心理逻辑和价值逻辑,以发挥增进师生国家文化认同的功能。对于作为国家认同基本标识的政治认同,学校仪式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承担起政治与个体之间的中介解译,发挥了推进师生国家政治认同的功能。
- 李婧玮田友谊
- 关键词:学校仪式国家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
- 学校仪式中的价值观教育研究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 仪式是凝聚群体共识和传递主流价值的有效载体,是国内外学校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仪式在国民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曾明确指出要建立和规...
- 赵婉竹
- 关键词:学校仪式价值观教育
- 学校仪式活动的德育功能及其有效性提升路径被引量:1
- 2022年
- 学校仪式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它承载着特定共同体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社会情感、行为规范,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本文在阐释学校仪式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校仪式活动的强化价值引领、塑造集体认同、增进道德情感和促进行为规约等价值功能。在当前的学校仪式教育实践中,仪式教育形式化、参与主体缺位、内容创新不足等问题阻碍其德育功能的发挥。对此,可从制度、文化和主体三个层面寻求纾解路径。
- 杨长春
- 关键词:德育功能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中小学校仪式教育研究
- 2022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是我国仪式教育根植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中小学校仪式教育的应然取向为:由“继承”走向“传承”,由“适应”走向“融合”,由“共性”走向“个性”,由“规约”走向“自觉”。其核心内容为:吉礼、宾礼、嘉礼,即祭祀仪式与诚敬文化、交往仪式与敬慎文化、成长仪式与生命文化。其实践路径是:以“礼”为目标追求,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以“仪”为内容载体,复原具身认知场域;以“合”为实践样态,整合资源协同共育;以“行”为评判标准,创设真实交往情境。
- 秦一铭李广计宇
- 关键词:仪式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作者
- 徐益亮

- 作品数:29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仪式 大学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仪式
- 李万龙

- 作品数:52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中学
- 研究主题:地理教学 课程 教学设计 教学风格 电子白板
- 缪学超

- 作品数:63被引量:175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执政时期 布朗政府 儿童 英国教育 英国高等教育
- 魏亚平

- 作品数:9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学校仪式 道德价值 道德教化 女性气质 女教师
- 宋晔

- 作品数:105被引量:639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道德教育 道德 校园伦理 校园 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