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9篇“ 季节雨林“的相关文章
- 西双版纳固定样地季节雨林望天树种群动态
- 2025年
- 我国西南的热带地区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而热带雨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植被类型。在人类活动干扰极为频繁的当代,仅少量典型而结构完整的热带雨林群落残存于偏远山区,已显得弥足珍贵。本次研究通过15次连续监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种群动态,希望能对季节雨林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植物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保护方案有一定的科学支撑。
- 周幸何程程徐梦蔚孔德果石明
- 关键词:望天树季节雨林种群动态
- 西双版纳尚勇热带季节雨林物种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 2024年
-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复杂,物种组成丰富,是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的天然试验平台。基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片区1 hm 2热带季节雨林动态监测样地,分析了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及重要值特征,揭示影响群落物种组成的环境因子差异。结果表明,热带季节雨林样地中发现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共计2677株,属于65科225种;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分别有150、16、59种,物种数量随样方数量累计呈较快增长趋势。千果榄仁、思茅崖豆和木奶果是样地内重要值排前3位的物种,累计重要值为22.17%,优势种分布不明显。木本植物丰富度与土壤pH、速效磷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热带季节雨林的物种分布与土壤pH、速效磷含量、全氮含量及毛管持水量等4个环境因子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土壤pH、速效磷含量和毛管持水量对物种分布具有积极影响,而土壤全氮含量对物种分布具有消极影响。
- 李有寿邓志云彭倩李帅锋郎学东黄小波唐荣张锐郭贤明苏建荣
- 关键词: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土壤理化性质
-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土壤含水量的时空格局及其与降水的关联被引量:1
- 2024年
-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20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土壤含水量及降水量的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在极端降水加剧背景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特征,从土壤含水量的角度探究热带季节雨林涵养水源的机制。结果表明:2006—202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年平均土壤含水量总体保持稳定,其年际变异系数较低,但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雨季显著高于旱季;土壤含水量沿土壤垂直剖面呈“C”型格局,即中层土壤含水量较低,而表层与深层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中层;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极端降水事件频发,降水量波动增大,但该地区热带季节雨林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明显滞后于降水变化,且能通过不同季节、不同层土壤水分散失和补给的时空动态平衡保持土壤含水量的相对稳定。本研究解析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土壤含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证明了在降水不稳定性加剧的气候背景下热带季节雨林仍能保持土壤含水量稳定,即热带季节雨林具有较强的调蓄降水、涵养水源的能力,这为认识热带季节雨林的重要生态功能提供了数据支撑。
- 李嘉媛刘露露杨斌罗艳白林忠卢华正卢华正
- 关键词:土壤水分降水热带森林水源涵养
-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木本植物的beta多样性:空间、环境与林分结构的作用
- 2024年
- Beta多样性能够度量物种组成的时空变化格局,其驱动因子(例如空间与环境)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林分结构作为森林群落重要的特征参数,其对木本植物beta多样性的驱动作用还知之甚少。本研究以云南纳板河热带季节雨林20ha动态样地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取样尺度将beta多样性分解为物种周转组分和物种丰富度差异组分,通过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分析和方差分解,解析空间、环境和林分结构在beta多样性及其两个组分格局形成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1)Beta多样性、物种周转组分和物种丰富度差异组分随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小,物种周转组分始终在beta多样性构成中占主导部分。(2)环境距离对beta多样性和物种周转组分具有相对较高的解释率,随着取样尺度增大,单纯的环境距离对beta多样性的解释率从8.8%增长到23.9%,对物种周转组分的解释率从5.1%增长到26.5%;而环境距离对物种丰富度差异组分几乎没有作用。(3)不同取样尺度林分结构距离对beta多样性均具有相对较高的解释率(11.3%-25.1%),并且对物种周转组分和物种丰富度差异组分始终保持一定的解释率。同时,无论是否包含林分结构距离作为解释变量,单纯的空间距离对beta多样性及其两个组分的解释率都很低。本研究支持环境过滤对beta多样性和物种周转组分的相对重要性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观点,同时发现扩散限制在局域尺度beta多样性格局形成中的作用却十分有限。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能够指示光的可利用性和异质性的林分结构,与地形、土壤等其他环境因子一样,也是beta多样性格局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建议未来深入研究林分结构在木本植物多样性格局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 施国杉刘峰曹光宏陈典夏尚文邓云王彬王彬杨效东
- 关键词:方差分解
- 勐仑热带季节雨林草本层主要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探讨西双版纳勐仑林下草本层主要物种间的关系及群落演替趋势,在样方调查基础上,基于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Pearson相关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片区草本层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特征。结果表明:①在104种植物物种中,重要值>1的植物物种有14种。在这14种主要物种中,生态位宽度指数小于5的物种占7.14%,生态位宽度指数大于10的物种占50%;②生态位重叠值(O_(ik))范围为0.00~0.76。其中,O_(ik)>0.50的种对有21对,0.10
- 李俊松万正林白林忠孙萍陈燕旋
- 关键词:生态位种间联结
- 2009-2017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土壤水分含量数据集
- 2023年
- 土壤水分作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载体,在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观测有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特征、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热带雨林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西双版纳分布有大片热带雨林,热带季节雨林则为西双版纳最具代表性的雨林植被类型。进行连续、长期、高质量的生态监测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主要任务之一,土壤水分含量是CERN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指标。本数据收集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综合观测场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土壤剖面水分含量观测数据,总数据量2879条;测定方法为时域反射法(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定点连续观测;观测深度为0–10 cm、10–20cm、20–30 cm、30–40 cm、40–50 cm,50–70 cm,70–90 cm,90–110 cm;观测频度为每月3次,每月上、中、下旬各观测1次;观测数据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严格按照CERN统一规范进行。本数据集提供共享下载,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和不同植被环境背景下的热带森林水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 罗艳罗艳秦海浪李玉武陈辉沙丽清邓晓保林露湘
- 关键词:热带季节雨林土壤含水量
- 2011-2015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 2023年
- 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立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之上,增加碳汇、减少碳源成为实施气候治理的必需。陆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大气碳汇,而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作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生物量丰富、生产力旺盛等特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固碳功能。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站是中国通量研究网络(ChinaFLUX)的首批成员站之一,自2002年建成至今已积累20年碳水通量观测数据。本数据集遵循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处理并汇整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标准化通量和常规气象数据,形成的数据产品包含4种时间尺度(30分钟、日、月和年)。本数据集可应用于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响应机制分析和固碳效益评估等研究领域,也可为生态系统模型参数优化和结果验证提供参考。通过多平台架构、多尺度融合、多方法耦合,以期进一步为解析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碳水热循环机制、时空动态和预估未来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支撑,从而为达成中国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 刘雅琪张晶郑惠旭费学海沙丽清周文君周立国邓晓保罗艳罗艳邓云于贵瑞张雷明张一平
- 关键词:热带季节雨林气象要素
- 2005-202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凋落物回收量和现存量动态数据集
- 2023年
- 凋落物是指植物地上部分产生并归还到地表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是链接陆地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生态过程的关键媒介。凋落物回收量和现存量包括枯枝、枯叶、落果(花)、树皮、苔藓地衣及杂物的干重。枯落叶年总产量可评价森林生产力提供数据支撑,落果(花)对森林种子雨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凋落物各组分的比例是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本数据集收集了2005–202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凋落物各组分回收量和现存量动态数据。建立和共享本数据集可以为深入探讨全球水热格局变化情形下的植被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提供本底资料,为推动凋落物研究和热带季节雨林的研究提供依据。
- 赵蓉赵蓉陈辉陈辉袁盛东邓云
- 关键词:热带季节雨林凋落物现存量
- 复杂环境下热带季节雨林通量测定的能量透视
- 高大浓密的冠层、丰富多样的物种、复杂的生境以及强大的环境影响力,加之其缓解变暖的突出作用,热带雨林成为了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热点区域。深入了解和明确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及其通量大小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至关重要。涡度协方...
- 金艳
- 关键词:大气稳定度蒸散发
-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光合有效辐射的垂直分布格局和季节动态被引量:3
- 2022年
-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控制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不同群落层次(林冠上方77.7 m、乔木上层61.3 m、乔木中层24.3 m、乔木下层16 m和幼灌层2 m)、不同季节(雨季、旱季)PAR的变异特征,并结合混合线性模型解析了影响PAR分布特征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各层次PAR旱季和雨季的日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大值均出现在正午前后,且旱季PAR略大于雨季。(2)各层次PAR月最大值多出现在旱季的干热期(3—4月),最小值多出现在旱季的多雾期(11—2月)。(3)各层PAR年总量分别为林冠上方7533.63 mol·m^(-2)、乔木上层5327.93 mol·m^(-2)、乔木中层1346.69 mol·m^(-2)、乔木下层1036.87 mol·m^(-2)、幼灌层58.63 mol·m^(-2),旱季和雨季的占比接近。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遮挡,乔木上层、乔木中层、乔木下层和幼灌层的PAR年总量分别占全光照的70.72%、17.88%、13.76%和0.78%。(4)混合线性模型的结果表明,时间因素(时刻、季节)和空间因素(森林群落上一冠层的PAR)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落内各层次的PAR。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中,PAR进入森林内部后随林冠深度的增加逐级递减,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光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类群。
- 李元宋亮莫雨轩谭正洪
- 关键词:热带雨林光照垂直梯度生境异质性
相关作者
- 张一平

- 作品数:319被引量:2,332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研究主题:热带季节雨林 林窗 气温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橡胶林
- 宋清海

- 作品数:84被引量:41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研究主题:热带季节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数据集 碳 碳通量
- 于贵瑞

- 作品数:451被引量:8,863H指数:5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涡度相关 热带季节雨林 碳
- 郑征

- 作品数:62被引量:873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研究主题:生物量 热带季节雨林 热带雨林 季节雨林 热带森林
- 赵双菊

- 作品数:23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研究主题:热带季节雨林 碳通量 太阳辐射 年变化特征 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