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3篇“ 孢粉组合特征“的相关文章
松辽盆地南部伏双大地区登娄库组孢粉组合特征研究及地质意义
2025年
为了搞清楚松辽盆地南部伏双大地区登娄库组/段级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带展布,落实有利勘探区带,亟需在新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基础上开展沉积相研究工作。针对该区登娄库组/段级地层划分存在的分层混乱问题,在借鉴登娄库组标准井松基6井生物地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区探井登娄库组碎屑岩中发现的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登娄库组自下而上4个段均发现了较丰富的孢粉化石,根据孢粉化石纵向上的变化规律,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即登一段为“光面三缝孢-三角粒面孢-克拉梭粉”孢粉组合;登二段为“光面三缝孢-无突肋纹孢-杉粉”孢粉组合;登三段为“桫椤孢-隐孔粉-多孔粉”孢粉组合;登四段为“希指蕨孢-克拉梭粉-多孔粉”孢粉组合。2)对伏双大地区登四段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包括辫状河河道、辫状河河漫、曲流河河道、曲流河河漫和决口扇等5种沉积微相类型,提出曲流河河道为登四段有利勘探区带,建议部署3口预探井。该研究对伏双大地区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宋立斌丛杉张艳万传彪裴警博张梅生
关键词:松辽盆地登娄库组孢粉组合地层划分
辽东湾北部JXC-1孔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2024年
【目的】研究辽东湾北部JXC-1孔孢粉特征,以更好地认识早更新世晚期以来辽东湾古环境演化。【方法】对JXC-1孔沉积地层选取159个样品进行孢粉鉴定,结合测年数据,对比有孔虫丰度和粒度变化等指标,开展孢粉组合及含量变化分析。【结果】划分出9个孢粉带,孢粉组合可以反映渤海陆缘区植被面貌,其中草本花粉在整个剖面占绝对优势,含量在60%以上,具有超代表性,而木本花粉代表性低。【结论】对比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过程,研究区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孢粉组合变化特征指示气候呈冷干-温湿交替。中更新世末期以来辽东湾经历了3次高海平面过程,与孢粉组合指示的气候变化趋势一致,MIS7和MIS5时期,阔叶树种和蒿属比例较高,有孔虫丰度较高,气候偏暖,属沉积动力相对稳定的浅海或滨海环境;而MIS6和MIS4时期,孢粉浓度极低,气候偏冷,属沉积动力相对复杂的滨岸湖泊或沼泽等陆相环境。MIS3时期至全新世(MIS1)时期,气候由凉湿向温湿转变。全新世孢粉组合指示气温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与海平面变化响应明显。
王忠蕾李杰李杰梅西胡刚孟祥君
关键词:晚更新世孢粉组合古环境
贵州南部铝土矿的孢粉组合特征及沉积时代讨论被引量:1
2024年
铝土矿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矿产资源。目前中国大部分的铝土矿依赖进口。因此,研究铝土矿的沉积模式对我国的资源安全和矿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铝土矿的成矿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大地构造背景、古气候、侵蚀速率、母岩、时间、古植被和古地形地貌等。要研究这些成矿因素对铝土矿的影响,并为下一步的找矿勘察工作提供理论支撑,首先需要准确评估铝土矿的沉积时代。然而,由于铝土矿的沉积过程涉及复杂的土壤化作用和再沉积过程,其中保存的植物根系化石或遗迹化石数量很少,因此很难确定铝土矿的最终沉积时间。目前,综合分析铝土矿中保存的孢粉化石组合是确定铝土矿沉积时代更有效的方法。在中国,已经确定的铝土矿沉积时代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华南产出的晚古生代铝土矿主要以贵州铝土矿为代表,然而长期以来对贵州铝土矿的形成时代存在较多争议。为了解决这些争议,本研究在贵州龙里县龙山镇和花溪区高坡苗族乡的两个铝土矿地层剖面上进行了孢粉地层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贵州龙里县龙山镇SPM095和花溪区高坡苗族乡SPM097剖面的革老河组、汤耙沟组、丰源层铝土岩和祥摆组底部产出的孢粉组合与西欧密西西比亚纪标准Lycosporapussila(Pu)孢粉组合带基本相当,表明丰源铝土矿的沉积时代不晚于密西西比亚纪维宪早中期,这是目前已知贵州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化石证据的喀斯特型铝土矿。通过与贵州中部清镇至贵州北部遵义等地铝土矿中发现的孢粉组合进行对比,发现丰源铝土矿中的孢粉组合比上述地区铝土矿中的孢粉组合大致低一个孢粉组合带(Perotriletes tessellatus—Schulzosopra camplylotera组合带)或一个牙形刺带(Gnathodus bilineatus带),时代大概相差420万年。这一发现进一步表明晚古生代大冰期(LPIA)引起的频繁海平面变化导致贵州“�
马义波谯文浪王怿王怿谯常刘锋安亚运彭辉平
关键词:孢子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孢粉组合特征与古气候意义
2023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页岩气勘探潜力巨大,但对其孢粉化石的研究较少,此外还存在地层时代厘定不清、古气候古环境特征判识不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盆地西缘乌达剖面羊虎沟组的孢粉化石展开研究,根据孢粉化石种属及其含量变化,建立了2个孢粉组合带:第Ⅰ孢粉组合(Lycospora noctuina-Stenozonotriletes lycosporoides组合)和第Ⅱ孢粉组合(Dictyotriletes bireticulatus-Ahrensisporites guerickei组合),分别产自羊虎沟组下段、上段。通过与内蒙古白彦套海地区羊虎沟组、宁夏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孢子带等进行对比,确定了2个孢粉组合的时代,分别为维斯发A—B期和维斯发C—D期,属于巴什基尔晚期和莫斯科期。研究发现羊虎沟组下段较上段的蕨类植物孢子化石含量稍有增加,裸子植物花粉化石含量稍有减少,但总体变化不大,表明羊虎沟组沉积时期气候较为稳定。对孢粉化石与古植物类型的亲缘关系进行推测,羊虎沟组沉积时期生长的古植物多为热带—亚热带型;运用地球化学元素进行验证,研究区应为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型气候。
王冰雪许高峰郭怀军郝志磊何文祥何文祥侯云东胡勇
关键词:孢粉组合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气候
青藏高原东北缘北联池剖面清水营组孢粉组合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对邻区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有学者研究认为该期隆升与气候冷暖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北联池剖面在区域构造位置上隶属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后缘六盘山以西,古近系清水营组主要为一套紫红色泥岩夹薄层石膏层为主的浅湖相沉积,蕴含了丰富的古环境和古气候信息。文章系统研究了剖面的孢粉组合特征,共鉴定出孢粉类型60属65种及若干未定种,其孢粉组合特征中被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含量很少。结合现有区域孢粉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清水营组沉积的地质时代属于中晚渐新世—中新世早期。孢粉植物群以桦木科、胡桃科和榆科等落叶阔叶植物为主,组合中还出现了数量不多但种类繁多的热带—亚热带植物的花粉,而典型干旱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子含量少,总体上反映了暖温带较温和湿润的古环境古气候背景。孢粉组合中几乎不见耐寒山地针叶植物花粉的出现,说明该时期区域气候环境尚未发生由暖转冷的重大变化,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的隆升扩展尚未影响到六盘山地区。研究成果为约束青藏高原东北缘清水营组的沉积时代以及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对区域古生态古气候的影响提供新的证据。
马杰谢非史保胤王治文王赕杜鹏龙王海波贠文强张文剑
关键词:孢粉组合古环境古气候青藏高原东北缘
新疆色帕巴依—柯坪地区中—晚更新世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被引量:1
2023年
【研究目的】塔西北中—晚更新世古环境变化的研究相对薄弱,西南天山作为亚洲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其古环境的研究对于预测未来气候意义重大,孢粉组合特征所指示的古植被演替规律已然成为该地区古气候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新疆色帕巴依—柯坪地区河流阶地典型剖面样品孢粉鉴定和光释光定年测试,探讨了该区中—晚更新世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划分出中—晚更新世三个孢粉组合带:第Ⅰ孢粉组合带:Quercus(栎)-Graminae(禾本科)-Chenopodiaceae(藜科)孢粉组合带;第Ⅱ孢粉组合带:Ephedra(麻黄)-Betula(桦)-Labiatae(唇形科)孢粉组合带;第Ⅲ孢粉组合带:Pinus(松属)-Ephedra(麻黄)-Chenopodiaceae(藜科)孢粉组合带。【结论】孢粉组合指示西南天山中—晚更新世总体气候干旱,呈干冷—暖湿—干冷的气候震荡趋势,其中65~16 ka期间存在明显的降水丰富的潮湿气候阶段;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阶地地貌受构造和气候双因素控制。
王丽鑫代友旭王利鹏王庆同阎琨姜文钦
关键词:孢粉古环境
河西走廊东部2019—2022年空气孢粉组合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3年
对空气孢粉散播和沉积过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现代植被组成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但迄今为止在干旱区开展的空气孢粉研究工作仍十分有限。利用自主设计的孢粉收集装置,在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侧的古浪地区进行了连续3年(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以月为时间尺度的观测研究,分析了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花期和非花期的孢粉百分比组成特征,探究了主要花粉的代表性;同时,讨论了孢粉浓度变化基本特征及其与典型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速和风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点空气孢粉组合主要以草本类型为主,高值出现在7~10月(93.7%),低值出现在4~6月(62.9%),相应的木本植物花粉高值出现在4~6月(37.1%),低值出现在7~10月(6.3%)。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孢粉浓度与各自花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草本植物花期和高浓度出现在7~10月,木本植物则主要出现在4~6月,草本植物浓度对总浓度影响最大。②孢粉组合与当地植被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杨属(Populus)和柏科(Cupressaceae)花粉能较好地反映当地植被特征,禾本科(Poaceae)花粉具低代表性,蒿属(Artemisia)、苋科(Amaranthaceae)、桦木属(Betula)以及云杉属(Picea)花粉具有超代表性。③由于木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南方,其花期(4~6月)的风向会影响木本植物花粉含量,非花期(11月至次年3月)风速在1.48~1.75 m/s时最有利于花粉的传播,风速过小时风的携带能力差,风速过大,对孢粉的飘散和收集产生负面影响;降水与孢粉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花期时降水越多孢粉浓度越高。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为解释河西走廊东部不同时间尺度的孢粉记录与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以及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孢粉生态学方面的参考依据。
蓝小玉杨东苗运法赵永涛雷艳万正
关键词:孢粉组合气象要素
宁夏六盘山地区马东山组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恐龙生活古气候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宁夏六盘山地区早白垩世马东山组河湖相沉积物表面保存有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其中的孢粉是研究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信息的良好载体。对六盘山地区隆德县前庄村白垩系马东山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孢粉研究,共鉴定出孢粉类型41属63种。剖面自下而上分为Bisaccates-Jiaohepollis、Classopollis-Jiaohe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Foraminisporis等3个孢粉组合带。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Aptian期-Albian期,恐龙足迹化石的建群植被经历了松柏类向掌鳞杉科,再向蕨类植物的转变,进一步研究认为该地区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经历了亚热带半湿润气候→亚热带温暖半干旱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变化。这与前人对六盘山地区白垩系马东山组沉积古气候环境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潘进礼李振宏马杰史保胤谢非马瑞赟张奋发张玉瑜
关键词:恐龙足迹化石孢粉古植被古气候
滇东南普阳盆地含煤地层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年代被引量:4
2022年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生物多样性丰富,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新生代剧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众多山间盆地,其间保存了大量精美的植物化石,是探讨新生代以来植被、植物多样性和地球环境演变的理想地区。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地层年代学证据的缺乏,这些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质年代还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滇东南地区富宁县普阳盆地的含煤地层开展深入的孢粉学研究,探讨盆地含煤地层年代及其古气候演化过程。剖面下部煤层孢粉组合以杉粉属(Taxodiaceaepollenites)为主,指示以杉科为主的湿润沼泽森林,冬春季相对湿润;剖面上部孢粉组合指示以常绿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长山核桃粉属(Caryapollenites)、冬青粉属(Ilexpollenites)、胡桃粉属(Juglanspollenites)、枫香粉属(Liquidambarpollenites)等亚热带常见树种,气候温暖湿润,季节分明。结合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和周边地区不同地质时代的孢粉组合,普阳盆地含煤地层的沉积时代应为晚始新世;同时,孢粉组合也表明滇东南地区植被现代化面貌至少在晚始新世就已经开始出现。
杨久成刘佳李雨苏涛李树峰李树峰周浙昆周浙昆
关键词:孢粉晚始新世
滇东南普阳盆地含煤地层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山地气候塑造了独特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关键和热点区域。新生代剧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众多山间盆地,其间保存了大量精美的植物化石,是探讨新生代以来植被、植...
杨久成
关键词:孢粉晚始新世

相关作者

赵秀丽
作品数:56被引量:222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孢粉组合 古气候 二叠系 孢粉组合特征 古生物地史学
许清海
作品数:178被引量:1,139H指数:27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花粉 植被 花粉组合 孢粉 表土花粉
童国榜
作品数:78被引量:1,035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主题:古气候 孢粉记录 孢粉 孢粉植物群 第四纪
李守军
作品数:93被引量:564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岩相 古地理研究 地层划分
杨振京
作品数:175被引量:83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孢粉 表土花粉 古环境 孢粉组合 孢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