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3篇“ 子宫静脉“的相关文章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IVL)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可沿血管生长,表现出恶性生物学行为,临床上较为少见,严重者可累及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多样化。IVL发生率较低,且无特异性诊断方法,易发生漏诊、误诊情况。手术是本病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了解疾病受累情况、患者生育要求等,提供个性化手术方式。术后应定期随访,预防疾病复发。本文报道1例IVL患者的诊疗经过,总结IVL疾病特点,提高对IVL的认识。
高佳欣李丽孙聪聪刘利贞张英姿
关键词: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疾病特点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26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202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IVL)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例特点、手术策略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26例患者的年龄为(47.9±6.5)岁,大多数病例(23例,88.5%)选择全子宫切除术。肿瘤长径≥5 cm和<5 cm组在术前HGB水平、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普通子宫肌瘤相比,IVL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盆腔增强MRI检查有一定的协助诊断价值。术前肿瘤长径影响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与术前HGB水平有关。IVL的治疗以手术切除子宫为宜,需有手术经验的医师进行。
韩超孔为民靳琼
关键词:子宫肿瘤静脉内平滑肌瘤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是平滑肌瘤以外的静脉内出现形态学良性的平滑肌增生的一种病变,典型者在肌层血管内形成蠕虫样肿物。病灶可扩散到子宫外,进入盆腔静脉,或沿下腔静脉进入心脏。患者常见盆腔疼痛、阴道流血等,累及静脉时可出现昏厥、呼吸困难,甚至死亡[1]。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发生误漏诊。现就近年收治的1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李晓敏姚红叶
关键词: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误诊病例报告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超声检查特征及漏、误诊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IVL)超声特征及漏、误诊分析,以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取在我院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IVL患者15例,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漏、误诊原因。结果 15例中超声诊断明确4例(准确率26%),误诊11例(误诊率74%)。其中误诊为子宫肌瘤9例(1例误诊为阔韧带肌瘤,1例误诊为子宫腺肌病);误诊为附件区肿瘤2例。结论 IVL缺乏特异性表现及超声科医师对于该病的认识有限,是导致漏、误诊的重要原因。
芦金秀尹艳雪董秀云王波吴红英冷俊红
关键词: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超声检查
1例巨大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堵塞右心合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2024年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是一种罕见的平滑肌瘤病,是病理为良性但生物学上恶性的肿瘤,可沿静脉生长侵犯右心,最终导致血流阻塞猝死[1]。全球总共报道800多例[2],我国公开发表的右心平滑肌瘤共30多例[3]。IVL临床表现包括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甚至猝死[4],手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IVL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当栓子阻塞肺血管时会发生肺栓塞(PEs),每年约有5~20万人死于肺栓塞[5-6]。2022年3月我院收治1例平滑肌瘤堵塞右心的患者,术中出血15250 mL,术后出现凝血障碍、失血性休克,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右下肢出现明显肿胀,病情危重。经过精心的护理与治疗,患者住院51 d后病情稳定,予以出院,随访期间恢复良好,暂无复发。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汪梦琴庄颖郑雅宁
关键词:平滑肌瘤下肢深静脉血栓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是一种罕见的组织学上良性的平滑肌肿瘤,但因其对静脉系统的侵袭特性而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恶性。多数学者认为IVL通常起源于子宫,可沿静脉系统延伸至下腔静脉、右心,甚至肺动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IVL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且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极易误诊或漏诊。
呼学敏(综述)杜雪(审校)
关键词: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发病机制预后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1例
2023年
患者女,45岁。发现子宫实质性占位5天。一般情况可,子宫增大,右侧可扪及一直径10 cm包块,边界清,活动欠佳。实验室检查阴性。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两侧附件区不规则混杂等低密度灶,右侧者约11 cm×6.9cm,左侧10 cm×2.5 cm,平扫CT值24~36 HU,增强后强化不均匀,其内见小斑片强化及更高强化血管影。
何江波王嵩
关键词: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51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等。结果 51例患者年龄27~62岁,平均(47.21±7.82)岁,49.02%(25/51)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15.69%(8/51)有子宫肌瘤剔除或全子宫切除手术史,术前MRI确诊率为45.83%(11/24),病理结果显示32%(16/50)肌瘤细胞生长活跃,38%(19/50)存在细胞核异型性。按照肌瘤部位分为两组,肌瘤位于宫体内为宫内组(19例),肌瘤蔓延至阔韧带及静脉系统为宫外组(32例)。宫外组患者年龄大于宫内组,初潮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瘤体积、CD31阳性表达率小于宫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宫外组的开腹手术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高于宫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初潮年龄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其中年龄因素呈正相关,初潮年龄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论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好发于绝经前女性,宫外组的年龄、开腹手术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大于宫内组,而初潮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瘤体积及CD31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宫内组。尽早发现、术前充分评估并彻底切除病灶可能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对伴有细胞异常增生及核异型性增加的子宫肌瘤及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均应加强随访。
任健李晟辉刘勇
关键词: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初潮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8例Ⅰ期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研究Ⅰ期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病例临床特征,为其治疗及预后的临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经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的48例IVL患者临床资料,对临床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46.68±7.45)岁,7例(14.58%)有子宫肌瘤切除史,13例(27.08%)有剖宫产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45例患者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32例提示IVL,5例提示子宫良性病变。获得随访的病例有40例,随访中位时间为48个月,3例复发,复发率7.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的选择对IVL复发有显著影响(P=0.012);不同手术方式及术后应用GnRH激动剂(GnRH-a)对复发率影响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较子宫切除术、子宫及附件切除术患者IVL复发率显著升高(P=0.009),术后是否应用GnRH-a对复发无显著性影响(P=0.243)。结论 IVL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影响Ⅰ期IVL患者的复发率,而术后是否应用GnRH-a对疾病复发率无明显影响。
谷姗姗宦大为赵欣魏麟鉴刘航刘岩松
关键词: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子宫肿瘤病例分析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一例
2022年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在临床较为罕见,具有特殊性,在形态学方面,该疾病主要呈现良性平滑肌瘤,并向静脉管腔进行累及,属于一种良性疾病,但是伴随恶性生物学行为。由于本疾病具有较高的独特性,在确诊后应及时告知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在术后对患者做好随访工作,有效降低患者复发风险。本文取1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进行分析,在探讨该疾病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疾病检查、治疗、复发情况加以分析。
刘亚成刚
关键词:静脉平滑肌瘤病病情分析

相关作者

孟霞
作品数:97被引量:233H指数:8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研究主题:肠炎沙门氏菌 奶牛 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毛 肠炎沙门菌
王亨
作品数:190被引量:389H指数:10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研究主题:奶牛 子宫内膜炎 山羊 金黄色葡萄球菌 硒
吴永启
作品数:9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炎 插管术 卵巢 子宫静脉 子宫角
李建基
作品数:269被引量:568H指数:11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研究主题:奶牛 培植牛黄 牛黄 子宫内膜炎 山羊
刘萍
作品数:398被引量:3,148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三维重建 在体 子宫动脉栓塞术 数字化 宫颈癌